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我们沿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的莫尔道嘎森林公园一路北行。汽车在郁郁葱葱的林海穿行了4个小时,终于到达林区中心的额尔古纳市太平镇。太平镇仅有的20多户人家都是莫尔道嘎林业局太平管护所职工,他们的职责就是看护着这片森林,防止山火。这里更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没有学校、医院、集市,与一般村庄唯一的区别是多了一个森林公安站点。这里的居民都是林区第一代职工,1978年莫尔道嘎林业局成立时,一群青春洋溢的热血青年来到深山,护卫边防林区,报效祖国。如今,青年们已不再年轻,他们平均年龄50多岁,他们的孩子大多走出林海,去了外面的世界,他们成为林中的一群留守老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报道 > 正文

林海深处用上了清洁电

2013-08-01 15:44 来源:国家电网报 

7月25日,我们沿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的莫尔道嘎森林公园一路北行。汽车在郁郁葱葱的林海穿行了4个小时,终于到达林区中心的额尔古纳市太平镇。

太平镇仅有的20多户人家都是莫尔道嘎林业局太平管护所职工,他们的职责就是看护着这片森林,防止山火。这里更像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没有学校、医院、集市,与一般村庄唯一的区别是多了一个森林公安站点。这里的居民都是林区第一代职工,1978年莫尔道嘎林业局成立时,一群青春洋溢的热血青年来到深山,护卫边防林区,报效祖国。如今,青年们已不再年轻,他们平均年龄50多岁,他们的孩子大多走出林海,去了外面的世界,他们成为林中的一群留守老人,守着丛林,守成一道风景。

由于居住在深山老林,他们一直用柴油机发电照明,直到2012年8月,用上了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建成的风光柴互补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才开始“敞开了用电”的生活。

王恩岭是太平镇林区管护所电工,太平镇居民中唯一懂电的人。他1987年来到这里,自此就没离开过。“我那时年轻,自学了电工知识,负责用柴油机发电维持林场生产用电。每晚7点至10点,发电给大伙儿照明。”王恩岭说,柴油价格最高时11元一公斤,居民用电1个小时要10公斤柴油,单位每月为居民照明支付不小的开支。有时柴油机坏了,他就要到40公里外的莫尔道嘎镇去买配件,来回一趟一两天。运气不好时,莫尔道嘎镇也没有配件,那就要耽误更长时间。

说起以前的用电情形,王恩岭忍不住摇头叹息。林中的冬天寒冷又漫长,气温最低时达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白天即便不发电时,王恩岭也要每隔一两个小时给柴油发电机烤火加热,如果机器冻住了,晚上就不能给大伙儿发电了。在冬天的深山老林,给柴油机烤火加热是最让人担惊受怕的事,大家住的是“木格楞”(蒙语:全木结构的房子),又担心一不小心林中失火。那时,王恩岭一晚上都睡不好。

虽然每天晚上只有短短3个小时用电时间,白天王恩岭照样忙得不可开交。每天19时至22时,随着“哒哒哒”的机器轰鸣声在林中回响,柴油机排出呛鼻的浓烟,连吃的井水都带着一股子柴油味儿。更要命的是,能用电的那3个小时,20多户人家要一直忍受着机器的轰鸣声,心情也变得烦躁不安。电杆老化是王恩岭的另一大隐忧,“很多电杆根部腐朽,倒杆的隐患一直存在。4年前的夏天,我正在发电时,一根电杆突然倒地,电死了过路的两只羊,那次我真吓得不轻。”说这话时,王恩岭挠了挠头,重重地叹了口气。

2012年8月,国网蒙东电力在太平镇建起了风光柴互补发电站。电站投运后,每到晚上,林中就亮起了温馨的灯光,再也没有难闻的柴油味在林中飘散,再也不用忍受烦人的轰鸣声,冬天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地给柴油机加热了……太平镇居民高兴极了,他们买回了电视、冰箱等家电,像呵护森林一样呵护着给他们带来光明的风光柴互补发电站。

废弃一旁的柴油机组

夏天是林区最美的季节,也是林场的淡季,闲下来的林区职工靠采果子、采蘑菇搞副业增加收入。

7月25日12时,我们到达太平镇时,大部分居民们都去林中采摘果子了。见到王雪峰时,他正在路边自家开的小餐馆招呼5位从湖北来的游客。厨房里,他的妻子李玉华正忙着给客人炒鲜白蘑。一旁摆放着电压力锅、微波炉等电器。王雪峰的“山沟沟小吃店”6月20日才开业,开业1个月来,已招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游客。

“开业一个月以来,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三四桌客人。”王雪峰喜滋滋地说。

夏季,莫尔道嘎林区茂密的植被是天然的大氧吧,每年六、七、八三个月,外面炎炎烈日,林海里却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平均气温只有20摄氏度。近年来,每到夏天,陆续有天南海北的零散游客自驾游,来到林中休闲避暑。“通电后,能用上冰箱冰柜了,我就琢磨着,咱这里处在林海深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是开个家庭餐馆,既方便游客就餐,还能增加收入。”王雪峰打开冰箱给我们看,里面装满了鸡鸭鱼肉和新鲜蔬菜。

离王雪峰家餐馆不远的太平镇林场办公区内一片安静,废弃一旁的柴油发电机组格外醒目。留守值班的只有两个人,一问得知,他们是莫尔道嘎林业局太平管护所主任李洪全和工会主席赵红根。以前冬天林场加工木材时,一个月要用近10吨柴油发电才能维持生产,光用柴油发电这一项,每月都要花上万元,这还不算将柴油运进深山的花费。

“这笔开销对林场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有时候我们承担不起柴油费,只好赊账维持生产经营。”说这些时,李洪全一脸无奈。但自从额尔古纳市太平镇风光柴互补发电站投运后,林场在用电方面节省了近一半的开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