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晚,济源供电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对业已完成的2011年12项民心工程盘点分析,查找得失,总结经验,并以“务虚”的形式,就进一步完善配网结构、保障电网安全、实施农村低电压治理等新年度为民服务重点进行初步讨论。
用责任诠释“你用电、我用心”的核心理念,用真诚擦亮供电服务金字招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该公司以优质服务为先导,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举措,提升服务能力,树立服务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认可,并作为全市唯一一家重点企业,先后3次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彰。
“三个满意”:精织“惠民网”
去年12月30日,接到济源市宏达冶炼有限公司经理张成杰的报修电话,已是晚上10时。思礼供电所3名职工迅速赶到现场,发现客户变压器因过载被烧毁后,立即向所长汇报情况。1个小时后,临时发电设备到位;4个小时后,新变压器投入运行;第二天,该供电所又派人对客户线路进行了全面检修。“多亏供电所送来了‘救命电’,不然冶炼炉和价值30多万元的材料就要报废了。”张成杰言辞中满是感激。
建好群众满意的服务窗口、推出群众满意的服务举措、开展群众满意的亲情服务,立足“三个满意”,精心编织为民惠民服务网络。为提高针对性,活动伊始,该公司就推出“123”工作机制,即“一晒、二诊、三强化”: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向社会“晒”承诺,让群众全程参与供电服务监督;从内外两方面对供电服务进行会诊,对内深入查找供电服务中的问题和不足,对外采取热线问谏、开门纳谏、登门求谏等方式,针对征集到的32条建议逐项拿出改进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强化机制运行、强化质量控制,完善20多项制度,构建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为民服务常态机制,并将工作台帐3个阶段、12个类别,细化成51个具体项目,提出120多条管控措施。
本着突出特色、确保质量的原则,该公司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在服务窗口建设方面,对48个生产服务型班组实行“四公开、三到位”:即公开服务内容、服务承诺、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做到过程监督到位、群众评议到位、绩效考核到位;在服务方式方面,推出包括业扩报装、电费回收、业务咨询等60多项举措;在亲情服务方面,成立党员示范岗、共产党员服务队、团员突击队,以及13支流动服务小分队,用跟踪式、嵌入式、保姆式服务,满足群众差异化用电需求。
“贴心服务,满意群众,供电公司用‘金字招牌’为公共服务行业树立了榜样。”行风监督员、市人大代表李小巧说。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公司13个供电所被所在地镇政府树为服务标杆,6个服务窗口被授予全市文明单位,在去年11月份举行的行风抽样调查中,供电服务群众满意率稳居全市第一名。
“先锋工程”:畅达“直通车”
去年9月份,长达半个月的持续降雨,造成济源市王屋、邵原、下冶等7个山镇农网受损,47个行政村、6000多户居民正常用电受到影响。面对严重灾情,该公司百余名党员冒雨抢险、奋力抢修,200多名职工协同作战,仅用5天时间,受灾区域全部恢复供电。
“党员动起来,品牌亮起来。只要党员走在前、做表率,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就会有效调动,服务品牌就会更加突显。”对此,该公司总经理张明亮深有体会。他说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强力推进,与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密不可分。
为民服务是根本,创先争优是动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该公司紧密结合“三亮”、“三比”、“三创”、“三评”等具体要求,突出党员主体地位,推出电网建设、线路维护、联建联带、业绩展示、便民服务5大先锋工程,把如何确保工作成效纳入党员承诺,定期组织职工群众,评议党员岗位建功、为民服务等方面的业绩,评议结果作为绩效管理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激励和引导党员在电网建设方面打头阵、冲在前,到最偏远最艰苦的路段巡视线路、消除缺陷,到最重要的地方执行急难险重任务,激励和引导全体员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位。同时,以支部为单位,让党员与职工结成265个帮带小组,用党员的实际行动感化职工,形成互促共进、全员争先的格局。
“党员带头,职工争先,10天就完成了沁源路电力线路改造工程,解决了部分市民用电高峰电压不稳的难题,服务效率令人佩服。”谈到电力职工的表现,《济源日报》记者董伟言辞中满是赞誉。他说通过近段时间的跟踪采访,供电公司党员务实重干的作风、职工为民服务的真诚让人感动。
该公司以“党员先锋工程”为依托,立足“供电服务、情暖中原”和亲情服务“六走进”活动,认真细化优化服务措施。服务三农方面,修订农网规划,实施低电压专项治理,农村用电质量明显提高;服务居民方面,实施民心各项,并增加了网上缴费、物业代缴等6项业务和12个收费点,努力打造“十分钟缴费圈”;服务企业方面,建立服务集聚区发展长效机制,并成立营销服务、规划设计、电网建设、主网整合改造4个专业服务组,最大限度拓展用电绿色通道;服务重要用户方面,对重要客户密集的北海路、沁源路等进行了线路改造,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服务高危用户方面,帮助煤矿、化工等企业治理安全隐患,并完成了双电源改造任务;帮扶济困方面,通过金秋助学、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帮扶困难群众300多例,办好事、实事600多件。同时,推出客户经理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定期回访制等制度机制,畅达了客户用电和优质服务的“直通车”。
“固本强基”:架起“连心桥”
治“满”病、转观念,治“浮”病、正风气,治“散”病、严纪律,治“懒”病、增效率,治“庸”病、提能力。去年,围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一场思想革命在济源供电公司全面铺开。
“为期两个多月的‘满浮散懒庸’专项治理活动,有效破解了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难题,也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该公司党委书记陈军说。活动期间该公司把握“五重点”、做到“五持续”,即重点治理满足现状、视野狭隘等问题,持续创新思想观念;重点治理作风浮躁、心浮气躁等问题,持续改进工作作风;重点治理自由散漫,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持续强化工作纪律;重点治理作风疲沓、办事拖拉等问题,持续提高工作效率;重点治理瞻前顾后、不敢担当等问题,持续提升工作能力,党员干部和职工的作风面貌焕然一新。
爱心送光明,真情架金桥。搭建好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的“连心桥”,为民服务是主旨,能力素质是关键。该公司坚持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并重,积极实施“为民服务素质提升”工程。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利用党课教育、政治学习、思想讨论等加强引导,并通过深入学习李文祥、江小金等先进事迹,做到思想上“一条线”、行动上“一盘棋”。从提高能力入手,举行大规模专业培训,开展比技能、比效率、比业绩、比创新“四比”活动。深化对标定位、劳动竞赛,用全员学习、导师带徒强素质,用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提能力,以质量管理、技术攻关促创新。同时,采取领导挂钩班组、班组横向对标、员工结对共促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促进干部员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服务优质,技术精湛,为我们建起了‘连心桥’。”济源天兴钢棒有限公司负责人胡云祥说。去年11月份,在供电公司技术服务人员的帮助下,该企业重新改进了用电方案,不仅节约了12万多元的电力设施投资,还大大节约了工期,使二期工程提前近半个月投产。“业务能力强了,服务客户就会更自信。”参与本次方案优化的济源供电公司青年职工牛波涛说。
“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持续强素质、提能力、铸品质、树形象,用更加优质的服务擦亮供电服务‘金字招牌’。”陈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