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延续10年的电力体制改革,继电网主辅分离改革的之后,目前主多分离也进入到收尾阶段,电改已进入深水区。日前消息称,国网能源将告别国家电网“改嫁”神华集团,交易虽未最后敲定,但已是板上钉的事。有关国家电网辅业资产一直是饱受争议的,启动资产清理风暴,电网垄断能否破除?国家电网资产清理风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14日表示,输配电价改革今后的方向就是要规定电网企业的总收入,让电网的成本透明。
电网成本不透明遭发改委“矛头直指”
电网企业高福利、高工资、成本不透明,在阶梯电价听证过程中成为众矢之的。昨天(14日),国家发改委透露,在实施阶梯电价的过程中,将加强电网监管,逐步使电网成本透明化。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输配电价改革今后的方向就是要规定电网企业的总收入,让电网的成本透明。
我国输电业务主要由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负责。长期以来,包括电监会在内的主管部门,一直试图搞清楚电价成本,但是难度非常大。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主要难在电网交叉补贴太多。
韩晓平:对居民的用电,一直有交叉补贴,而投资非常大。农民用电的投资更大,现在也要求农网跟城市用电一个价,这背后也是交叉补贴。大量交叉补贴也使电网变成了一笔乱账。
电价成本不透明,员工高工资、高福利,成为人们对电网的直接印象,所以在阶梯电价改革的听证会上,这也成为代表们质疑改革的理由之一。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将结合阶梯电价的实施加强对电网的监管。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要逐步使电网成本透明化,就是要加强对电网成本的监审,要逐步建立成本监管和约束机制。
韩晓平建议,用收支两条线的方式,建立电网成本监管和约束机制。
韩晓平:要严格把花销管住,你该花什么钱,你的福利是什么样,要严格管理,否则就变成无底洞。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说,今后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规定电网企业的总收入。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电网企业的收入定了以后,不够的咱们给他补,多出一分钱都拿出来,让电网的成本能够透明。
国家发改委透露,将会选择部分地区来推行输配电价改革的试点。而韩晓平认为,输配电分离应该作为输配电价改革的突破口。
韩晓平:输配电价改革,国家电监会一直在做,国家在2002年电力改革的文件中,把输配电分离作为一项工作,但是这些年由于电力建设速度比较快,电网公司也确实承担了大量建设输电系统的工作,所以导致输配电分离到今天一直没有很好地落实,所以改革很难推进。输配电分开应该作为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要求,在实施阶梯电价的过程中,电网用3年时间完成一户一表的改造。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计改造不能收费,电表改造的费用由电网企业来承担。我们要监督落实到位。
国家电网启动资产清理风暴
对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雁矿务局的老邓来说,这几年过得并不安稳。
“神华要收购的消息,早就在矿上传开了,一个多月前,神华集团副总裁翟贵武还亲自到大雁矿区视察。”老邓告诉记者。
在老邓感觉里,这几年一直被划来划去,先是鲁能,然后是国网,现在又要被划到神华,“总感觉像是二等公民”。
与许多同事一样,对于未来的命运,他既忐忑又期待。
“现在信息很多很乱,有人说可能要减员。”说这话时,老邓语气低沉,稍作停顿,他又补充了一句,“神华是效益很好的央企,说来张喜武(神华集团董事长)还是从我们矿上出去的,应该能给我们安置好。”
大雁矿区只是即将从国家电网分流出去的资产中的一个。
在去年成立两大辅业集团之后,国家电网“主辅分离”的处置工作已经全力加速,而“主多分离”也已经立下目标,要在今年全部解决。
自2002年开始的电力体制改革,已经持续了整整10年,但在厂网分开后,输配分开已经成为阻碍电力体制改革的最大堡垒。“国家电网体积过于庞大,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不得不变,国家电网不变革,输配分开无法推进,中国的电改就是一盘死局。”一位长期跟踪电改的专家说。
1.国网能源告别国家电网
根据国家电网与神华集团达成的协议,神华集团将整体受让国家电网旗下国网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国网能源)100%股权。
据公开资料显示,国网能源是国家电网全资子公司,拥有核心企业27家,其中25家从事电力和煤炭业务,包括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天津大港华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网能源宁夏煤电有限公司、内蒙古鲁能大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德源府谷能源有限公司等。
