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4日,由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发的我国首套燃气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清能院密云试验基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运行,累计运行3887小时。这是华能在继2008年7月建成投产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2009年12月建成投产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10万吨/年燃煤火电厂烟气CO2捕集工程后,在CO2捕集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近年来,清能院针对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烟气CO2浓度低(约3%)、O2浓度高(13%-18%)的特点,自主开发出适合燃气烟气的CO2捕集技术。清能院在国家和华能科技项目支持下,建成了CO2捕集规模1000吨/年的可移动试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技术 > 正文

我国首套燃气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运行超3000小时

2013-04-28 11:37 来源:中国华能集团 

截至4月24日,由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发的我国首套燃气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清能院密云试验基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运行,累计运行3887小时。这是华能在继2008年7月建成投产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2009年12月建成投产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10万吨/年燃煤火电厂烟气CO2捕集工程后,在CO2捕集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近年来,清能院针对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烟气CO2浓度低(约3%)、O2浓度高(13%-18%)的特点,自主开发出适合燃气烟气的CO2捕集技术。清能院在国家和华能科技项目支持下,建成了CO2捕集规模1000吨/年的可移动试验装置,配置了世界先进的在线监测及分析仪器,实现了对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及数据分析等技术的掌握。依托该试验装置,清能院与美国Powerspan、挪威Statoil、荷兰KEMA等能源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工艺验证、新型溶剂测试、环境影响评估等技术合作,提升了测试水平,健康安全环境标准与欧美接轨,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开发低降解溶剂和开拓国外燃气烟气CO2捕集市场奠定了基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