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围绕自治区建设“五大基地”的战略部署,结合这次调研活动,近期我重点就鄂尔多斯市打造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这一选题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形成这篇调研报告,与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一、我市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煤电铝一体化是指将煤炭生产、发电和铝产业构建成一个共生耦合、集聚联营的经济体,形成煤—电—粉煤灰—氧化铝—铝及铝加工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实现能源与资源的有效组合。就我市来讲,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打造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对于保障国家铝工业资源安全,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战略意义;对于我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缓解煤电能源外送通道压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做优工业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提高国家铝产业资源保障水平。近年来,随着建筑、交通、电力、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以及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我国已成为全球铝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并呈需求快速增长之势。然而,由于我国铝土矿资源紧缺和品质大幅下降,铝矿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2012年,我国进口铝土矿总量为3961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50%,其中近80%来自印尼。目前,我国查明铝土矿资源总量仅为40.8亿吨,其中便于开采的优质铝矿石累计查明储量13.9亿吨,按目前开采规模测算,保障年限不足20年。2014年,印尼等铝土矿出口国开始实施原矿禁止外运政策,届时我国铝原料生产企业的生存可能会受到较大威胁,也会影响到我国铝产业的安全。据测算,我市探明高铝煤炭储量297.2亿吨,折合铝土矿约82亿吨,远超全国已探明铝土矿总储量,按照2012年全国氧化铝产量3771.6万吨测算,可使我国铝资源保障年限大幅提高87年。因此,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开发利用我市富集的高铝煤炭资源,有利于缓解国内铝土矿资源短缺的矛盾,增加有效供给,保障产业安全,增强铝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有利于我市综合利用高铝粉煤灰发展循环经济。受技术条件制约,我市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水平不高,2012年全市生产的1.2亿吨高铝煤炭中,7000万吨销往区外分散掺烧,相当于年损失氧化铝原料1200万吨,价值近300亿元,高于煤炭自身价值。目前,我市境内燃煤火电厂的粉煤灰年排放量约420多万吨未被高效利用,除少量用于制砖、铺路和水泥原料外,其余均被堆放弃置,不仅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产生二次扬尘危害大气环境,更浪费了宝贵的铝资源。我市打造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可就地将高铝煤炭资源转化为电能、粉煤灰、氧化铝、电解铝、活性硅酸钙、水泥熟料等工业产品,不仅能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将高铝煤炭“吃干榨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能促进节能环保,达到零排放,体现环保效益。以准旗生产1亿吨高铝煤炭测算,就地转化可发电3000万千瓦(消化2000万千瓦),产生2700万吨高铝粉煤灰,分解提取后形成氧化铝1200万吨(与电力联产后可产生电解铝600万吨)、活性碳酸钙800万吨、水泥熟料2500万吨。剩余1000万千瓦电量上网销售收入约280亿元,电解铝销售收入约990亿元,活性硅酸钙、分子筛、水泥熟料等产品销售收入约300亿元,总销售收入约1570亿元,比单纯外销煤炭增加销售收入约1320亿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三是有利于规避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挤压。电解铝是高载能行业,能源在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价格成本比较敏感。受当前电价挤压,中东部地区的能源和资源已无法支撑铝工业正常发展,成本高企,竞争力下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减弱。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可以使煤炭、电力、铝企之间无缝对接、有机融合,上下游之间从外部交易、市场博弈变为企业内部核算,有效规避上游材料、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挤压。我市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对煤电产业来讲,可通过产业链延伸,减轻市场需求波动对煤电价格的影响,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对铝产业来讲,不仅煤电等能源需求自给自足,并能规避铝土矿采购带来的市场风险,更易掌控生产成本,更具市场竞争优势。
四是有利于减轻煤电外运压力。近年来,我市煤电产能大量释放,外运通道建设相对滞后,形成了“煤堵在路上,电窝在家里”的局面。在煤炭外运方面,我市原煤从坑口运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不仅物流运输成本很高,对公路交通也造成很大压力。2012年,我市境内被称为“经济晴雨表”的包茂高速车流量达到7万辆/天,其中50%为运煤车辆,总运力超出设计量的27%。在电力输出方面,受电力外送通道制约,部分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转,窝电较为严重。2012年,全市窝电达300万千瓦时。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可大幅消化我市高铝煤炭及电能,减轻工业品运输压力。以电解铝为例,生产1吨电解铝可就地消化约8吨煤炭、14500度电,减少7/8运力,大大缓解煤炭、电力外送压力,优化能源布局和产业结构,形成更加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
二、我市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现状
依托资源优势,我市在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和鄂托克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摆布煤电铝一体化项目,经过近年来的发展,煤电铝一体化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一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全市共引进煤电铝关联企业10家,引进重点工业项目10个,预计总投资约1148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114.5亿元。目前,蒙西铝业一期20万吨氧化铝、鑫旺80万吨氧化铝项目已建成;中铝一期20万吨氧化铝、鄂尔多斯集团200万吨氧化铝及100万吨铝板带箔、华电200万吨氧化铝及100万吨电解铝3个在建项目正在快速推进;神华准能一期100万吨氧化铝、同晟电力100万吨氧化铝等4个拟建项目,正在办理各种手续;大唐一期100万吨氧化铝及50万吨电解铝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二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路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目前,基地的控制性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准备上报自治区发改委和国家发改委。征地及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推进。储灰量达2亿立方米的灰渣场正在规划建设。