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经过浙江舟山市启明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海缆电力抢修人员连续四天的打捞抢修,110千伏大嵊1931线海底通信光缆断缆故障成功修复,确保了嵊泗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舟山供电公司员工正在打捞受损的电力海底通信光缆
6月11日上午7时26分,国网舟山供电公司信通公司的调控员发现思科传输网络嵊泗公司网元丢失,同时接到电力调控中心的电话,大嵊1931线保护通道告警。经信通公司技术员的现场探测,故障点锁定在距离大衢岛登陆点8.34公里的海域处,海水深度达30多米。
嵊泗11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是嵊泗电网的重要生命线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可能对大嵊1931线的运行造成重大影响,这将直接影响嵊泗县群众的生产、生活,威胁着嵊泗电网的安全运行。
故障发生后,根据“先抢通,后修复”的应急抢修机制,信通公司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及时调整运行方式,对备用的大衢至嵊泗的海底光电复合缆进行测试,将大嵊1931线保护通道改走另一根海底光电复合缆。在当日17时30分恢复了大嵊1931线保护业务,有力地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信通公司及时联系启明电建公司负责对故障海底通信光缆的打捞和修复工作。
据了解,此次发生故障的海底通信光缆于2011年6月正式投运,全长约34公里、直径4cm,深埋于海床底下2.5~3米处,是连接110千伏大衢变和嵊泗变的电力通信枢纽,承载嵊泗110千伏交流输电系统的保护等重要业务。

检测受损光缆
在接到光缆抢修任务后,启明电建公司海缆部门先期派出两艘施工船和精干技术人员赶赴现场探寻故障点并装设浮标,制订了详实的打捞抢修方案。因处于天文大潮期,又陆续受“苏力”台风等影响,施工海域的海况十分恶劣,不具备抢修条件。为尽快修复故障光缆,启明电建公司及时跟踪气象和海情的变化情况,于7月16日再次组织3艘大小施工船、35人前往光缆故障海域进行抢修。按照打捞抢修方案,施工人员开始打捞故障海底光缆,仔细勘察故障点。
在光缆的打捞和抢修过程中,虽处于天文小潮期,但受“苏力”和“马仑”台风外围的后期影响,靠大衢岛测海域的海况条件仍然恶劣,风高浪急,使船舶左右摇晃达20度,多数施工作业人员在海上如腾云驾雾,产生剧烈呕吐,但所有施工人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积极采取安全有效的技术措施,以确保打捞、抢修工作的正常开展。经过四天的紧张抢修作业,终于在7月20日下午完成了近500米光缆的打捞更换和两个中间接头的制作任务,在经过信通公司技术人员的检测合格后,宣告了110千伏大嵊1931线海底通信光缆断缆故障成功修复。
据悉,因特殊的群岛地理环境,舟山群岛与大陆及岛际间供电多采用海底电缆,全市电力部门管辖范围内共有海底电缆(含电力通信光缆)48段,回路长260多千米。为减少外力对海底电缆、光缆的破坏,舟山电力部门先后采取禁锚标志、远程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智能语音提醒装置等措施,但每年仍有近30次因各种船舶抛锚钩断海底电缆、光缆的事件,对舟山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陈进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