虽然此项交易还没有最后全部完成,但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事实上,上个月国家电网内部通讯就已经提到,“国网公司党组决定除保留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公司以外,将国网能源所有资产、人员重组并入神华集团。”
“目前主要是在走审批程序,国家电网剥离发电相关资产符合政策方向,审批应该不存在难度。”神华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而就在5月16日,国网能源已经与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就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有限公司股权划转签订协议,将其持有的上海闸电燃机公司的75%股权划转至上海电力(600021,股吧)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网能源控股的众多子公司中,包括其刚刚控股的金马集团。
而这已经是金马集团在不到4个月时间内第二次更换大股东。
2月27日,金马集团原大股东鲁能集团与国网能源签署股权划转协议,将其持有的金马集团78.97%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同属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网能源。直到5月23日,金马集团大股东才正式变更为国网能源。
而鲁能集团,也仅是在去年才刚刚重组金马集团。
在鲁能收购金马集团时,国家电网曾在收购报告书中承诺,在此次重组完成后5年内将国家电网公司拥有或者控制已投运电站及煤矿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处于建设和前期的项目在投入运营后5年内注入上市公司,调峰电站在重组完成后5年内采用注入上市公司或其他方式消除同业竞争。而现在,金马集团面临大股东再次易主的命运。
“现在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太清楚,国家电网与神华之前的谈判事前并没有通知我们这边。”6月14日,金马集团一位人士对记者说。
根据金马集团的公告,若股权转让成功,神华集团、国网能源承诺由国网能源继承履行此前国家电网对公司《关于避免与重组后的金马集团同业竞争的承诺函》等,承诺主体由国家电网变为国网能源,由此,金马集团实际控制人或变更为神华集团,而国网能源的煤电整合平台不变。
“不过,神华是煤炭巨头,电力方面也发展很快,希望能把金马给带起来。”让这位人士最担心的是,将来金马在神华系统内被边缘化,而“最理想的把金马作为神华电力部分的整合平台”。
延伸阅读:
国网能源“改嫁”神华 “一石三鸟”多方受益
本次重组是电力改革的“一小步”,对于各国参与企业确实“一大步”:
此次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剥离非核心资产,一方面,这有利于落实国家电网的改革、积极开展节能降耗以及实施错峰用电等举措;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政策力推煤炭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提高产业集中度。
国网能源注册资本为70亿元,目前经营管理8个调峰调频火电厂,年需电煤近2000万吨,同时在新疆及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多个大型煤矿项目。
在国网能源控股的子公司中,金马集团位列其中,也就是说,此次重组后,金马集团的控股股东将随之变更为神华集团。这是金马集团4个月内两换大股东:2月27日,金马集团才刚刚宣布控股股东变更为国网能源。
金马集团公告表示,之前股东变更时国家电网承诺中其“拥有或控制的已经投入运营的火力发电资产及配套煤矿、拥有或控制的正在建设和处于前期阶段的火力发电资产及配套煤矿”均已在国网能源名下。若神华集团受让国网能源股权成功,将由国网能源继承国家电网公司对金马集团的承诺,不会影响其后续履行。昨日,停牌一个多月的金马集团恢复交易,该股结束了停牌前的连续下跌走势,当日上涨2.7%,收报23.20元。
神华集团是我国第一大煤炭巨头,主要从事煤炭的开采、运输、销售等业务。此次重组,能大幅降低煤炭交易成本,提高效益,火电厂的盈利状况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2.主辅分离与主多分离
继电网主辅分离改革的之后,目前主多分离也进入到收尾阶段。按照国家电网的说法,国家电网到今年年底将再也没有任何一家多经企业。
将国网能源100%股权转让给神华集团,此次重组涉及资产总额约550亿元人民币。即使对于国家电网及神华集团这样的巨头来说,这也不是一笔小生意。
但这仅仅是国家电网快刀剥离辅业资产中的“一小步”。
去年9月29日,作为电力体制改革“主辅分离”的重要进展,国家电网公司与南方电网公司旗下的辅业企业分别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以及中国葛洲坝工程顾问集团公司重组组建了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电建)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公司(简称中国能建)两大电力辅业集团。
