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迎来旅游旺季。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苍莽原始的大兴安岭,让众多游客流连忘返。只是普通人甚少知道,这座景色壮美的北疆城市,也是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且开发火热。
在海拉尔区,神华宝日希勒煤业公司运营的露天煤矿源源不断产出“黑金”;在鄂温克族自治旗,华能伊敏煤电公司作为煤电联营标杆项目,多位国家领导人曾来视察;在根河市,太平农场风光柴互补电站成为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额尔古纳,居无定所的蜂农靠一块小小的光伏板,便可解决棘手的用电问题……
打造煤炭、煤电基地煤电装机达710万千瓦
如果说青青草原是呼伦贝尔的地上标签,那么黑黝黝的煤炭就是呼伦贝尔的地下名片。据统计,呼伦贝尔煤炭资源储量高达上千亿吨。呼伦贝尔所在的蒙东地区,是国家《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长期以来,我市贯彻煤炭保护性开发方针,实施集中集聚、有序梯级开发。集中开发既有矿区,优先开发大型露天矿,加快整合小煤矿。”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我市原煤产量达8026.56万吨,规模以上工业原煤消耗量达2926.2万吨。我市煤炭市场以外运为主,主要销往黑龙江,部分进入吉林,少量进入辽宁地区,每年外销量在5000万吨左右。”
该负责人进一步透露,呼伦贝尔现有生产煤矿24座,总产能8994万吨/年;以露天矿为主,占总产能的70%左右;全市共有煤矿开采企业18家,其中神华宝日希勒煤业公司、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等中央直属重点煤炭企业的煤炭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80%左右。
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呼伦贝尔发展煤电产业奠定了基础,这里也成为国家要重点打造的1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据官方统计,到2016年底,呼伦贝尔煤电装机总容量已达710万千瓦。去年,全市煤电累计发电291亿千瓦时,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4098小时。
在华能伊敏煤电公司,煤炭通过8.5千米长的封闭输煤皮带被直接从煤矿送到电厂,高效又环保。作为全国首家、规模最大的煤电一体化项目,伊敏煤电可谓是煤电联营的样本,也是呼伦贝尔煤电发展成就的一个代表。“用自己的煤发电、用自己的电产煤,联合经营、降本增效,能够有效抵御市场风险。”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按照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要求,发展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有序推进呼伦贝尔、锡林郭勒、鄂尔多斯三大煤电基地大型坑口燃煤电站群建设。这就为呼伦贝尔煤电产业未来发展定下了基调。
从现有开发规模看,呼伦贝尔已经初具煤炭煤电基地雏形。不过,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当地褐煤资源不宜长距离大规模外送,应立足于就地转化,但近几年来,全国煤炭市场持续波动下行,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国家对新建煤矿进行从严控制,同时周边区域经济增长乏力,煤炭、电力市场有限,当地生态环境又较为敏感,新上大型煤化工等煤炭转化项目难度很大,从而导致当地煤炭行业的发展模式仍较为粗放,能源发展水平不够高。
积极推进特高压项目促进电力外送
除了煤炭煤电外,呼伦贝尔的可再生能源发展也较为迅速。“我市的国土面积比整个英国还大些,风能、光照资源都很丰富,有发展新能源发电的先天优势。”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呼伦贝尔风电装机容量达76.19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25.75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8万千瓦。再加上煤电,呼伦贝尔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已达820万千瓦。
呼伦贝尔发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出来的电如何消纳的难题。
“长期以来,我市能源外送主要面对东北地区。但由于电力消费增速低于预期,目前东北地区存在较为严重的‘窝电’问题。考虑到未来东北地区将新建多台核电机组、抽水蓄能机组以及热电联产机组,东北地区电力过剩局面将会持续到2030年以后。这种情况将对呼伦贝尔电力现有存量的消纳送 出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经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市富余电力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从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了解到,目前呼伦贝尔拥有电力外送通道2条,外送能力505万千瓦。而去年全市外送火电装机是580万千瓦,超出现有外送能力75万千瓦。
“近几年冬季,为保障供热安全,我市新能源发电消纳空间受限,风电弃风限电问题比较突出。随着光伏扶贫等项目的推进,我市新能源消纳压力、火电与新能源发电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总经理李彦吉表示,“为提升呼伦贝尔电网电力调配能力,有效缓解本地电源消纳压力,充分消化本地现存的余量电力,促进全市清洁能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我们正在积极谋划推动呼伦贝尔—河北省南网±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国家 《电力发展 “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呼伦贝尔电力外送通道论证;市政府将大力推进特高压项目,在不增加新产能的情况下,提高煤炭现有存量就地转化率,实现风、光、火电打捆联合外送。
能源惠民利民边疆发展有保障
作为能源基地,呼伦贝尔的经济发展、社会民生都与能源开发紧紧绑在了一起,能源惠民、利民功能在这里表现得尤为明显。
“能源项目往往投资巨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强。对于我市来说,能源项目在创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呼伦贝尔市发展改革委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说。
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8月2日发布的信息显示,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5.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但是,全市煤炭行业产值同比增长30.2%、电力行业产值同比增长6%,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显著。
采访中,能源惠民利民给记者的感受,更多地体现在细微之处。
根河市太平林场,掩映于大兴安岭深处,有几十户人家。由于地广人稀,大电网没有延伸到这里。在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捐建一座风光柴互补电站之前,太平林场用电完全只能靠柴油发电机,成本高、供电无法保障且不环保。风光柴互补电站建成后,太平林场供电能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随即,多个农家乐、旅馆开张,孤寂的太平林场渐渐热闹起来,原住民收入大幅增长。
“虽然阴雨天电还是不够用,但整体情况比起以往强太多了!”太平林场一户农家乐的主人对记者说,“夏天游客来得多,我家每天至少能开两三桌。以前我们就靠捡拾山货挣钱,哪赶得上现在。”
百公里开外,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公路旁,蜂农吴贵又做成一笔生意,将200多元钱纳入囊中。他那占地只有几平方米的临时居所旁,摆放着一块光伏板,颇为引人注意。
“光伏发电可管用了!”还未等记者提问,吴贵便主动介绍起来,“别看我这屋子很小,但有电灯、有冰箱、有电视,用电全靠光伏!”
据悉,去年仅额尔古纳市供电公司就累计为268户散居农牧民安装了光伏、风光互补发电设备,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从额尔古纳往西南走上数百千米,便到了中俄边境名城满洲里。在这里生活的俄罗斯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为保障其用电需求,满洲里供电公司推出除汉语外的“五语”(俄语、蒙语、英语、手语、礼貌用语)服务,并将俄语、蒙语、英语情景对话编制成册,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做强能源产业,补齐能源短板,推动能源惠民利民,呼伦贝尔的能源发展成就已经跃然纸上。尽管呼伦贝尔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尚未定稿出台,但毫无疑问,这座北疆能源基地的未来定会更加美好。结束语:老煤都在谋求转型,新能源基地在迅速崛起……六篇深度调研报道,让能源革命进程中的大型能源基地发展与实践跃然纸上,并管窥与折射出我国能源电力改革发展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今日,“能源革命在路上———探访大型能源基地”系列报道虽就此收笔,但能源革命必将继续阔步前行,各方探索与实践的脚步不会停歇,人们对能源革命的未来充满期待。
原标题:能源革命在路上丨呼伦贝尔崛起能源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