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十二五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政策指导下,信息技术在制造行业被认为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备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各个环节,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系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规划建设日程,但实施ERP系统对企业内部的流程管理、数据管理以及管理者的决策能力提出较高要求,选择适合行业的ERP系统,有效管理实施过程,是ERP项目成果上线的必备条件。
1、 ERP系统在制造行业管理定位
1.1 制造行业特征及现状
2001年起,中国就已经成为了“世界的工厂”,在彩电、冰箱、摩托车等中,“中国制造”均在世界市场占有份额中名列第一,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的主体,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0%左右。但随着原材料与人工成本的上涨,粗放的管理方式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标准化、流程化及信息化管理成为中国制造业快速转型与战略提升的必备武器。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成熟,市场导向的营销对产品的客户定制及企业的快速反应提出更高要求,面向库存的制造模式逐渐向面向订单制造,面向订单研发模型转换,这也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具备核心系统以打通内外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公司整体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实现利益最大化。
1.2 ERP系统定位与特点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最初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Gartner group提出ERP具备的功能标准包括四个方面:超于MRPII范围的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ERP系统体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并对精益生产,同步工程和敏捷制造思想进行了体现,将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纳入了企业管理中。
从市场上比较成熟的ER P软件来看,无论是国际知名的SAP,ORCAL,INFOR还是国内的金蝶、用友、神州数码等产品,ERP系统功能都是将MRP作为ERP系统的核心功能,通过计划与平衡实现研产供销的协同管理,并最终汇总到财务模块,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ERP目前更侧重企业内部的管理,而将供应链的前端及后端纳入到SCM(供应链管理)的管理范畴,包括SRM(供应商关系管理),DMS(经销商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等。在底层执行过程中,更专业的功能被MES(制造执行系统),LES(物流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系统所替代。
2、 ERP系统实施经验总结
2.1 ERP系统选型管理
企业在决定实施ERP系统之前,首先需要对ERP系统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ERP系统它不擅长处理执行层细化到秒级的任务且具有行业适用性的问题。制造行业的计划排产与供应协同是困扰很多企业的难题,这在ERP选型时需要考虑是否有成熟的行业解决方案来支持业务改善目标实现。所以在ERP系统选型阶段,需要成立选型小组,在企业内部进行ERP概念和产品功能的宣讲,正确认知ERP系统能解决的问题和各ERP产品的特点,针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公司现状,挖掘管理需求,制定项目目标,进而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ERP系统。
2.2 ERP系统实施管控
ERP系统的建设应作为企业的战略项目进行管理,它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包括研发、生产、采购、物流、财务等,所以需要成立以“一把手”为领导的实施团队,对企业整体发展方向进行把控,对关键业务进行决策。ERP实施小组是IT与业务高度融合的团队,需要对未来有一定的前瞻性,对新知识有良好的吸收能力。在ERP系统实施阶段,数据管理、流程梳理及培训是项目成功的三大关键因素。
数据管理:ERP系统贯穿了企业多个部门,它打破了原来各部门单独管理、数据割裂的状态,数据的核对与清理以及新模式下的数据管理流程是ERP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数据清理,核对过程应以源头数据为基础,以现场执行数据为输入,对编码、BOM等基础数据进行核对和清理。另外,针对数据的收集还要关注收集后的变更管理以及系统上线后的更新流程管控,集中的管理方式将更利于项目实施阶段及系统上线初期的数据准确率把控;
流程梳理:ERP系统作为企业的核心系统,它的实施过程是产品价值体现的过程,在产品选型阶段,实施商的选择与产品同样重要,有经验的实施商对整个企业流程优化起到很好的领航作用。在流程梳理阶段,需要基于现状又要考虑未来。基于现状要求业务人员不能好高骛远,认为借助系统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将流程设计的过于理想,管理的细化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但也需要考虑业务战略规划,业务设计要至少支持公司5年的发展需要。制造行业典型的模式是离散制造,但随着技术发展,离散制造也在向流程管理模式学习,形成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重复制造,例如汽车、机械等行业,大批量的定制生产需要对离散管理过程进行流程管理,ERP实施也需要考虑行业特点进行流程梳理工作。