达拉特经济技术开发区铝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产业规划和总体规划初稿已修编完成,新规划的道路和铝水专用通道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鄂托克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铝一体化循环产业集群项目规划占地5平方公里,项目规划已经通过审批,立项、环评、能评、用水指标审批和安评等手续正在办理,建设用地已落实,目前正在进行土建。三是科技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内蒙古蒙西、大唐国际、神华准能、鄂尔多斯集团、中国铝业等企业先后进驻园区开展研发,取得了大量的科技和实践成果,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丰富了国内乃至国际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目前,已形成了神华集团一步酸溶法、中铝公司碱法、大唐国际预脱硅—碱石灰烧结法、内蒙古开元生态铝业公司低温铵法等多项粉煤灰试验研发成果,其中,神华、大唐、中铝企业已分别在规划的煤电铝循环经济园区开始实施工业示范工程。由大唐国际联合院校利用高铝粉煤灰开发高铝粉煤灰生产铝硅系列合金项目也已建成试生产。总的来看,我市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项目整体审批、煤炭资源配置和用地、用水等指标,与煤电铝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三、我市发展煤电铝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分析
我市发展煤电铝一体化有基础、有优势、有前景。从政策环境看,国家对加强高铝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制定了多项鼓励政策。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铝电联营,支持高铝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推进铜、铅、锌等有色金属采、选、冶一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就地高效转化。”同年,《国家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发布,提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建设若干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友好的铝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支持建设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东西铝产业转移合作示范区。”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强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提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依托内蒙古等地区高铝煤炭资源,加快建设高铝粉煤灰资源开发利用基地。”2012年,《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出台,明确指出:要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升级,支持从高铝粉煤灰中提炼氧化铝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重要的有色金属加工基地。自治区党委“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我市打造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紧密衔接,与自治区发展定位高度契合,应加快予以推进。从市场需求看,铝是世界上产量仅次于钢铁的第二大金属材料,具有质量轻、性能好、耐腐蚀、易回收等特点,是国民经济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原材料。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未来铝的潜在需求量更大。预计“十二五”期间,华北环渤海经济区对铝及铝材需求量就将达到500万吨以上。电是我市的优势产品。虽然我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电力需求一直旺盛,2011年、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分别达到46928亿千瓦时和49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和5.5%。随着经济的企稳回升,电力市场将逐步激活,我市电力工业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从资源条件看,我市高铝煤炭储量丰富,煤炭中氧化铝含量高,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目前,全国已探明高铝煤炭储量359亿吨,其中我市297.2亿吨,约占全国的82%。我市高铝煤炭集中分布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约为267.6亿吨)和桌子山矿区(探明储量约为29.6亿吨),高铝煤炭中氧化铝含量达10~13%,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高达40~55%,相当于中级品位的铝土矿。如果我市高铝煤炭全部就地转化,发电燃烧后产生的粉煤灰中氧化铝含量将达到30亿吨,资源赋存量相当可观,这为我市煤电铝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从要素成本看,我市煤炭、电力、水资源等要素集聚,交通便捷,发展煤电铝一体化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当前,各大铝企纷纷亏损,主要原因在于电力成本过高,要素成本高企。我市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每生产1吨电解铝,大约消耗8吨高铝煤炭、5吨水、14500度电(按每度便宜0.07元计算,可降低成本1015元),成本约为13715元/吨,比普通铝企生产的电解铝每吨便宜2755元,竞争优势明显。此外,黄河流经我市728公里,年过境水量31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29.6亿立方米,有利于煤电铝一体化项目摆布。包茂、荣乌等高速公路和包西、东乌等铁路干线纵横我市全境,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为支撑的立体交通网架,物流成本低廉,距离目标市场近,铝产品外运便捷。
四、我市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建设基本构想
自治区提出建设“五大基地”的战略目标,我市因应新形势,贯彻新部署,提出建成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全区铝循环和装备制造基地的发展目标。打造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是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我们应依煤而电、依煤而冶,着力推进电力、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下游深加工产业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
基本思路:紧紧围绕实现煤电铝一体化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充分发挥区位比较优势,依托地区富集的高铝煤炭资源,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按照“资源就地转化、节能减排降本、综合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构建模式,集中在大路工业园区、达拉特经济开发区和鄂托克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高铝煤定点燃烧机组,实施火电厂高铝粉煤灰资源化生产氧化铝原料,就地消纳电厂富余电量,联产铝及铝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主导产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煤电铝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为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家“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的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推进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和推动资源型地区经济主动转型目标提供示范。