按照方案,国家电网公司把所属121户辅业单位(主要为电力设计、施工等单位)的管理权责移交给新组建的两家公司。其中山东、四川等12个省份的53户辅业单位移交中国电建管理,山西、陕西等11个省份的68户辅业单位移交给中国能建管理。
“成立两大辅业集团,等于国家电网的主辅分离工作去了一半,将国网能源卖给神华,又去了一小半,但国家电网家大业大,辅业资产十分庞大,现在要一个一个处理起来,还要费不少时间。”国家电网体制改革办公室一位人士说。
李源是四川电网旗下一家工程公司的中层干部,他对记者坦言,“现在都人心惶惶,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轮到被剥离,国网能源划到神华算是不错的,我们未来的归属还不知道在哪里。”
就在本月初,国家电网旗下上海电集资产经营中心监管的多项资产在上海联交所挂牌出售。
公告显示,出售资产包括上海天捷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杰能建设安装有限公司100%股权、上海电力线路器材铸造厂100%权益、上海电广电气安装工程有限公司100%股权均挂牌出售,挂牌价格分别为11247.16万元、19308.08万元、665.56万元和802.87万元。
而继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之后,目前主多分离也进入到收尾阶段。按照国家电网的说法,国家电网到今年年底将再也没有任何一家多经企业。
国家电网旗下员工可以通过参加单位集资,获得多经公司的股份及分红,这已经是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也是电网职工高收入的重要来源。
所谓多经企业,来源是上世纪80年代,电力企业用部分国有或集体资产投资成立了一些“三产”企业,开始投资与主业相关的电力设施修造、电力物资生产、销售或其他面向主业的服务,后来逐渐演变为职工投资持股企业为主体的多经企业。
按照国家电网的规划,截至今年年底,所有市县一级的电网企业都将完成主多分离,即主业公司和多经企业的利益分开、资产分开、业务分开、人员分开和管理分开。
“这次是强制性的,所有人必须退。”在一位刚刚退掉集体股权的地方电网员工看来,每年几万元的股权红利收入已经成为习惯,“要把集体股权收回去,这个已经说了好几年了,现在真的要收回去,还是很舍不得”。
“电力行业改革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益纠葛不清,系统内部没有动力去动自己的奶酪。”一位业内专家说。
根据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目前国网有多种经营企业(下称多经企业)1805家,拥有约17万名职工,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约有5万人。
“今年被称为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改革之年,对我们县级公司来说,直接面临三个难题,主多分离、股权清退和人员分流,职工思想波动很大,但上面的指标是今年年内必须完成。”宁波市宁海县供电局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延伸阅读:
国网主多分离收尾职工分红成历史
继电网主辅分离改革完成后,目前主多分离也进入到收尾阶段,这项耽搁了近八年的改革终于将实现国家电网无多经(民营多种经营企业)的目标,并让职工持股及享受分红的福利成为历史。
消息人士表示,这是国家电网进行“三集五大”改革的一部分,通过清退持股,国家电网将逐步完成对多经资产的改革。
按国家电网的规划,截至今年年底,所有市县一级的电网企业都将完成主多分离,即主业公司和多经企业的利益分开、资产分开、业务分开、人员分开和管理分开。
退股进行时
国家电网旗下华北地区一电力企业员工张伟(化名),在公司财务人员的要求下,终于在6月初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并即将拿到12万元的股权转让金额。在张伟看来,这一纸协议也断送了他每年享有分红的福利,而这种分红已持续9年。
2003年毕业入职地方电力公司的他,入职那一年便参与了公司的集资,当时集资3万元,作为集团公司下面一家主营电力物资采购企业的资本金,每年享受分红。截止到去年,张伟每年年底都会得到两万元的分红。
这在电力企业已是公开的秘密,上世纪80年代初,电力企业用部分国有或集体资产投资成立了一些“三产”企业,开始投资与主业相关的电力设施修造、电力物资生产、销售或其他面向主业的服务,后来演变为职工投资持股企业为主体的多经企业,并成为了电力主业职工的福利提供方。
近段时间,和张伟遭遇一样的国家电网职工不在少数,按国家电网的要求,截止到2012年底,所有市县一级的电网企业都必须完成主多分离,即主业公司和多经企业的利益分开、资产分开、业务分开、人员分开和管理分开,而员工股权清退正是此次多经改革的几大重点和操作“敏感点”之一。
对于备受关注的股权清退价格,张伟说,上面规定股权清退的价格必须按照依法合规的原则,以中介机构评估的净资产价格为基础,考虑多经企业经营发展、资产演变、资本积累、社会认知和职工利益等因素综合确定。“这次退的12万元,也是分两次付清,一部分是按照分红的方式支付,剩下的部分则是按股权清退价格,因为听说此次股权清退的价格原则上不能超过当初本金的3倍。”张伟表示。
据重庆一地方电力公司相关操作人员表示,目前更难做动员工作的是离退休人员,因为对在职人员来说,多经的分红还只是他们福利的一部分,而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说,他们对这块儿福利的指望就要大得多。
收尾行动
