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从遵义电网德江局获悉,为配合搞好德沿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施工,该局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投入公路施工电源点建设、过境路段电力线路迁改、施工用电跟进服务,确保了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截止日前,该局已完成了高速公路专用35千伏变电站2座、架设10千伏线路53.11千米、和高速公路建设沿线4乡2镇和1个移民安置点的电力线路迁改和接入工作。
攻坚克难,解决公路建设专用电源点
德(江)沿(河)高速公路起于沿河自治自沙子镇纸场坪西侧,终点在德江县合兴乡汤口湾,与杭瑞高速公路思南至遵义段合兴枢纽互通。其中德江段全长46公里,德江段过境荆角、青龙、钱家、龙泉、堰塘、合兴等6个乡镇。
德沿高速公路经过德江县域的4乡2镇均属高海拔地区,公路所经过的路段隧道长、桥梁多,施工用电负荷大,过境内的现有35千伏变电站无法满足高速公路施工用电需求。根据工程设计,需要新建两座35千伏简易变电站以解决公路施工电源点问题。
经过地方政府、公路建设施工方、德江供电局三方通力合作,5月下旬,德江供电局与德沿高速公路承建方达成协议,由德江供电局组织施工队伍承建35千伏茶窝坨、大泉口2座箱式变电站及配套10千伏线路施工。据德供电局负责此项工程建设的负责人介绍,工程项目除2座35千伏箱式变电站外,还需架设10千伏线路53.11千米,单是使用的各型电杆就多达688根。
公路施工电源点建设工程是一项“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方重视、政府关注” 的重点工程。为顺利拿下这块“硬骨头”,该局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一支20多人的施工队伍投入到工程建设中。施工期间,适逢德江地区遭遇罕见旱情,施工队伍在临近4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下连续作战。由于组织有力,在该局上下共同努力下,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2座35千伏变电站和53.11千米长的10千伏线路施工,从6月上旬正式动工,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就于8月上旬正式投入了运行,为德沿高速施工用电提供了可靠电源保障。
全力以赴,迁改电力线路
在为高速公路建设电网提供电力保障的同时,“让道”高速公路需要移杆改线的任务也极其繁重。公路过境的4乡2镇按实际要求,需移杆150多基,改道不同电压等级的电力线路近20千米。为了快速迁改工程建设涉及到的电力线路,该局主要领导还对沿途电力线路搬迁方案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同时高速公路沿线各供电所也都成立了“高速公路建设专项服务小组”,实行“一条龙”服务。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公路施工对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影响。积极督查、协调,集中迁改,减少停电次数。该局还与各施工标段通力协作,安排线路特巡,宣传电力线路保护知识,增强施工方的安全责任心,确保电力线路安全运行。
据了解,德沿高速公路德江段的主要控制点的有3个,分别是荆角乡、合兴镇和县城。在荆角乡的生态移民安置点,需安置的移民就有184户750人。涉及到6个村,规划建设中的安置点计划用地6万余平方米,新建住房184栋3.8万余平方米,其他用地2.2万平方米。得知这一信息后,该局未雨绸缪,对安置点电力工程建设提前介入,并由计划建设部做好安置点电力建设规划设计。
为使公路沿线电力线路能够迁得出、重建快、保安全,该局还指派专人与工程建设方走村入户,宣传高速公路建设给地方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与当地村委一道协调电力线路迁改重建相关事宜。
跟进服务,确保公路建设施工用电
“真的很感谢供电局对我们标段的支持、配合和帮助,正因为有这么好的服务,我们的工作才这么顺利。”中交一公局德沿高速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说。他向笔者介绍,德沿高速分为11个标段。目前,所有施工单位都已相继进场施工。在所有施工项目中,唯有电力线路这块,已完成了项目建设的100%,这也为今后公路建设用电提供了可靠保障。
据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负责人介绍,2013年度,公路建设将完成投资额12亿元,其中,小型构造物完成100%、路基工程完成30%、隧道工程完成15%,特大桥、大桥桩基工程完成60%。时下,工程正按计划顺利进行。“一个最基础的保障就是电力的跟进服务做得相当扎实”,该负责人感慨地说。
“量化到班组,责任到人头”是该局跟进服务高速公路施工用电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公路过境的6个乡镇中,涉及到的供电所有3个。供电所跟进至标段、班组跟进至工地、人头跟进到作业面,点对点的对接,使每一个工作面的用电都享受到了电力“保姆”式服务。
德沿高速公路对提升德江县区位优势、以及推动地方经济转型,扩大招商引资,加快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结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德江供电局负责人表示,今后,该局将进一步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提供更加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公路早日建成通车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