战略目标:全市煤电铝一体化获得长足发展,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效益更加凸显,循环基地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力争到2017年,建成全区铝循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建成“国家高铝煤炭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
——产业发展实现规模化。煤电铝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主导产品的产能充分释放,产业集群化发展。到2017年,形成1000万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500万吨铝深加工产品产能,全市电力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到2020年,综合利用高铝煤炭1亿吨,高效利用高铝粉煤灰2900万吨,规划燃用高铝煤炭电厂总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氧化铝规模达到1200万吨,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97%。
——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规划建设的煤电铝一体化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到2020年,全市预计实现总产值2400亿元,总投资达到19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800亿元,年上交税金400亿元,年净利润达600亿元。
——基地建设实现集约化。全市建成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3个,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灰渣场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基地承载能力、集聚能力逐步增强,煤电铝一体化科技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建成,成为国内最具实力和特色的煤电铝循环经济示范区。
五、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加快推进我市煤电铝一体化循环基地建设,实现既定战略目标,今后应重点实施以下措施。
一要抓好规划编制。按照打造全国高铝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编制全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避免同位竞争,形成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集中度高、煤水电铝加工产业融合、产业链完整、资源高效利用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抓好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尤其抓好3个基地电网规划和电源点布局,在循环基地建立煤电铝一体化直供电力小环网,同时抓好环保和水资源等规划。各园区对照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目标,对现有规划进行调整、修编,达拉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现有铝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尽快形成一个促进煤电铝一体化发展的规划;大路工业园区要抓紧将循环基地建设规划完善好,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争取优惠政策;鄂托克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依托鄂尔多斯集团的企业优势,形成一个适度超前、操作性强的规划,积极申报成为循环经济基地。
二要抓好循环基地建设。加强达拉特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路工业园区、鄂托克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园区建设,在统一规划指导下,促其集中发展。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积极承接东中部地区铝产业转移,扩大优势产品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构建产品研发、质量保证、物流配送、人才培训等公共平台,促进生产要素和资源共享,加快入园企业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积极营造有利于园区内企业相互合作的制度环境,推进企业建立专业化协作关系,实现规模化生产,扩大竞争优势。
三要抓好项目引进与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我市,搭建企业合作平台,推动我市企业与美国铝业、俄罗斯铝业等国际名企牵手合作,促进产业集聚。注重扶持已落地企业,如新长江、鑫旺及其它铝加工企业,对于重点培育的企业,在资金、土地、配套设施上给予支持。鼓励企业按市场经济原则优化重组,尤其是鼓励煤电企业、铝加工企业双向参股发展铝加工业,实施煤电铝联营。鼓励电解铝企业向下游延伸发展铝加工或直接参股铝加工企业,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谋发展的基础上组建具有煤、电、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合理产业链的铝业集团或战略联盟,推动铝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
四要抓好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扩大对外技术交流,建设一个国家级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中心。通过科技支撑服务平台,搭建研发中心、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平台,为科技成果在我市实现产业化创造机会和条件,带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加速产业升级。加大对科研项目和铝精深加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奖励。鼓励企业通过校企对接、企业内部培训、项目先行对接等多种方式培养熟练技术工人。
五要抓好产业链延伸。引导企业面向市场做铝产品的深加工,以高精铝板带箔产品、电子系列产品为主,向规模化、高效化发展,电子系列产品重点向铝制电器零部件、电子仪器及零部件、各种电容器等终端产品发展。以建筑型材、工业铝型材产品为辅,适当发展铸轧卷、热传输复合板带箔等其它产品。进一步拓宽活性碳酸钙、分子筛、水泥熟料等副产品的市场销路,切实做到废渣零排放。同时,加大对内对外市场的开发力度,加快推动市内汽车、煤机等装备制造和建筑业的发展,加强与包头的经贸合作,促进我市铝及副产品的销售。
六要抓好向上对接协调。从增加国内铝资源供给、保障铝产业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向上申报国家级的高铝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区。主动与国家发改委协调对接,按照煤炭-电力-氧化铝-电解铝-副产品一体化发展的思路,同步核准我市煤矿、火电、氧化铝及其他配套生产加工项目。结合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治理,争取把京津冀地区“十二五”期间新增火电机组和关停机组向我市转移,并建立两地的直供电体系,扩大电力外送规模,实现高铝煤炭保护性开发。积极争取自治区支持,抓好项目配置煤炭资源政策的落实,确保煤电铝一体化落地项目所需高铝煤炭资源供应。结合煤铝共伴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高载能特性,争取国家部委综合考虑我市的考核指标值,在用地、用水指标和环保指标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
七要抓好政策扶持。制定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市旗两级财政要安排资金,重点支持铝精深加工、节能减排、循环利用和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扶持铝加工产业研发平台建设和企业科技攻关。土地、环保容量、煤电水气等生产要素优先向铝深加工企业倾斜;对铝深加工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扩大投资。设立融资平台,健全担保体系,广开筹资渠道,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金融和资本经营力度。煤电铝一体化发展事关众多部门,要整合行政资源,成立推动这项工作的领导小组,形成分工明确、上下贯通、责权清晰的组织推动体系。(云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