培训管理:ERP系统的引入对业务人员的操作习惯进行了较大的变革,项目培训工作是变革的催化剂,充分的沟通与培训,确保每个业务人员熟知自己业务模式的变化点及系统操作方式,这是ERP项目成功应用的根本。据统计,ERP系统上线后,操作错误导致的问题占到问题总数的60%以上,这也反映出系统实施阶段应用培训的重要性。
ERP项目不仅仅是IT项目,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流程、绩效与管控,是一个管理提升项目。企业管理者要勇于决策,敢于创新,狠抓执行,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流程的先进性,以支持ERP项目成功上线并实现预期目标。
3个中国人里,有两个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报道一:
销售员张涛每次出差,都用微信和家人联系,并分享最新的照片。手机上各类地图软件和消费信息,让他每到一个新的城市,都能迅速的融入当地的生活。
工信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2亿户,平均3人中就有2人是移动互联网用户。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表示:移动互联网的商务性和生活性超越了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生活已经来临。
根据日前工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8.2亿户,相对于2012年统计的我国13.54亿的人口基数,大约每3人中有2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今年以来,我国3G移动电话用户净增10093.5万户, 3G用户总数达到3.34亿户。另一份由CNNIC出具的统计报告则显示,有6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用手机多次上网。
8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2013互联网大会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彭波表示,移动互联网推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移动和社交深度融合,特别是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普及应用。所有人通过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交往模式,塑造了新型关系。“任何人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互联网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多的知识、营养。”
彭波认为:移动互联网让人随网走,变成了网随人动,随时随地上网成为现实。从网络应用上来看,凡是能够为生活品质带来提高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上都能够受到网民的欢迎,都有广阔的市场。移动互联网的商务性和生活性超越了固定互联网。
随着4G的到来,移动互联网给我们的未来生活,带来了无比广阔的想象空间。
一个 “移动互联人”的一天:
上午:
早上7点,被手机闹钟叫醒,在2500公里外出差的张涛伸手拿起枕头边的手机,锁屏界面上的天气预报显示,他家所在的城市会有大雨,于是张涛给在家的妻子沈红用微信发了一条语音信息,让她别忘了出门带伞。
7:30分,洗漱完毕的张涛神清气爽地出现在了酒店餐厅,选好食物后,开始边吃早饭,边用手机浏览当天的新闻,先用掌上新浪看了最新的国内外要闻,随后又打开了网易云阅读,点开了自己订阅的几个财经频道。在张涛的身边,就是酒店的报纸架,但没有人过去取报纸。
在张涛相邻的桌上,一对年轻人正在刷着微博,一组网友上传的#一张不堪回首的童年照片# 的专题引发了他们的欢声笑语,这组话题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已经有引发了网友的57万次讨论。
吃完早餐,张涛给要拜访的客户打了个电话,随即拦了一辆出租车,由于是早高峰时段,张涛用搜狗路况导航设计了一款行车路线,避开了堵车最严重的几个路段。利用在车上的这段时间,张涛打开了存在手机里的一款新产品介绍PPT,再次复习了这款产品的最新卖点,并模拟了和客户见面的情形。
从客户处出来,张涛就赶往公司住在当地的办事处,前台的小汤帮他在附近的小饭店用微信订了一份快餐,过去,小汤办公室中午订盒饭都是打电话,但小饭馆生意太好了,电话总是打不通,现在很多小饭店开通了微信和微博,一条语音信息或者私信发过去,很快饭菜就上门了。
下午:
下午一上班,张涛就参加了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多人电话会议,张涛掏出自己的iPad,打开Skype,并就上午拜访客户的情况向主管领导进行了汇报。
开完电话会议,张涛决定去办事处周围逛逛,打开城市地图软件,附近的景点和商业区都一目了然,还能给出附近的公交、地铁路线。在逛街的时候,张涛不忘打开一款健康软件,用来计算下午的步行可以为自己消耗多少卡路里。
逛街的时候,张涛发现很多当地的土特产在内地都很难看到,他拍了不少照,并用一款叫做“啪啪”的有声照片和朋友做了分享,张涛没选择大包小包地把这些土特产拎回家,而是打开手机淘宝客户端,找到了店主的淘宝店,各种特产都买了一些,直接发货到家里。
回宾馆的路上,张涛手机上收到了一封推送的新邮件,原来是下午的电话会议纪要,同时主管要求,张涛明天下午之前必须赶回公司,去跟进另一个项目,张涛赶紧用携程网的app去预定了明早最早回去的航班。
晚上:
办事处的几个同事约张涛去吃饭唱歌。小汤用一款叫“丁丁”优惠券的软件,找到了一家附近的餐厅,出示手机上的优惠券,就享受到了晚餐6.8折。然后又用团购软件,以5折的价格,预定了附近一家还不错的卡拉OK.
