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兼阿尔斯通交通运输亚太区总裁濮利康
阿尔斯通中国总裁
阿尔斯通交通运输亚太区总裁

自2010年9月1日起,濮利康(DominiquePouliquen)被任命为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同时兼任阿尔斯通交通运输亚太区总裁一职。作为中国总裁,他常驻北京,全面负责管理阿尔斯通中国区的三大业务——交通、电力及电网业务。
“本土化是每一个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都必须面对的,也是阿尔斯通在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在中国这样一个活跃的全球第一大的电力市场里,我们正努力成为一个更加本地化的企业。阿尔斯通在华的三大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的本土化,还将更加注重设计和研发的本土化,以此来更加贴近中国市场并且满足中国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近日,阿尔斯通中国总裁兼阿尔斯通交通运输亚太区总裁濮利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跨国企业,必须充分认识中国市场自身特点,如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由“中国制造”向“中国研发”的转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等等,进而结合中国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自己的本土化战略。
记者:近年来中国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阿尔斯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有何调整?
濮利康: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现在正进入一个新的商业环境,或者说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周期。近几年中国的经济仍然处在高速增长期,三年前中国GDP增速大约是10%,2012年前三个季度是7.7%。虽然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从中长期角度来看,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经济,相信中国经济可以维持稳健而强劲的增长。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此外,中国政府在2012年10月宣布将在沿海省份建设经过充分论证的核电项目。这些对阿尔斯通来说都是巨大的机遇。中国代表着全球经济的未来,中国市场在基础设施方面仍然是世界最大市场,也是阿尔斯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将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因此阿尔斯通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发展。近几年,我们在中国进行了巨大的投资,阿尔斯通在中国已拥有约一万名员工。就当前的形势来说,阿尔斯通要在中国有一个稳健的、合理的布局;要加强促进本地化;要跟国内的合作伙伴精诚协作。阿尔斯通希望加速和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和研发能力,为中国客户提供先进的技术。
记者:阿尔斯通在“本土化”战略层面的策略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濮利康:外企通过技术转让和中方建立由外方主导的合作公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后建立合资公司,是希望将技术本土化。中国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创新、合作、共同发展为标志的新的商业周期。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公司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一些非常先进的、核心的技术。对于外资企业来说,现在更为重要的是考虑如何通过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或成立合资公司等形式,在中国成为一家本土公司。以后当谈及成立合资公司时,关键问题已经是技术的本土化而不是技术转让了。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的本土化,其实是各个环节的本土化。比如,以前只是生产这一环节在中国完成。而现在则是从研发一直到工程的设计然后到生产,整个体系的本土化,而不是仅仅限于生产。所以,本土化是完整的一个系列的本土化。我们已经不再将中国视为一个低成本的国家了,而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市场。今后要做的就是更加贴近客户,贴近中国市场。阿尔斯通今后还将继续加强创新,加强与中方伙伴的合作以共同应对新的挑战。
记者:您所说的“技术本土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近年来阿尔斯通在创新与研发战略方面有哪些突破?
濮利康:在发电方面,2012年7月,阿尔斯通水电业务全球技术中心在天津奠基。这个中心未来将进行水电领域的研发活动,包括水力、机械和电气等方面;在交通领域,合资企业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将建立一个研发与工程中心;在输电方面,也就是我们的电网业务,2011年在上海建立了阿尔斯通电网业务中国技术中心,旨在提高我们的本土研发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位于中国的研发中心不但面对中国市场,而且面对全球市场。
本土化还意味着与中国的商业伙伴建立了坚实的合作关系:在发电领域,阿尔斯通与东方 电气、上海电气、以及哈尔滨电气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在交通领域,跟北车集团签订了战略协议;在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上,同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也有战略合作协议。
创新与研发对一个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阿尔斯通仍然在积极地为未来做准备。比如在2011~2012财年,阿尔斯通集团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6.82亿欧元。我们认为,没有创新与研发,就没有企业的未来。创新和研发也是我们中国战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阿尔斯通在关键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已经而且将继续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领先的位置。比如发电领域的GT13E2燃气轮机、新一代Haliade150型海上风机、用于核电汽轮机的LP75型超长末级叶片,轨道交通方面的新一代AGV超高速列车以及电网方面的MaxSineTM电压源换流器技术。
记者:您如何看待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濮利康:与本土企业的竞争可以使我们通过加强本土化、寻求长期合作、完善产品系列、加强创新研发以及本土人才培养等方式,更加适应中国市场。而这些对一个企业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阿尔斯通与中国政府和许多当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阿尔斯通与中方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品的本土化,并针对中国市场开发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将坚持本土化战略,并且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我们的中方合作伙伴一起创造更好的业绩。
同我们的竞争对手相比,阿尔斯通有很多竞争优势。首先,阿尔斯通的旗下的企业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第二,我们在许多关键领域掌握领先技术并拥有丰富经验,比如,核电汽轮机,高压直流输电,碳捕集与封存技术,超高速铁路等等;第三,我们在关键技术上持续不断的创新将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