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夏的北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中国国电集团麾下首家从事制造装备业的新能源企业——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奏响成立五周年华章!从“3”到“2700”2007年,在国电集团、国电科环大力倡导企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下,联合动力应势诞生。五年之前,联合动力的名字在中国风电界默默无闻,淹没于维斯塔斯、歌美飒、GE、华锐、金风这些华丽响亮的外企、上市公司中。如今,联合动力拥有六家全资子公司、三家控股公司,建成保定、连云港、赤峰、长春四大整机制

首页 > 风电 > 风电设备与材料 > 企业 > 正文

【风电装备】联合动力推动风电制造国产化

2012-10-26 13:48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2012年,初夏的北京沐浴着和煦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生机勃勃、绿意盎然,中国国电集团麾下首家从事制造装备业的新能源企业——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奏响成立五周年华章!

从“3”到“2700”

2007年,在国电集团、国电科环大力倡导企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下,联合动力应势诞生。五年之前,联合动力的名字在中国风电界默默无闻,淹没于维斯塔斯、歌美飒、GE、华锐、金风这些华丽响亮的外企、上市公司中。如今,联合动力拥有六家全资子公司、三家控股公司,建成保定、连云港、赤峰、长春四大整机制造基地,宜兴、包头两大产业链基地和专业运维服务公司,涵盖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形成集大型风电机组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调试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格局,国内行业排名三甲,全球行业排名位列前十,成为全球风电行业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公司。

2007年12月,联合动力首批3台样机下线;隔年4月,首台样机立于河北尚义,创下了风机制造史上的吊装最快速度;2008年12月,联合动力第100台风机下线,具备批量生产能力;2011年12月,公司整机生产能力达2700台,安装调试和服务的项目达125个,投运机组可利用率达98% 以上,累计吊装机组5418MW,以风电机组年利用小时2000小时计算,机组并网后每年可发电超过100 亿千瓦时,与燃煤电厂相比,这一发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00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千万吨。五年时间,完成产能3台到2700台的飞跃,联合动力创造了中国风电发展史上一个个奇迹。

推动风电制造国产化

中国是风能大国,风能资源储量居世界首位,而五年之前,中国风电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风力发电设备长期依赖进口,技术水平严重滞后。由于风电设备要求在野外条件下必须可靠运行20年以上,经受住各种极端恶劣天气和非常复杂的风力交变载荷考验,对风力发电设备产品的质量要求极高,大型风电设备国产化,在当时,几乎是一个遥远的的梦想。为了完成风机国产化这一梦想,联合动力开始了艰难的自主研发之路。经过5年的拼搏努力,联合动力已经全面掌握了风机的核心设计技术,自主研发设计的1.5MW、2MW、3MW、6MW 系列化风电机组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适用于陆上、海上风场,并在低风速机型、高海拔机型、风电并网技术的应用研究以及海上风机方面拥有技术领先优势。“联合动力”品牌风机遍布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

从第一台200千瓦三叶片低转速风机于1956年在丹麦诞生到现在,风电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来,联合动力矢志不渝地坚持走技术创新之路,研发团队从最初的10余人变为现今的170余人,拥有风电设备及控制、能源潮汐海洋能发电技术两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北京风电设备可靠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风力发电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专利工作试点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2011 年8月26日,联合动力 3MW 海上双馈风电机组荣获国家级能源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书。目前,公司拥有国内专利205 项,其中国内发明78 项、实用新型127 项;授权发明6 项、实用新型96 项;国际(PCT)专利5 项;拥有软件著作权19 项。

联合动力低电压穿越( LVRT-Low VoltageRide Through ) 等电网友好技术处于领先地位。2010年5月,公司1.5兆瓦机组在吉林双龙风电场国内首家通过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的低电压穿越测试认证,为业内低电压穿越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第一手依据。2011年4月,该机组又在张家口尚义石人风电场通过GL-Wintest零电压穿越测试,成为国内第一个通过零电压穿越现场测试的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同时,联合动力一大批现场运行的机组相继通过了德国劳氏GL、中国电科院、东北电科院、甘肃电科院、山东电科院等相关测试机构的低电压穿越抽检测试,充分证明了其低电压穿越技术的高可靠性。目前,联合动力1.5MW 风电机组已通过GL、中国船级社、鉴衡认证中心产品设计认证,3.0MW 风电机组已顺利通过中国船级社认证。其中1.5MW UP77 风电机组已获得全球最权威型认证之一评级机构GL 颁发的A 级设计认证,标志着联合动力风机设计及生产能力已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