唱完歌回来,张涛发现等出租车的人很多,于是用“嘀嘀打车”这款软件一口气叫了3辆出租车,把同事们分头送回家。
回到宾馆,张涛第一件事情就是和老婆孩子视频聊天,一聊就是半小时。宾馆和很多公共场所都提供了免费的wifi网络,用微信和skype沟通,省下了很多长途电话的费用。
报道二:
谁是主导人群?移动互联的消费势力分布
近日,包括CNNIC和艾瑞研究等知名研究机构都出具了最新的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和统计数据,在数据统计中,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例如,收入3000-5000元的人群是移动互联网消费的主力,而收入超过8000元的人群在手机网民中比例最小,仅5.1%。移动互联网使用者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6.8%,而企业高层领导人员及党政机关干部这类“高富帅”,是最少用手机上网的人。
统计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使用者平均每天累计使用手机上网时长高达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重度使用者比例达22%
Facebook的天使投资人,扎克伯格的精神导师彼得˙泰尔曾经感慨道:“20世纪60年代的人们还在梦想着殖民火星,如今的所谓科技创新竟是为小小的手机着迷”
2013年2季度,移动互联市场规模242亿!
蛋糕该怎么切?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41.9亿元,同比增速71.4%,移动互联网经过两年的沉淀和积累,市场正朝向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移动互联网商业化价值逐渐凸显。
这么大的市场蛋糕,是如何切出来的呢?
移动购物:发展最快,规模最大
根据CNNIC数据,2011-12年,平均用户手机在线支付使用率增长了4.6个百分点,手机网上银行使用率增长了4.7个百分点,手机购物使用率增长了6.6个百分点,用户规模增速均超过80%。其中,以手机购物使用率增长最快,用户规模增长最多,其用户量是2011年底的2.36倍。
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2013年第二季度移动购物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比超越移动增值,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大细分行业。
艾瑞投资认为造成这一原因主要在于:传统增值服务增长疲软,移动增值市场份额逐渐萎缩;二是移动购物受传统电商市场增长驱动,市场保持高速增长,用户移动购物习惯逐渐形成。
游戏及小说:付费意愿最高
艾瑞咨询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第2季度中国手机游戏用户累计规模已达3.22亿,2013Q2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7.6亿元,同比增长63.3%,环比增长21.1%。
而根据CNNIC调查数据,在各类移动互联网付费网络活动中,用户对手机游戏和小说的付费意愿是最高的,比例分别为63.7%和30.3%。
传统增值业务:市场萎缩最快
曾几何时,由移动运营商提供的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报等增值业务牢牢占据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半壁江山,但这一盛况已经不再。最近两年来,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对传统电信增值业务的替代效应越来越明显。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由于移动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对传统移动增值业务中的产生全面的冲击,其中仅移动短信业务用户2013年4月就减少了971.5万户。 渗透率由去年同期的73.7%下滑到67.5%,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0.9%;彩铃、手机报等用户渗透率分别下滑7.2、3.7个百分点。电信企业采用客户套餐中赠送或者捆绑方式发展移动增值业务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典型如彩信业务,用户基本也都是在客户套餐到期就放弃。
附件一:
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六大发展趋势
人民网研究院最新发布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报告显示,未来中国移动互联网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未来六大发展趋势为:一是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又称PC互联网、桌面互联网、传统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无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未来。PC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电纸书)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物,都可能成为泛终端。
二是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一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务改造。
三是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助力移动业务普及扎根。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APP,HTML5的自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
四是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细分市场继续发力。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始改变,移动互联网已融入主流生活与商业社会,货币化浪潮即将到来。移动游戏、移动广告、移动电子商务、移动视频等业务模式流量变现能力快速提升。
五是用户期盼跨平台互通互联,HTML5技术让人充满期待。目前iOS、Android、ows Phone三大系统各自独立,相对封闭、割裂,应用服务开发者需要进行多个平台的适配开发,这种隔绝有违互联网互通互联之精神。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甚至不同品牌、类型的移动终端都能互联互通,是用户的期待,也是发展趋势。
六是大数据挖掘成蓝海,精准营销潜力凸显。随着移动带宽技术的迅速提升,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接入网络,加之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中国移动互联网也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未来随着大数据相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数据挖掘的不断深入,针对用户个性化定制的应用服务和营销方式将成为发展趋势,它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另一片蓝海。
附件二:
国务院正式出台促进信息消费方案
7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信息消费,拉动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7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房地产、汽车之后的经济新增长点。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更是明确地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让人们看到了信息消费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
