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6年东方呼伦贝尔项目,是东汽风电自主生产,安装调试的第一个项目。大家都是第一次做风电,由于没有经验,风机塔筒是业主采购的,他们采购完了以后塔筒就运到风场堆放了将近有半年的时间,塔筒变形特别严重,塔桶吊装完成以后,那个机舱就没办法对上去,我记得是2006年,十月初就开始下雪了,我们到了风场,快到年底了才完成3台风机的吊装及调试并网运行。
3台 风机并网运行以后,那个远程监控没有人会调试,风机监控还没有接到监控室,只有采取白天运行,晚上关机的这种运行方式,我记得说要请那个老外过来的话,550欧元一天,而且是临近老外的圣诞节,2000欧元那个老外也不愿意出来,要出来也要一个月以后。
因为在山东荣成,第一个东汽风电的项目的时候,只有我跟他老外学过远程监控的调试,呼贝项目3台风机远程监控的调试只有我一个人来承担。
那当时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是恶补光纤通信知识,当时用到一个叫IC500的通讯控制器,因为对那个通讯控制器的指令不熟悉,而且都是鸟语,为了理解那个IC500的指令,我就把每一条指令(其实也不多,大概也就是200多条指令吗)每一条指令就是一条一条的测试,就相当于我用2个IC500组成一个最小的通讯系统,放到我住的那个宾馆里头,白天黑夜都在研究、测试哪些指令,白天在风场调试通讯,晚上在宾馆测试琢磨指令的使用方法,最后用了一周左右的时间,终于把3风机的远程监控调通了!当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莫总,就说了一句话,杨雄杰还可以嘛!反到是业主特别高兴,当时的业主场长特意要厨师专门给我做了一个蛋炒饭,说是杨工不吃肉,做一个蛋炒饭犒劳我一下。现在回想起来影像特别深刻,因为对业主来说,远程监控接好以后,3台风机白天黑夜24小时都可以发电了。
我当时最大的体会就是老外东西也不过如此,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做,没有什么东西我们做不到的!老外不来,我也把远程通讯调试出来了!而且为公司节约10万元调试差旅费,而且在过年前完成了3台风机24小时发电运行,心里感觉特别甜。
现在回想起来,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下,在冰凉的塔筒平台一呆就是3~4个小时,不停的来回测试通讯指令,浑身都是冷透了,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往回走。但当时来回测试很长时间没有弄出来,最后我把每一条指令都测试一遍,才把调试过程高清楚的!几乎是一周时间没有好好睡觉,睡觉时还在琢磨问题出在哪里?想到什么,深更半夜又爬起床测试一下,一条一条试出来的。
后来我把IC500通讯控制器弄懂以后就可以熟练编程应用了,到第二年春节后,我还通过拨号上网方式,把变频器故障记录从风场上传到德阳总部监控室。这是阿尔斯通变频器在中国唯一一次用电话拔号方式实现了变频器故障上传到远程监控中心的风场。风机的运行状态可以在总部的监控中心同步显示出来,恰好调试好后没几天巴基斯坦客户到访东方,这个风场的远程显示监控,外方那个赞不绝口,给东方长脸了!自我感觉突然高大了许多。
2.2007年春节还没有过完,年初四我们就到风场了。
记得有一天我们去修理23号风机变桨故障,去的时候还没有下多大的雪,然后我们修好风机下来以后,哇,风机外面下起来了鹅毛大雪,然后我们就在塔筒里等那个业主的那个车来接我们回风场,打完电话以后,我们一直等等等,等了很久感觉等了有两个多小时,那个车也没有来,后来我看对面有一台风机停下来了,目测距离可能也就八九百米远啊,然后当时我就跟胡俊杰说,我们走过去吧,去看看那台风机报什么故障,尽量把风机修好吧,因为一共就3台风机能并网运行,停一台就只有2台风机发电了。
