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方城市受困灰霾,首府乌市却蓝天暖阳依旧。刚过去的2012年,乌鲁木齐市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首府的冬日蓝天多了!
这都得益于去年耗资121亿元实施的“煤改气”工程。“煤改气”实施仅一个月,首府空气质量就跃升保持在二级以上。全年292个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6个超越2011年的优良天气,践行着市委市政府“让首府常见蓝天白云”的郑重承诺,成为民生改善年里华彩的亮色。
短短六个月对189家燃煤供热单位进行了天然气改造,新改建燃气供热锅炉242座,安装燃气锅炉710台,形成了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集中供热的优良能源格局。“煤改气”伤的是一些重污染小锅炉企业的筋骨,收获的是顺气的民心和造福子孙万代的生态蓝天。
大美新疆惹人醉,如何在经济发展中守住这“碧水蓝天”?十八大报告给出了我们答案: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等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已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普遍共识,也理应成为在疆企业谋求自身发展时应遵循履行的义务。
电力企业自当做好表率。作为首府第一供热大户的热电联产企业华电红雁池火电厂,担负着乌市南区热网供热的主力任务。企业始终视供热为关系民生的社会“暖心线”,并坚持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保证首府的天空更蓝,该厂于2009年斥资1.68亿元实施了脱硫工程,每年成功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2万余吨,在“蓝天工程”中率先履行了电力央企的生态责任。
“低碳红电”将电力企业的生态责任提升到与政治、经济、社会责任等同地位,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之路。2012年在发电企业煤价上涨、电量竞争激烈的经营压力下,该厂又投资上千万元进行了4号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及煤场抑风抑尘墙的建设,有效减少了城市粉尘污染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新年伊始,华电红雁池火电厂响应环保部要求,加紧部署实施电厂脱硝项目,力争十二五期间烟气氮氧化物排放达标。3、4号锅炉脱销工程预计2013年内完工,届时将成为疆内首个脱硝示范电厂。
建设“美丽中国”呼唤发展路径的绿色转型,呵护大美新疆也需要各行业将环保责任置于更为凸显的位置。给市民一个湛蓝的天空,给子孙留下一片净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的付出,必将惠及首府百万居民及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更为蔚蓝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