记者了解,此次清退的多经企业主要是有职工出资、持股并与主业有关联业务关系的多经企业,集体控股的有关多经企业,暂维持现状,以后按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办理。
其实电力企业的主多分离改革从2005年开始启动试点,但推行难度大、步履缓慢。
为多家电力多种经营企业提供过管理、改制咨询的天强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祝波善认为,电力行主多分离改革一直没能很好推进,就是因为主业和辅业在人员与业务上双关联的利益格局,全系统没有动力去改革。
不过现在看来,此次改革终于开始“动真格”。按照国家电网的说法,国家电网到今年年底将再也没有任何一家多经企业。
据国网内部人士透露,此次改革力度加大一方面是因为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辅分离在去年已经完成,顺其自然接下来就应该是主多分离的改革。“多种经营企业,这一步已到了不得不迈的状况,否则就太迟了。”祝波善说。“此外,这也与集团目前正在做的‘三集五大’(构建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的改革有关,这项改革目的之一就是希望从机制上减少地方公司‘寻租’空间,从源头节约建设成本;目前所做的收缴小金库、规范招投标、控制多经企业乱分红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完成的,因此主多分开也被看成是‘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上述人士指出。
根据此前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目前国网有多种经营企业(下称多经企业)1805家,拥有约17万名职工,其中全民所有制职工约有5万人。
截止到2011年年底,省网层面已完成了职工从多经企业退股工作,不再拥有现在意义的多经企业,而此次主多分离的重点集中在“骨头更难啃”的市县一级。“相对省网层面而言,市县一级多经企业参股情况更加复杂,而且涉及到职工人数也更多。”上述人士透露。
以山西省为例,目前市县两级供电单位层面拥有多经企业70家,从业人员3134人。
按照国网内部的说法,目前主多分离工作现在已经进入到攻坚时刻,福建电力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福建公司地(市)县层面186户多经企业中,151户完成处置,完成率81.18%;90户职工直接持股多经企业中,80户完成股本清退,完成率88.88%;安置人员4253人,完成率90.14%。6月底前将基本完成主多分离任务。
其他各个地方的主多分离也开始陆续进入到最后的收尾工作。5月中旬,重庆永川供电公司多经企业股东代表全票通过集体企业收购公司股权转让价格决议,143名股东在股权转让协议上签字,所持股权全部转让,截止到5月30日,公司股权转让金兑付清退完毕。
5月31日,国家电网的主多分开现场工作会也在福州举行,会议也进一步明确公司有关决策部署,要求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在2012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市)县层面主多分离工作任务。
一与会人员透露,会议特别要求对人员安置、资产处置、股权清退等敏感问题做好思想疏导。
多经命运
上述提及的股权清退还只是第一步,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这些存在了几十年的多经企业将何去何从。
对于这一千多家多经企业的命运,相关地方公司操作人员透露,这次对于多经企业,并不是“一刀切”的办法,而是根据企业的经营范围,也会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
“命运最好的一类多经企业是从事与电网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直接相关的输变电设备检修维护、电力信息通信、电网招标代理等,它们将回归主业。”他说。
另外大部分多经企业都将由集体企业收购整合,“例如说,一些电工电器制造多经企业,还有一些职工持股的电力设计、施工安装、工程监理、小水电、风电企业等多经企业,将由公司直属产业单位或集体企业进行收购整合。”上述人士透露。
而必须走清算关闭的多经企业则是那些围绕主业及用户工程开展招标代理、物资供应的多经企业,还有从事火力发电、火电投资业务的多经企业,以及企业规模小、人员少、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不佳、缺乏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多经企业,将要下决心对外转让或清算关闭。
“类似物资公司这种,以往就是‘收过路钱’的公司,主业需要采购的物资,经过这个公司一倒手,加价10%。这类公司的确应该下决心清算关闭。”祝波善评价说。
对于大部分即将划转到集体企业的多经公司,祝波善表示此次整合给集体企业还只是第一步,随后,集体制企业可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重组与整合。
此外,上述地方人士还透露对人员的安置问题,基本原则是按多经企业处置方式分类安置。“回归主业的多经企业,原全民职工由主办单位安置,原集体职工安置到其他集体企业;集体企业收购的,其原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可继续从事原有的工作。对原全民职工,主办单位要与集体企业办理规范的借工、借调手续;对外转让的,其原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根据个人意愿,可选择到受让单位,也可选择由主办单位负责安置。清算关闭的,其原全民职工和集体职工由主办单位负责安置。”