我们冒着大雪,背着工具、安全带就过去,一开始雪厚只有10多厘米深,越走雪越厚,走到2个山坡之间,山凹的地方,雪都厚到大腿根了!整个人都馅在雪里了,退回去可能要走1个小时,继续往前走还有半小时40分钟,怎么办?当时全身在出汗,但零下30多度,吸进肺里的冷空气,像刀一样割人!嘴巴眉毛都是被雪雾覆盖着,感觉透不过气来!突然间就想到千万不能在这里停留,停留下来很有可能冻死在雪地里,或像草原小姐妹双腿被冻坏!当时就1千个1万个想法,不该走过去修什么风机!又没有人安排你去,顿时心里就有十万个为什么在翻滚。当下就认识到零下30度大雪天在野外走路会死人的!必须尽快脱离险境。身上背着安全带、工具袋,齐腰的厚雪,每走一步似有千斤重,好在我们奋力走过山凹后,雪厚就越来越小了,终于走到了18号风机。
一直到我们修完风机,天快黑了,业主看到18号停了又转起来了,估计肯定是我们修好的,他们开车到18号风机才把我们接到。
回来后我们才知道,业主的车没有接我们是因为路上雪太大了,担心路上迷路翻车!因为手机信号不好,他们又没有办法通知我们俩。
现在想想都后怕,不到2公里的路,我们走了快2个小时,当初就一个简单的心愿要让风机尽快的转起来,就冒着半米厚的雪走1~2公里过去修风机!
3 . 2007年,我在新疆达坂城。负责一个项目的安装调试,我是项目经理,有一天,刚把第三节塔筒吊起来,就突然就起风了,而且那个风速上升很快,一下就上到十几米,将近有12~16米。按理说第三节塔筒吊装完,马上就要把机舱要落上去,但由于风大,那个机舱就没放办法吊装上去了。结果那个第三节塔筒在大风的吹动下来回摆动,幅度将近有一米多,当时情况紧急,业主还有吊装单位都站在旁边傻眼,不知道怎么办?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家心都是提到嗓子上,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因为我曾经参加过repower的吊装培训,专门学习过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我是知道怎么处理的。那后来我就跟那个吊装现场负责人,还有他们一个班长,就我们三个人,用最快速度爬上去,爬上去第三节塔筒摆动幅度有1~2米,人根本就站不稳,我们3人相互参扶着,立马就用钢丝绳把第三节塔筒给锁好。然后指挥起重机往上提,提20吨的力。这时塔筒很快就稳定了!
如果说我不去做这个操作的话,不带他们冲上去,赶紧把那个钢丝绳锁住塔筒拉紧的话,那整个塔筒肯定就倒下来了。
第二天,吊装单位何工给我住的地方送来了一皮卡车的啤酒有20多箱。可惜我是不喝酒的,到是美了跟我一起现场服务的小伙子们,他们免费喝了一个多月的啤酒。在何工他看来,如果不是我毫不犹豫的冲上去处理,那三节塔筒必倒无疑,倒的方向正好是吊车仃车位置 ,损失肯定上千万元,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年我去新疆的时候,我给何工打电话要他找车到机场接我一下,不巧他们单位的车都有事出车了,他硬是安排了他们单位40座的通勤车到机场来接我,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跟我同行的徒弟调侃说,杨工你这个待遇太高了!风电公司的领导都没有资格享受的!一辆大客车就拉我们2个人,浩浩荡荡开往风场,中途还带我们去吃四川苍蝇馆子,好不安逸。
建一项工程,交一方朋友,
树一座丰碑,留一段回忆。
