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群众的激烈反对下,宏达股份开工建设仅3天的“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即被当地政府紧急“叫停”。

开工仅三天即被紧急叫停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7月2日,什邡市政府官网发布《关于钼铜项目建设有关情况的通告》,因近日什邡市部分群众对宏达集团的钼铜项目建设表达了不同意见,“为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市委、市政府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在群众不了解、不清楚、不支持该项目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责成企业从即日起停止建设。”
105亿钼铜项目被叫停
报道称,按初期测算,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钼4万吨、阴极铜40万吨、硫酸180万吨,每年伴生回收黄金10吨、白银500吨。
投资额高达105亿元的钼铜项目被当地政府叫停,这是宏达股份 (600331)始料未及的。因为在6月29日,该项目正式于四川什邡开工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开工仪式。
本来是毫无悬念的项目,但却在昨天被什邡市政府紧急叫停。什邡市长徐光勇亦承诺:“什邡市委、市政府将坚决对钼铜项目建设过程进行全程监管,如果环保问题不过关,绝不同意投产。”而据了解,所谓不同意见主要是指什邡群众认为钼铜项目对当地的水体及空气将造成严重污染。
什邡事件事件始末
据了解,宏达集团钼铜项目是宏达股份拟定增募投项目。2010年11月18日,宏达股份宣布投资设立四川宏达钼铜有限公司以投资建设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公司随后于去年11月公告拟通过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50亿元,并拟将其中的39.58亿元投入于该项目。
据公司介绍,该项目实施地点为四川省什邡市经济开发区,计划总投资额为101.88亿元。总体建设规模为4万吨钼(金属量)/年、40万吨阴极铜/年。今年3月下旬,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获国家环保部批复。
诡异的是,就在昨晚宏达股份发布了一则“利好”公告。据披露,公司日前与实际控制人下属企业宏达集团以及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等签订合作投资协议,拟共同投资设立西藏宏达多龙矿业有限公司对西藏改则县多龙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开发,宏达股份将持有该合资公司30%股权。
【快讯】宏达股份回应“什邡事件” 105亿钼铜项目完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
有资料显示,该钼铜项目由宏达股份子公司四川宏达钼铜有限公司具体运营管理,项目投资额高达104.8亿元,为顺利推进项目的实施,宏达股份拟定增45亿元。该项目原计划分两期建设,预计今年内完成一期工程并投入生产,2015年至2016年完成二期工程。而按照初期测算,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钼4万吨、阴极铜40万吨、硫酸180万吨,每年伴生回收黄金10吨、白银500吨,年销售收入预计达500亿元,利税超过40亿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环保不过关,或者当地群众继续反对该项目,不排除项目将无限期搁置甚至流产的可能性。而一旦项目流产,宏达股份势必损失惨重,其前期的项目准备工作将付诸东流。
然而,最终的情况并不受宏达股份控制,宏达股份能否尽早令该项目恢复开工,无疑充满了不确定性。
专家点评:什邡事件的启示
四川省什邡市昨天叫停了引发巨大争议的钼铜项目。该项目于6月29日举行开工典礼,根据微博上的信息以及部分媒体的报道,连日来,由于担心该项目将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当地大批群众上街示威,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叫停项目,其间一些民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肢体冲突。但随着什邡市政府的迅速叫停,此事件得到了相当快速的处理。然而,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蔓延扩大的过程,仍需要我们的反思。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例由粗放型招商引资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此前大连的PX项目及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烧项目,都曾引发当地群众强烈不满,有的甚至导致事态升级。在类似招商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优先关心增加当地经济总量,对企业环评放低标准,就这些项目给人民生活以及心理的影响没有足够考量,对一些涉及生态威胁的项目提前许诺,甚至“帮助”企业在审批时过关。这些粗放型招商项目一开始就埋下了社会危机的伏笔。
很多情况下,一些政府官员往往会存有侥幸心理,以为社会不同意见很容易克服,有的甚至认为,百姓不会觉察,或者即使察觉也不会有反对,更不会采取激烈的维权行动。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因粗放型项目陷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其实地方政府为何不反过来想想,如果招商引资一开始就把环境生态因素视为基本门槛,很多争议项目就不会那么容易提上议程。这也正是坚持服务型政府,又做到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如何与老百姓进行有效沟通,也是当前不少基层政府急需提升的能力。没有有效的沟通,政府公信力就会打上大大的问号。此次钼铜项目是一个典型例子。有报道称,钼铜项目可以做到零污染、零排放和循环利用,如果属实,地方政府应早一些拿出具体的工作数据分析,请相关权威专家向百姓阐明原委,解释清楚,让老百姓去权衡、选择与理解,那样,相信结果会好得多。如果政府在重大项目中不把老百姓的满意度作为执政能力的衡量标准,类似事件很可能将来还会在某些地方重复发生。
涉及环境生态的重大项目,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是一件敏感的事。美国、日本、欧洲都曾频繁出现过因反对涉及环境生态项目上马的大型游行示威,对此,一些舆论大可不必将此次什邡事件上纲上线。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轻视这次官民摩擦,尤其要注意在化解摩擦的执法进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强力执法,否则有可能把简单的摩擦上升为严重冲突,伤及我党与政府的形象。其实,只要政府做得对,老百姓肯定是支持政府的,多做一些沟通,效果就会很明显。我去过不少基层,有些地方政府推出“马上就办”的服务,增加政府官员与民沟通、为民解忧的经验和能力,这些经验很值得借鉴。▲(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