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米至655米高的山脊上,沿途伫立着高高的“大风车”,长长的叶轮在风中流转。上个月,平阳西湾半天山山脊上出现了这种新景观,并成为西湾风景区的新成员。这些“大风车”并不仅是景观,它们也是平阳首个风电场项目—西湾风能发电场的风电单机设备。这个将于明年正式投产的风能发电场,也让风能大县平阳县正式成为温州风能项目布局中的新成员。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作为浙江风能大户,处于利用风力发电黄金位置之一的温州,也加快了各地风能发电项目的建设和布局,努力从风中挖掘更多能源。在平阳西湾风能发电场之前,温州已先后建设并投产了鹤顶山风力发电站、霞关风力发电场、苍南皇帝坪风力发电场、洞头风力发电场,此外还有多个小型风能发电场已陆续投入使用,苍南芦家山及洞头鹿西、大门的风能发电项目也已启动。温州风能年发电量如今已达1.1亿千瓦时,从风能发电中初尝甜头。随着平阳、洞头、瑞安等地风能发电项目的布局启动并完成,温州从风中挖掘到的效益将越来越可观。

温州“闻风而动” 已建在建和规划的风电场数量及发电量在省内名列前茅
位于平阳西湾半天山山脊上的西湾风能发电场总投资约1.5亿元,总装机容量15.6兆瓦,有20台单机容量78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3575万千瓦时,电力出线通过三十五千伏架空线路送至二百二十千伏昆阳变而进入千家万户家中。
这个风能发电场属于典型的沿海山地风电场。投资方温州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人士说,这里的风能资源让他们极感兴趣,早在2008年就完成了测风等前期工作,最终确定在此建设风力发电场。
据温州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介绍,一般来说,风能密度在每平方米150瓦以上就有开发潜力,并可分为近海风能区和内陆风能点,分别为近海水深20米以内的海域及一些峡谷和山顶。乐清、洞头等近海海域即属于近海风能区,全国四大风力发电场之一的鹤顶山风力发电站则处于内陆风能点。因为温州具有风能开发潜力的区域丰富,极大方便和推动了相关企业“闻风而动”布局和建设风能发电项目,也让温州成为省内乃至国内风力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1995年,苍南便投入鹤顶山风力发电站建设,近年的布局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国有资本和民资共同发力,追逐着风的方向在各地投资建设风能发电项目,苍南、洞头等多地的风电场迅速亮相。从已建、在建和规划的风电场数量及发电量来看,温州都在省内名列前茅。
风电项目规模越来越大 温州初尝风电甜头
温州风能发电项目近年大变化的不仅是“闻风而动”的速度,陆续亮相的各个项目规模不断突破,也让温州开始尝到了从风中挖掘能源的甜头。
温州最早的规模风能发电站鹤顶山风力发电站从1995年投产后,历经扩容,目前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风力发电场之一,拥有26台风力发电机组,年发电量2500万千瓦时,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但它的发电量已被2011年投产的霞关风电场超越,霞关风电场年发电量在2600万千瓦时-3200万千瓦时。
而霞关风能发电站的发电量,在明年又将被西湾风能发电场3575万千瓦时的年发电量超越。但如果位于苍南的皇帝坪风力发电场满负荷运转,其4102万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又可将西湾风能发电场甩在身后。
据温州市发改委、经信委等相关部门的信息,温州目前已投产的风能发电场年总发电量已达1.1亿千瓦时,在温州电能消耗中的比例虽不起眼,但随着风能发电项目的布局快速推进及规模不断突破,风能发电效益、重要性都将逐渐凸显。
风能大产业正在形成 到2015年全市将建5—10个上规模的风电场
温州发改委等部门透露,按照规划,到2015年,温州全市将建成5—10个上规模的风电场,届时洞头、乐清、瑞安、洞头、平阳、泰顺等地还将有更多风能发电场亮相,温州风能发电将更具规模。
但温州加速风能发电布局带来的并不仅是电能。温州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坦言,温州民资进入风能发电领域的难度不小,因为风能发电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需要10来年或以上,这将极大考验民资的耐心和实力。不过即便如此,温州民资仍然纷纷进入这个行业,或是投资风能发电项目,或是从事相关配套产业,在温州已逐渐形成了风能大产业。
华仪集团是温州民资在风能大产业中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华仪就成功研制出78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随后投资海上风电项目,在洞头投资建设风能示范场。去年,浙江通力重型齿轮股份有限公司也进入风能产业,投资生产大型风电齿轮箱,力图在风能大产业中分得一杯羹。
温州市发改委、经信委人士认为,随着平阳、洞头、瑞安等地风能发电项目的布局启动并完成,温州风能大产业也将不断完善,温州从风中挖掘到的效益将越来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