新疆风电是我最愿意回忆的地方,有许多有情有义的故事!让我可以“指点江山叱咤风云”。我们曾经沐浴在社会主义的光辉照耀下,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越苦越累心越甜。
4. 2010年,我在西北某风场带队负责风机的调试。一天中午我们正在吃中午饭,突然有人说,杨工你看那边风机在冒黑烟,好像是着火了。我们跑出窗外一看,看到远处有台风机正在冒着滚滚的黑烟,我们立即驱车前往那台风机。20万kw的风场太大了,我们开车十多分钟到达风机机位不远处,看到那个黑烟越来越浓,但是也无能为力,因为就是连风机也不敢靠近,因为担心那个叶片烧断掉下来砸到人。想到一台风机将近800多万元,想到大家风雪无阻的日夜调试风机,感觉鼻子发酸,不由自主的眼泪要流下了。赶紧给公司领导汇报情况,焦急该怎么办?后来等到有将近20分钟的时候,业主通知的消防队开车过来了,消防队长看了一下,他说,我们这个喷枪最高只能喷16米高,你那个风机将近30多米高,根本就不行。消防队过来以后,打开风机门,让消防队长观察了解情况。当他们打开那个风机门的时候,我发现机舱冒出来的烟就变成一股更黑更浓的烟往外冲。当他们把门关上以后,那个烟立即就变小了很多,我立马就想得到,这是塔筒的抽风效应。我迅速把身上穿的棉衣脱下来,堵到风机塔筒门上的通风口上,其他同事看到我这样操作以后,纷纷都把棉衣脱下来。堵到所有通风的地方,看到浓烟马上就就变小了很多很多。我迅速安排我的同事,叫他开车到我们的配件库房找棉絮或拿一层棉被,还有绳子,再拿了两桶矿泉水过来,他们回了以后我就告诉他们用那个棉被把所有通风的地方给堵死,用绳子给它勒紧,然后再把2桶矿泉水直接倒上去,因为当时是在零下20多度的天气,当那个矿泉水倒进去缝隙的时候,那个密闭性一下就冻住了,整个塔筒门密封的严严实实的,不到一会儿,看到那个浓浓的黑烟就慢慢变小,越来越细,最后大概等了有个五六分钟,这个烟就不再冒了。后面业主又运了5~6桶矿泉水,安排人连夜值守到第二天,风机终于没有烧起来。
第二天登机检查发现:在风机电缆回弯处全部电缆都在这里捆扎,热量最大最集中首先开始燃烧,幸亏及时发现风机起火并及时处理,阻止了火势继续上升,成功挽救了一台风机。后来在事故分析会上业主的项目经理-张经理动情的说,多亏杨工及时果断处理,避免了烧机事故。事后回想起来。当初安全员考虑要保证人身安全禁止人员接近风机,我认为叶片轮毂里发出的黑烟滚滚,虽然不断有灰烬掉下来,但没有发现明火,叶片一时半载暂时还是安全的,必须尽快处理。
当初就一个简单念头:要想尽办法把风机救下来,避免800多万元的风机损失。
再后来,业主有人问我,你救了一台风机你们公司给你发了多少奖金?
我说没有呀,据说在业主与我们公司领导会上,业主向我们公司领导介绍了这起风机烧机未遂事故,特别说到杨工勇敢果断带领大家抢救了这台风机,说要给杨工请功!
由于这次相互帮助团结共进“冒险”抢救风机经历,我们这个20万风场进入质保期时间是最短最快的。试运行期间,我时常和张经理一起喝茶围炉夜话,他也问起过救风机发奖金的事,张经理调侃说,公司给你发奖金也不请吃饭庆祝一下,我说确实没有发奖金。他感慨道:看样子千里马确实到处都有,伯乐就不一定啦。
张经理人极厚道,调试期间正是西北最冷的冬季,我们吃饭不好解决,如果到县城买饭,来回要一个小时不说,饭菜回来都冷透了,他就帮我们联系原来吊装公司的厨子,天天给我们做白菜炖粉条蒸馒头,至今回想,山东厨师做的白菜炖粉条,炉火纯真,恰到好处,除此之外,再也吃不到他做的味道了!
日夜穿梭,星移斗转,屈指一算,我在东方风电已经干了18年了,可谓弹指一挥间,这期间我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犹如大漠之夜,繁星朵朵,让我难以忘怀。
感恩所有帮助过我的人和事,感恩一路有您。(东方风电 杨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