对此,祝波善表示,按上一轮管理层持股清退的经验来看,大部分职工的去向还将是集体企业。“因为现在国家电网作为垄断企业,这几年受国资委工资总额控制较为严格,因此不可能大规模地接收多经企业的员工。”
此外他还表示,根据此前确定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主多分离”、“输配分开”的电力体制改革方向,从改革的日程上看,此次主多分离改革的收尾也将有望刺激输配分开改革试点的启动。
3.内部整合加速
国家电网另外一项内部改革则是对旗下直属单位的整合。
今年2月,国网物资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国家电网将旗下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中国电力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整合,并将旗下公司物资采购和规模招标等全部收归于新成立的国网物资公司。
按照整合方案,中国电科院将旗下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全资二级产业公司的资产和产业人员,以及持有的北京国电智深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50%股权和产业人员整体划转至国网电科院。
此外,转给国网电科院的还有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14.67%的股权。而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中电普瑞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国网富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鲁能电子有限公司20%的股权则划转至中电装备公司。
而国网电科院的电网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所、继电保护研究所等8家研究机构与中国电科院相关研究所整合,将从事基础前瞻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人员划转至中国电科院。此外,国网电科院的电力工业电气设备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等相关资质及有关人员也将划转至中国电科院。
在国家电网公司一位人士看来,通过重组可以对国家电网公司内部科研单位和生产单位的关系进行更加清晰的定位。“公司今年改革的动作将会很大,方向就是推进总部分部一体化,实现总部分部全面融合。今年起开始重点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从原来的职能管理变成了流程管理,还将在诸多分开和集体企业规范管理以及直属单位改革重组方面有很多动作。”这位国家电网人士说。
在国家电网频频出手剥离辅业资产的同时,另一个焦点则已在这几年陆续“逆政策”而行,购入一批电力设备生产企业的资产,其中包括上市公司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国电南瑞以及置信电气。
事实上,国家电网频频出手收购电气设备商早已惹来公众的广泛质疑。早在2009年国家电网欲进驻平高电气与许继电气时,反对声就不绝于耳。
批评人士指出,输变电设备制造是电网公司的辅业,本来应该被剥离出去,实行主辅分离。国家电网收购上游制造商企业,形成自产自销的模式,有垄断之嫌,亦与电网主辅分离改革背道而驰。
但外界的批评之声,并未阻止国家电网继续在电力设备领域的扩张。
继2010年上半年成功入主平高电气、许继电气之后,国家电网再次将触角伸向了其上游的设备供应商置信电气。
2011年11月17日,置信电气发布公告称,国家电网旗下国网电科院拟以其持有的9家公司股权认购置信电气非公开发行6041.35万股股份,并受让置信集团、东方国际、上海电力(600021.SH)实业持有的置信电气部分股权。交易完成后,国网电科院将替代徐锦鑫夫妇成为置信电气第一大股东。
不仅如此,目前,国家电网的改革风暴已经开始波及上市公司。
5月10日,平高电气与许继电气分别发布公告称,国家电网公司决定将其全资子公司中电装备所持平高集团100%股权以及许继集团100%股权,上划至国家电网公司直接持有。
由此,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从中电装备独立,成为与中国电科院、南瑞集团同级别的国家电网“嫡系”部队。
“国家电网虽然是我们的大股东,但公司是相对独立运作的,对于国家电网的改革我们有一定的预期,但应该不会影响公司整体运转。”许继电气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至于未来是否会被剥离,要看国家电网的整体安排,我们的话语权不是很大。”
4.区域电网格局之变
区域电网的改革也是国家电网改革风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今年初,国家电网对最后一个区域电网,华北电网进行拆分,在此之前西北、华中、华东、东北四家区域电网已经被改革为国网分部。至此,当初被赋予破除国家电网垄断意义的五大区域电网,其大部分权限被上移及下放至集团及省级电力公司。
