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阶梯电价”,新一轮资源性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水电油气该如何合理定价?涨价的成本如何监审?公共资源产品的公益特性怎样保障?价改之后服务如何跟进?一系列问题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专家表示,我国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支出的水电油气不能一味采取“纯粹市场化”措施,涉及民生的价格改革只有明白晒出涨价的理由,制定调价的透明机制,才能避免将“改革”简单地等同于“涨价”。各方热议“阶梯电价&rdq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综合 > 正文

从“阶梯电价”看能源价改(图)

2012-05-31 11:52 来源:半月谈 

今年上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阶梯电价”,新一轮资源性公共产品市场化改革已经启动。水电油气该如何合理定价?涨价的成本如何监审?公共资源产品的公益特性怎样保障?价改之后服务如何跟进?一系列问题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专家表示,我国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关系到百姓日常生活支出的水电油气不能一味采取“纯粹市场化”措施,涉及民生的价格改革只有明白晒出涨价的理由,制定调价的透明机制,才能避免将“改革”简单地等同于“涨价”。

各方热议“阶梯电价”

近期,北京、上海、重庆、广东、辽宁等多省市紧锣密鼓地进行“阶梯电价”听证会,电价调整已“箭在弦上”。按照国家发改委此前公布的实施方案,除了第一档电价价格维持不变之外,第二、三档电价都要上涨。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表示,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后,70%到80%的居民用电价格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对大多数居民家庭来说,电费支出基本不受影响,只有少数用电量多的居民家庭电费支出会有所增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表示:“居民阶梯电价的改革,比较好地体现了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方向,也体现了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对收入分配关系适当调控的总体原则。”

对于各省市公布的听证方案,百姓最关心的还是价格维持不变的首档基本生活电量。从目前各省市公布的听证方案来看,上海的首档基本生活电量最高,为每户每个月260度,其他省份如江苏204度、河南150度、天津200度等。陕西最低,为每户每月120度。此外,多数省份还表示,对于低保户、困难户等每月将给予10度至15度的免费用电额度。

综合东西部的情况,第一阶梯标准相差约一半。多数居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数定得太低就是变相涨价”。也有网友建议,“既然鼓励节约用电,是否可以再增设一个优惠档,对用电特别节约的居民实施电价下调,让他们享受更多优惠,突破现行方案的‘加价’定式”。

“成本透明是赢得消费者理解的关键”

实际上,在今年通胀水平可能整体回落的背景下,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水价调整年初就开始了。2月1日起,长沙居民用水价格从每吨1.88元上调至2.58元;2月29日,广州听证会讨论了两套水价听证方案,居民用水价格每吨分别比原标准高出0.7元和0.6元。

气价调整也稳步跟上。4月上旬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召开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自4月25日起,将居民用天然气价格由每立方米1.95元调至2.40元。

虽然此前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负责人曾明确指出,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重点是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导资源配置的作用,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涨价”,可事实上,听证会密集扎堆,水电气价格“逢听必涨”已成客观事实。

以往我国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比较低,为理顺价格关系,改革的方向可能表现为“加法”多一些,“减法”少一些。但在做加法时,缺乏成本公开、成本监审机制,已成为一些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的主要障碍。

“成本透明是赢得消费者理解的关键。”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发展中国家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要形成透明的定价机制、透明的企业成本和公平有效的补贴政策。

以成品油为例,定价机制改革和提价有时是必须的。对于公众来说,缺乏成本透明的成品油定价就是一笔糊涂账。每次成品油提价都演变成供需的博弈,不涨价就闹油荒,公众难免会产生置疑。

华东师大教授余南平表示,水电油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与民生关系密切,其公益性的方面如何体现和保障显然至关重要。制定阶梯价格是一种有效措施,但在导致资源价格成本上涨的因素里,哪些该由市民分担,哪些不是,上涨多少才合理,这些问题有待厘清。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已经打算先向公众公开成本,再开价格听证会,这不失为一种进步。否则,调价的公平性难免受到质疑。

价改不能忽视资源性产品的公共属性

资源性产品也是公共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所以调价首先应确保中低收入群体不能受到太大影响,所以设计改革方案必须细化,考虑到特殊群体的民生保障。譬如燃气使用中,一些低收入群体很少外出就餐,使用量可能反而高于高收入群体,这种消费特点与电、油、水可能都不同,在调价中应该区别对待,并且有所体现。

“要充分考虑基础价格上涨带来的连锁反应。”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CPI牵涉国计民生,能源等要素价格改革必须坚持有节奏、错峰式调价,不能集中涨价,更不能为了一步到位而涨幅过大。

