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页岩气的价值,它是能源界中闯出的一匹黑马。提起页岩气,能源界无人不晓。页岩气的开发不啻油气领域的一次革命。
3月15日,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从沿海化石燃料“可燃冰”中提取甲烷的国家。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水合物,科学家表示其是一种“新页岩气”。页岩气的开采由来已久,最早开采的美国正通过它逐渐实现能源自给。我国的页岩气开采也在努力进展阶段。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20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品。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
过去10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增长了11倍,如今可满足美国近四分之一的天然气需求。光是在2009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就超过了中国同期所有类型天然气年产量的总和。页岩气的使用大大减缓了美国国内能源需求的压力,2008年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出现了1977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由于美国的开发,页岩气对国家战略层面的影响逐渐被认识。各界对页岩气的关注和期待与美国的成功开发不无关系,页岩气给美国带来一场“能源革命”,甚至可以帮助美国实现“能源独立”,这让页岩气储量丰富的中国也看到了希望。
目前,我国在四川、重庆、云南、湖北、贵州、陕西等地开展了页岩气试验井钻探,在已钻井口中已有部分获天然气流,初步证实我国页岩气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在好政策、有利前景的吸引下,我国掀起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热潮。国内几乎每周都有关于页岩气的研讨会,一些地方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两次页岩气区块公开招标,吸引了电力、煤炭以及民营资本纷纷涌入。
页岩气勘探开发热潮为装备制造业带来机遇
业内认为,页岩气要实现产业化发展,技术装备必定要先行。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蛋糕”,相关设备企业早已纷纷布局,以便在“页岩气时代“能够抢得先机。
目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页岩气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基地已开建,该区和西南石油大学等有关方面正在合作,全球油气开发领域四大巨头中的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威德福已与该区展开合作。新都工业区目前已聚集了20多家石油装备企业,已经规划2000亩土地作为页岩气装备研发制造及技术服务基地,其中600亩左右的起步区已开建。这个基地将包括三大板块:其一为研发基地,其二为孵化园,其三为装备制造及技术服务。
页岩气开采的完整产业链分为:上游勘探设计开发,中游钻井采气和下游储运。以页岩气开采产业链中要用到的压裂设备为例,据悉,压裂设备占开发成本已经超过50%。根据莫尼塔发布的《页岩气行业系列报告》统计数据,2011年美国压裂的产能供给约1200万水马力,占全球压裂产能约80%。同时,美国每年新增和更新换代的压裂产能合计约400万水马力。这直接带动了美国页岩气压裂设备市场的兴旺。
随着我国页岩气逐步产业化,也必将会推动油气特种设备行业的发展,涉及的设备包括测井识别设备、固定及固井辅助设备、分段压裂设备等。“油气设备行业处于油气开发与采掘行业的下游,油气开发与采掘行业的资本支出的规模会直接影响油气特种设备的需求。页岩气的勘探开采将带动产业链的整体发展,最先受益的将是油气开采及储运环节设备提供商。除了企业积极布局页岩气装备产业外,一些地方政府也把页岩气装备作为高端装备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我国将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页岩气资源评价、地球物理勘探、钻完井和压裂技术、气藏工程和采气工艺、开采环境评价和保护技术等方面,争取早日实现突破。同时,也在做重大装备自主化的专项规划,尽快实现可钻式桥塞、高效钻头、大型压裂等页岩气关键装备自主化。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醒说,尽管页岩气这块大“蛋糕”非常诱人,但在页岩气概念火热的背后,仍需清醒认识到我国页岩气开发面临的诸多问题。设备企业更需要沉下心来,搞技术,做产品,而不是炒概念。
新一轮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在加紧研究
中国曾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2004年,中德联合科考队的“太阳号”考察船,在南海海底发现了当今全球最大的碳酸盐结壳,面积达430平方公里。据专家预测,我国南海西沙海槽、台湾西南陆坡、南沙海槽、冲绳海槽海底,可能存在大量的甲烷水合物资源,可以满足我国今后数百年的需求。
从目前评估来看,中国可燃冰的量还是很大的,但还处于资源调查、开发技术研究阶段。至今全球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勘探与开采方面的研究,而中国对于可燃冰的研究与探索也一直在持续,我国南海、东海部分地区,可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可燃冰。
科学家的评价结果表明,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为加快实现对战略替代能源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步伐,我国启动了对可燃冰勘探开发技术的新一轮系统性研究。目前,该项研究被科技部批准纳入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王宏斌介绍说,我国从1999年起开始对海洋可燃冰开展实质性的调查和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详实调查基础上,已于2007年5月成功获取了可燃冰实物样品。近几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可燃冰开发技术及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难题,已展开对可燃冰成矿地质条件和富集特征等的相关研究。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将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加快进行可燃冰勘探与开发技术等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可燃冰勘察开发事业提供技术支撑。
能源革命热潮助推中国装备制造走向世界
依托重大项目推进能源装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是近年来我国能源装备产业迅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能源装备行业成套能力得到提升,一批核心设备研发成功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力的保障了重点能源工程建设和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十年来,我国在大型清洁发电领域、石油钻采领域、油气管线传输领域、大型煤矿综合采掘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或突破,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装备国产化水平逐步提升,一些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技术升级,还将装备和技术出口到国外,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