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了,出水了,水进地了……这下俺彻底放心了!”10月16日,在济源市梨林镇屈东村,看到机井中喷涌而出的清泉,村民魏正元喜不自禁。当天,该镇辖区新增加的15个机井通电项目集中投运,为小麦播种送来了“及时雨”。
“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供电所把电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梨林镇副镇长周晶晶说。该镇是济源市粮食主产区,冬小麦种植面积5.3万亩,往年主要依靠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愚公渠引水灌溉。因连续两个多月无有效降雨,严重干旱,造成今年渠水量不足,该镇45个行政村的秋灌、麦播造成了较大影响。梨林供电所及时跟进供电服务,早在9月中旬就对抗旱台区、供电线路和原有70多眼机井的用电设施进行全面排查,更换老化线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群众灌溉无忧。
针对该镇尚有1.5万亩耕地不具备灌溉条件的现状,济源供电公司梨林供电所急群众所急,将原本计划12月份建成的机井通电工程时间前移,采取协同推进、多点开花的方式,加班加点开足马力施工,提前完成15个工程项目,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
“每天都能看到电工师傅在地头忙碌,为俺们用电操透了心。”西湖村的成素芬大嫂说。为确保群众用好电、浇好地,该供电所将辖区划分为9个区域,分片包干,做到定人员、定责任、定区域,深入田间地头解决群众用电难题,监督和指导群众安全用电。“现在是麦播的关键期,受条件局限,极个别地方群众仍采取小水泵提灌,这些是我们盯防和服务的重点。”电工韩卫东说。同时,现场接受咨询,及时指导群众用电,更有利于灌溉效率的提高。
供电所长马文杰介绍,抗旱浇地是群众一等一的大事,供电服务方面容不得丝毫懈怠。他们专门配备了40多块临时电表,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简化报装流程,实行申请、核查、装表送电“一条龙”,做到“随办随用”。“目前我们正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计划近期再投用8个机井通电项目。届时,辖区可基本实现机井灌溉全覆盖。”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