在中国风电发展进入稳步求进的重要转型时期,联合动力将引领中国风电事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风能大国”向“风能强国”,从“陆地”进军“海上”,从 “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联合动力同中国风电产业一起,逐渐在世界清洁能源的版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引领风电多元化发展

随着风力发电机组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和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多元化已成为风电技术的发展趋势,联合动力充分考虑国内外各种类型的地域、环境、电网等因素,已研发出防风沙、抗低温、高海拔、低风速、潮间带、50HZ等多种类型风机,适用于各个风场环境。

中国风资源丰富,风场遍布全国各地,由于中国的北方具有沙尘暴、低温、冰雪、雷暴,东南沿海具有台风、盐雾,西南地区具有高海拔等恶劣气候特点,在风电机组设计和运行时,必须具有一定的防范措施,以提高风电机组抗恶劣气候环境的能力,减少损失。联合动力在研发防风沙、抗低温、防雷击、抗台风、防盐雾等方面着手进行了研究,以确保风电机组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可靠运行,提高发电量。

此外,低风速地区的风力资源开发已成为国家“十二五”风电规划的重要战略布局之一。联合动力低风速风机突出低风速下的效率,可以实现微风启动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超低风速区的风能。以1.5兆瓦为例,联合动力的低风速机型,能够比86米直径的同类机型提高发电量16%,比77米直径的同类机型提高发电量40%。

针对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特征,联合动力研发出潮间带机型,正在研发风机抗台风控制策略,用于抵抗沿海每秒70米的强台风,逐步开发了2千至4千米的高海拔机型和4千至5千米的超高海拔机型。联合动力自主研发的超高海拔风机将于今年底立于西藏地区首个风场项目,该机型充分考虑了西藏地区超高原、低温、低空气密度、极限风速高等特点,具有高可靠性,高抗极限风速等能力。风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海拔最高的风场,联合动力品牌风机将立于世界之巅。

随着风电技术的推进及海上资源的开发,使风电机组大型化和向海上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开发大型陆上风电机组与海上风电机组。风电发展市场潜力巨大,联合动力有针对性地研发相关产品,3兆瓦陆上和海上风机于2009年底下线,6兆瓦海上风机于2011年底下线。6兆瓦海上风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6MW海上风电机组在联合动力连云港公司下线,这是目前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组,代表了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该机组自主研发的配套叶片长度为66.5米,是目前国内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最长的风力发电机组叶片。

综合实力赢得市场青睐

近年来,国内风电行业发展迅猛,国内风机制造企业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联合动力风电产品以优异的产品性能、质量和服务保证,得到了包括华能、大唐、华电、三峡、华润等集团的充分肯定。

随着今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风电行业增速放缓,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风电机组价格下降,联合动力面临着发展和经营双重压力。面对严峻的形势,联合动力积极按照集团公司转型战略和风险防控的要求,以“时刻不忘竞争,细节决定一切”的精神,加强企业管理、体制创新、严控风险,提升公司战略决策力和执行力。

上半年,全国风电设备的招标量为447万千瓦,同比下降60%。在今年上半年风电市场低靡的情况下,联合动力的投标量同比有所下降,但中标量却与去年同期相比持续上升,公司综合实力进一步凸显,在逆势中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从首都北京、“中国电谷”保定、“新能源之都”连云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赤峰、“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包头、“环保之乡”宜兴、到“北国春城”长春,联合动力基地大家庭近4 千名员工,在集团公司“大力发展新能源引领企业转型”的旗帜下,为打造国际一流的“风电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一共同梦想和光荣使命,奉献着智慧,履行着各自的职责,创造了联合动力辉煌的五年。可以展望,再过五年,我们将会看到一个更加成熟、全球化的风电制造旗舰企业。

乘长风,破万里浪!五年,联合动力人实现跨越发展、成就非凡。未来,联合动力人满怀壮志、勇攀高峰,誓将铸就新的辉煌。(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赵霄烁)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