以东北电网为例,沈阳及锦州超高压局被划归至辽宁省电力公司,长春超高压局划归吉林省电力公司,哈尔滨、齐齐哈尔超高压局则划归黑龙江省电力公司。而东北电网物流中心同样按照属地原则划归辽宁省电力公司。
“事实上,国家电网想撤销区域公司的想法早在几年前就有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才拖到去年和今年实现。”在长期关注国家电网改革的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看来,“看似一个简单的压缩区域电网,实际上是一场大改革的前奏,整个国网系统的格局都在发生变化。”
对于国家电网员工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以前是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模式,现在变成了管理层次减少而管理幅度增加的扁平化管理模式,以前是一级对应一级,现在是分属不同的口,实行集约化管理,比如生产口、调度口等等,都是从最上面集团公司一级一统到底。
事实上,今年以来,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已经在多个内部讲话中强调,“"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是今年国家电网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谓“三集五大”是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以统一信息平台、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支撑服务为保障,做强公司总部、做实省公司、实现全公司资源、业务、管理向总部和省级集中。简单理解,就是权力上收,资产下放,实现总部分部全面融合。
这一概念在2009年被首次提出,随后在2011年初在重庆,江苏两省市进行试点,而今年则将在国家电网全网展开。
显然,将区域电网层级压缩,正是这个体系最重要的一环。
按照国家电网的思路,原各区域电网公司将变身为区域调度中心,从而在实质上失去独立市场主体资格。至此,成立区区不到10年,曾被寄望于打破电力垄断的区域电网公司退出历史舞台。
一位不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指出,以破除垄断、推进市场化进程为核心的电力改革,已经持续了整整10年,其间各种争议和指责不断,但从目前国家电网的改革思路来看,其当前的动作主要在于理清资产,以便为最核心的“输配分开”做好准备,“短期之内还无法涉及核心改革”。
“输配分开可以核算出电网的成本,而现在资产搅在一起,根本说不清楚电价成本,也无法监督电网运营。”该分析人士说。
延伸阅读:
国家电网辅业争议
国家电网网站显示,目前国家电网的主要辅业资产还包括“英大系” 证券、信托、保险、期货、投资等一系列金融资产,以及中国安能建设总公司,中兴电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中国电力装备有限公司等资产,此外还包括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南瑞国电等上市公司。
“从目前国家电网对辅业的剥离来看,主要是清理了一些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但对于庞大的金融资产,国家电网目前还并没有剥离的计划。”一位电力业内人士指出。
2011年,在国资委主导下,电力行业进行了主辅分离重组。按照主辅分离方案,两家电网公司的勘测设计企业,火电、水电施工企业和电力修造企业剥离,同时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电建和中国能建。
一位分流企业的人士对记者称,从电网分出来的资产,大部分属于包袱企业,“这些企业从电网中剥离,属于甩包袱,而对于优质的资产,电网则想法设法留下来。”
在这位人士看来,国家电网的主辅分离明面上是配合电力改革,但在操作中却是由国家电网自行操作,“辅业资产究竟如何界定到目前也说不清楚。”
根据2002年下发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网除输配售和电网(工程)建设等主业外,仅可以拥有必要的电力科研机构,其他业务都应作为辅业、三产和多种经营进行剥离。
事实上,早在2009年国家电网决定收编许继集团和平高集团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就通过内参向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等单位发出呼吁,质疑国网收购平高和许继涉嫌自建直属设备制造体系将带来诸多“不平等竞争”风险。并提出,设备制造业务作为电网企业的辅业,本应被剥离,但国家电网公司迟迟没有进行主辅分离,反而进一步将行业龙头收入旗下,以此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力。
“国家电网目前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之举,其作用究竟是加强自身效益,甚至形成进一步垄断,还是为下一步改革腾出空间,目前还无法定论。”上述业内人士说。(来源为21世纪经济报道,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