李慧勇表示,既要保障生产者的合理利润,也要保障终端消费者有能力承受。在调价的同时,应该加大对弱势产业和农业领域的补贴,以及完善弱势群体民生保障托底制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认为,资源类公共产品价格改革之所以会遇到较大的阻力,除了关乎民生之外,很多行业存在资源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也是引发置疑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资源性产品调价,目的是优化资源消费结构,抑制浪费,绝不是为个别行业甚至企业牟利。目前国内个别能源企业一边哭穷要求涨价、一边坐收巨额利润,是公众不能接受的。

以石油行业为例,中海油总公司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表示,世界石油工业体系像千层饼,上中下游层与层之间是分割的,几乎没有股权瓜葛,而国内石油工业体系却是上下游一体化的蛋糕。

当国内油企在为炼油巨亏“喊冤”时,却不曾提及上游油气开发带来的暴利。此外,这些年来石油化工生产效率提高了多少,生产成本下跌了几成,这些也是一本需要公开的账目。否则,资源类产品涨价很可能演变成为垄断行业坐拥暴利的护身符。

邓郁松认为,对于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行业,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强有力的监管,敦促其提高效率以保障民生。对于可以放开的领域,应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择优上岗”。

中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访厦门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随着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加,给国家能源安全带来潜在风险。基于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双重考虑,我国能源发展方式亟待转型。

我国能源利用与发展面临哪些问题?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从哪里破题?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教授、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记者:林教授,您是我国著名的能源经济专家,长期致力于能源经济的研究,对经济与能源发展有独到的见解,请您谈谈目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

林伯强:我国能源事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和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资源总量、环境容量等制约了能源供应能力的提升,能源结构亟待优化。

二是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大,但能源资源相对贫乏;中西部地区能源需求量较小,但能源资源丰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逆向分布将更加明显,大范围优化配置能源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

我国能源资源的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相对较少。我国能源资源的禀赋和现状,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能源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第一,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能源需求将呈现增长快速、需求刚性的特点。目前我国能源进口依赖度持续增加,2011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今后大致每年会提升1到2个百分点,而且这一趋势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扭转。2011年我国煤炭进口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保证能源安全可靠、持续供应面临巨大压力。

第二,节能减排的压力越来越大。降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到2015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要下降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1.4%。

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而非化石能源开发受到生态、技术、成本的约束,大幅提升产能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第三,能源增长方式迫切需要转变。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问题,必须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比重,改变粗放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

随着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将得到更大规模利用,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将大幅上升,其在发展清洁能源、促进低碳经济中的作用将更加显著。因此,提高全社会电气化水平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记者: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任务,请您谈谈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基本思路与途径。

林伯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导,油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比重低,电气化水平不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70%,而煤炭消费中电煤超过50%。从现阶段看,我国能源改革的关键还是煤与电的矛盾。

最近国内出版的《中国电力与能源》一书在学界引起了关注,作者用系统的、可持续的方法,以全局的、整体的、历史的、开发的、普遍联系的视角,对国家整体能源走向、能源战略调整作了相当完整的阐述和把握,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在电力。

电力作为能源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都离不开电力行业的参与。可以说,以电力为中心,是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利于加快构建安全、集约、清洁、高效、多元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着眼更大范围的能源平衡和区域布局,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渠道,通过输煤、输气、输电等多种方式,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减少一次能源大规模长途输送压力。

二是要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通过发展核电、风电和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优质化、低碳化。

三是要通过节能来缓解能源稀缺和排放压力。在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新的宏观能源消费平衡公式是:能源需求=能源供给+节能。

电力是消费侧节能的主要方面,对于促进节能的作用较为明显。据测算,发电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能源强度约2.4%。因此,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供应压力、促进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记者: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是实现能源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请您谈谈电网在能源输送和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伯强:前面已经说过,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逆向分布,大规模、远距离运输和大范围优化配置是不可避免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也反映了我国能源资源的基本流向。近年来,我国反复出现能源供应紧张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源布局与能源输送方式方面存在矛盾,没有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配置过度依赖输煤,铁路运煤占铁路货运量的一半,公路运煤既耗费石油资源又造成严重拥堵,产生了巨大的“拥挤成本”。煤电就地平衡的能源输送方式,难以适应大规模、大范围能源资源配置的要求,应当坚持输煤输电并举,构建综合立体的能源输送体系。

电网作为重要的能源输送通道,具有电能传输、市场交易和优化配置的功能,其在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电力与能源》的作者提出“一特四大”(特高压电网、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战略,展示了我国能源发展的一个新视角,其重要意义在于将电力行业的自身发展,从传统的被动保障电力供应,转为主动参与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其基本点对于现阶段推动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完善能源输送格局、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强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包括发展特高压等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先进输电技术,适应大规模跨区输电的要求,这不仅有利于提高能源就地加工转化水平,降低一次能源大规模长距离输送压力,而且可以有效解决西部“窝电”问题,是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的战略选择。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