当前,受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双重挤压,商业银行面临优质客户分流、贷款增长受限、负债业务增长困难等诸多考验。市场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走出同质化经营的窠臼,真正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压力尤为突出。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环保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不少城商行意识到,以发展绿色信贷带动信贷结构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将成为银行差异化经营之路的重要支点。推行绿色信贷意义重大众所周知,城商行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中介,这也决定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业内人士认

首页 > 节能 > 合同能源管理 > 市场 > 正文

城商行:以绿色信贷撬动差异化经营支点

2013-11-18 11:45 来源:金融时报 

当前,受资本性脱媒和技术性脱媒双重挤压,商业银行面临优质客户分流、贷款增长受限、负债业务增长困难等诸多考验。市场环境的变化正在倒逼商业银行加快经营转型,走出同质化经营的窠臼,真正实现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中小银行差异化经营的压力尤为突出。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环保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不少城商行意识到,以发展绿色信贷带动信贷结构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将成为银行差异化经营之路的重要支点。

推行绿色信贷意义重大

众所周知,城商行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中介,这也决定了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业内人士认为,城商行根据持续期、规模、剩余额度和风险等要素进行资金的配置,其高效的审贷体系使其在风险衡量和定价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因而城商行推行绿色信贷,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投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和项目,可有效地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资金是地方经济活动的重要血液,城商行作为地方资金融通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其信贷资金引导地方经济活动的作用,引导地方经济发展转型。”福建泉州银行规划发展部陈一洪认为。

而对城商行自身发展来说,自觉进行无害环境的实践,增强控制风险的能力,进一步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提高清洁生产水平,也有利于银行摆脱过去长期困扰的贷款“呆账”、“死账”的阴影。

此外,有专家表示,在逐步推行绿色信贷过程中对“两高一剩”产业企业的清理,也将为城商行优化信贷结构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在进一步规避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同时还有利于城商行增强对政策风险的防御能力,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产品过程中赢取发展先机。

大力布局绿色信贷业务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发展绿色信贷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多家城商行开始大力布局绿色信贷业务,加大对绿色产业、污染防治项目、节能减排项目和循环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走出特色经营之路。

2007年11月10日,我国首家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在嘉兴市正式挂牌成立,试点排污权有偿使用和排污权交易:此后该市凡是有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新建项目,其排污指标必须通过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交易平台购买,否则不予环保审批。

当地一家食品厂是首批购买排污权的企业之一。经营主王先生发现,由于此前并未有相应的预算支出,在支出200万元购买污染物排放权证后,企业的资金周转遇到了困难。焦头烂额之际,嘉兴银行解了燃眉之急。

王先生用污染物排放权证作为抵押物,从嘉兴银行获得贷款120万元。这120万元的贷款正是嘉兴银行在全国首创的排污权抵押贷款。

“我们开发排污权抵押贷款的初衷是实践国家鼓励的‘绿色信贷’。政策推出后,我们就一直在琢磨怎么能结合起来做点事。嘉兴排污权交易试点给了我们这个机会。企业购买排污权指标并可通过储备交易中心实现有偿转让,具有抵押物的基本属性,银行完全可以以此为抵押物发放贷款。”嘉兴银行副行长章张海告诉记者,该行梅湾支行与环保局联系,拿来首批交付排污权费的企业名单,梳理贷款需求,由此产生了他们该项业务创新的第一单,并解了王先生的燃眉之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排污权抵押贷款这一绿色贷款业务,正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美丽浙江建设增添一抹亮色。

河北银行的做法是,建立“一票否决”制,采取行业“限额管理”,大幅压低钢铁、水泥、钢贸、煤贸等过剩行业的授信敞口限额;实施“名单管理制”,对于“挂号”企业实施逐步退出机制。今年以来,河北银行绿色信贷累计发放24笔,新增绿色信贷4.12亿元,9月末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0亿元,其中节能类贷款4.98亿元,水污染减排类贷款1.58亿元,大气污染物减排类贷款2.62亿元,循环经济类贷款2.76亿元。河北银行先后向秦皇岛嘉隆高科实业公司、河北灵达环保能源公司等技术创新、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投放信贷资金超过10亿元。

台州银行也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把握信贷投向,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并且建立了绿色信贷风险评估体系,切合小微企业创新推出了绿色节能贷款。目前台州银行的绿色节能贷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从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共累计发放绿色节能贷款176笔,贷款金额10044.36万元,预计在相同产量的情况下,每年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55万吨,节约电量3383万度。

研发和风险管理难题待解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目前绿色信贷业务在城商行中开展得风生水起,但其在研发和风险管理中遇到的瓶颈仍是不可规避的难题。

一位城商行高管告诉记者,其所在银行最先涉足绿色信贷,是交给银行信贷业务部门负责,但很快绿色信贷遇到产品研发瓶颈。究其原因,传统信贷审批要求足额抵押物,而绿色信贷的贷款企业主要是缺乏抵押物的节能服务类企业。以能源合同管理企业为例,主要商业模式是节能服务公司先垫资给酒店商场安装节能设备,再从酒店商场所节省的水电费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自身经营收入与利润来源。

“尤其是合同能源管理贷款期限通常需要4~5年,信贷审批部门一听就打了退堂鼓。”上述城商行高管透露。

为了推动绿色信贷业务,这家银行让投行部门牵头负责研发绿色信贷产品。借助投行的资源,一方面是在产品设计环节能绕开传统信贷模式的条条框框,如足额抵押物要求等;另一方面可以更了解全球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贷款风险管理方式,甚至推荐风险投资机构对节能企业做股权投资,进一步降低贷款风险。

此外,城商行面临的信用风险也不可忽视。“城商行对‘两高一剩’行业企业前期的贷款成为支撑这些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一旦严格推行绿色信贷政策,或是回收信贷资金、施行惩罚性贷款高利率,无疑将对这些企业的继续生存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或是造成其资金链断裂、以及因过高的贷款利息对企业的后继运作埋下隐患。城商行与地方经济、地方企业的紧密联系必定造成‘唇亡齿寒’,信用违约暴露在这种形势下将更加严峻。”陈一洪表示。(记者 孟扬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