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青树管理法”的内涵,10月19日,黄山供电公司邀请安徽省电视台记者深入祁门县溶口乡,跟随双平供电所员工深入千米高山,亲身体验大山深处一线电力工人工作的艰险。
当天上午10时,采访组一行从祁门县赶到了双平供电所。当记者刚到达所里的时候,所长胡青树正在带领员工准备着施工工器具、干粮和水。所长胡青树告诉记者:“今天的施工现场在溶口乡黄丰台区,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上,离所将近40公里路程,其中需要步行的山路就有10公里。今天的施工任务重、时间紧,中午是赶不回来的,所以要多准备些干粮和水。”
在正式准备出发之时,安徽省电视台的记者还特意要求换上一身供电所基层员工的装扮,换穿上供电所职工的抢修服和解放鞋,并背上工器具包。当该所员工看到记者这身打扮时,大家都乐了。记者告诉胡所长:深入基层,体验生活,就是要尽最大可能与你们保持一致,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体验。
出发后,经过近半小时车程,采访组与供电所后勤部队赶到了溶口乡的红溪村,再从红溪村村口开始登山前往黄丰村。山路蜿蜒崎岖,走了10多分钟后,记者们便开始气喘吁吁,弯着腰,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脚下打滑摔倒。胡所长告诉记者们:“因为今天设备多,且重,我们先行队伍早在一个小时前就出发了,如果我们走快些应该能赶上,大家还须再加把劲”。
在登山过程中,为了亲身体验一下山区电工肩挑手扛的运输方式,记者执意要求接过所长肩上的工具,刚开始他还没觉得太沉,不过走了几十米,记者就觉得肩膀被担子压得酸疼,但记者还是坚持行走了好长一段路程,胡所长笑着直夸记者能吃苦,并顺势接过记者肩上的工具。
当登山行程走到一半的时候采访组和后勤部队赶上了先行的“部队”。此时已是中午12时,胡所长提议到:“大家就此停下来进行简单休整和吃些干粮,顺便将各自工器具和设备进行清点和检查一下”。此时,乘着休息的间隙,记者们与胡所长攀谈了起来。
“平常干活,你们就吃这些吗?”记者拿着饼干和面包问道。
“也不一定,如果中午之前能干完活赶回去的话,我们会回到所里吃,但像今天肯定是不行了,不过这也挺难为你们记者同志了”。
“台区所在地不是有农家吗,我们可以到农户家中做些米饭啊?”记者疑惑的问道。
听到这,胡所长不知怎的一脸的严肃。并给随行的记者上了一堂“政冶课”:“双平区原属皖南革命老区,我们的职工一直沿袭红军时期的三项纪律和八大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革命传统,在我们的工作中严格要求职工要做到不侵民、不扰民。”
所长的回答,让采访组成员感到意外和震惊。我们不能说我们的电力职工迂腐,只能说他们有着如此坚定的信仰和铁的纪律。
记者又问道:“你们今天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呢?”
“因为黄丰台区公用变的设备已存在腐秀现象,结合公司当前台区改造要求,我们今天主要对黄丰台区的变电柜、避雷器、熔断器以及低压进出线进行更换,确保当地农户用电可靠和安全。”胡青树说道。
“你们每次出来,都要带很多东西吗?”
“那是自然的,工具包、工器具还有导线等,一样都少不了。”
“我们今天所要赶往的黄丰台区应该属于你们较为偏僻的配变台区了吧?”随行的黄山电视台编辑部主任赵俊燕问道,
胡青树笑着说:“那您是真不知情了,像今天这样的台区我们供电辖区就有30多个,对于我们来说这还是比较近的台区,有些台区须要翻山越岭步行3到4个小时,检修、维护难度非常大。”
“还有一点你们或许也不知道,黄丰台区一共有37户人家,160余人,全村每月电费不足350元,但为了践行国网公司的社会责任,落实“户户通电”工程要求、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将光明送到千家万户、并且还要让山区百姓用上放心电、可靠电和安全电,也即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听到如此朴实而厚重的话语,记者们心情不由沉重起来。“真是没想到,供电职工平凡的工作却如此的艰辛。”
随行的王仁辉补充道:“祁门县地处皖赣交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交通极为不便,隔一道山岗上下就是半天,电网日常管护、故障抢修全靠一双铁脚板。”
“你们真的很辛苦呀!”记者们不由地感叹着。
下午1时40分,队伍终于达到了位于黄丰村一处山坡之上的黄丰配电台区。达到现场后,开完施工现场班前会,对现场工作、安全进行详细交待后,双平所供电职工就迅速行动起来了:拆老设备、换新设备,拆线、接线……
供电所职工们经过前后近4个多小时的施工才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当下山之时,已是快下午6点了,他们打着电筒,沿着漆黑山路疲惫往回赶着……
在这供电所职工一天的工作中,记者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供电员工的那一份艰辛与执着。
记者们告诉笔者:电力员工真正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但他们无怨无悔,用自己执着而坚定的脚步,追寻着服务的真谛。他们对深山的农民充满深厚的感情,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编织梦想和光明。
我们想说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忠诚和付出,创造着国网的卓越和辉煌。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