《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信息消费的主要任务: 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二是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三是培育信息消费需求;四是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五是加强信息消费环境建设。
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基于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信息平台的消费快速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
此外,到2015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基本达到每秒20兆比特(Mbps),部分城市达到100Mbps,农村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4Mbps,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达到95%。智慧城市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1.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9300亿元。其中,新型信息消费规模为1.0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每年以35%的高速增长,在传感器、芯片设计、电子标签与读写机具、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产业环节,基本形成初级产业链,在部分领域还有一定优势。可以看到,物联网在智能家居、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步伐在不断加快,将成为新的应用增长点。
物联网构建家庭立体防御体系
有专家表示,传统的家庭安防系统,工作原理简单,但思维模式僵化,安装复杂,智能化程度低,用户体验感较弱,尤其产品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误报和漏报行为。特别是单一的监测模式,容易被歹徒蒙混过关,实际使用效果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导致入室盗窃案件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安防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品增多,监控模式开始丰富多样,尤其大量新技术的运用,安防产品质量和性能有了大幅提高。例如,物联网在家庭安防的应用,推出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家庭安防的智能化控制,可以实现自动控制和远程遥控,即便主人身在千里之外,也能实时收到报警信号。
以zigbee智能家居系统为例,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侦测方式,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多元护卫,实时打击入室盗窃犯罪。如,家中的门上配备云智能锁,坚固耐用,在遭遇非法撬动时会向主人手机发出报警信号,便于主人及时通知警方或社区保安;家中的门和窗后还分别配备了门磁、窗磁传感器,探测来自这两个方向的非法破坏;家中贵重物品存放在物联网保险柜,该保险柜能记录开启门的时间,还具有传感功能,遭遇非法撬拨会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家庭安防主要分为生命和财产的保护。智能家居还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和煤气中毒。如家中发生火宅前烟雾满屋,烟雾探测器会在第一时间发出报警信号,便于及时灭火;而不小心发生煤气泄漏时,安装在厨房的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感知到气味,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切断煤气阀门,打开家中的通风系统。
物联网带动下的智能家居发展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无线物联网技术给传统智能家居带来了全新的产业机会,一些全球优秀企业纷纷涉足物联网智能家居行业。
在我国,虽然部分企业在无线物联网核心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大量技术落后的产品充斥市场仍是当前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重要特征,从严格意义上讲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产品技术在全球也只有少数企业掌握。
物联网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物联网的目标是发展绿色全无线技术,包括感知、通讯等等不仅要求极低功耗,而且要求全无线覆盖、高可靠连接、强安全通讯、大组网规模、能自我修复。具体到家庭应用就是要求安装非常简单,使用非常方便,维护不用操心,扩展随心所欲。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普通消费者看着简单的说明书就能够自己迅速组装完成整套智能家居系统,而不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这是物联网型智能家居产品的一个重要特点。
物联网一个基本特征就是物物相连,不遵循统一标准显然是不可能达到这一目标的,标准化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物联网包括智能家居产业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家的目标明确、方向一致,但就具体执行层面来看,从行业主管部门到企业再到消费者都还没有特别清晰的判断,在这样一个阶段贸然制定统一甚至强制性的国家标准风险很大也很不明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是鼓励不同形式的智能家居充分发展,将标准的选择权交给市场。
报警系统和物联网融合
报警与监控的最大区别是对警情控制的先后性。防盗报警体现的是事前的预防,也就是警情没有发生之前,起到事前的威慑预警作用,而视频监控是事后确认警情和进一步取证。因为这种事先的预防性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因素,所以防盗报警的稳定性一直被行业所诟病。
和防盗报警多年的波澜不惊呈现两极分化的是,视频监控系统通过众多的公共性事件和媒体的传播已经为大众熟知,导致如今一提安防,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监控。监控系统虽然有较大优势,但二者毕竟是不同类的安防技术,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无法僭越报警取而代之,而更多的是二者互补且走向融合。
目前国内90%的安防市场被视频监控牢牢掌控,随着视频监控的发展,一些系统通过智能分析等功能实现报警,可能与现有的防盗报警技术产生部分的重合。
目前,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在市场上还没有大面积得到应用,和防盗报警的成熟度很高的光学探测相比,其技术甚至还谈不上比较成熟,或二者的应用环境和角度有较大的差别。而在物联网、传输技术大发展的前景下,注定报警系统同监控系统将形成互补融合的局面。
今年有许多国内厂家推出了联动视频监控的复合报警探测器,它们采用tcp/ip技术进行通信,实现了两个系统的集成。在2011年的安博会上,一些厂家已经先人一步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他们通过把报警主机和dvr融合为一体,当发生报警时可以实时录像本地保存,还可以上传至服务器平台,采用internet、3g网络、gprs、pstn网上传,报警运营商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现有成熟网络就可以进行联网报警运营服务,运营成本很低。
在这种模式下,接警中心也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组建自己的本地服务器,实现多区的管理,服务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把报警的信息和视频网址发送给客户,客户可以登录网址查看视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