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克石供电局急修班有个腰身魁梧的汉子叫刘海军,已经年近五十了,在急修岗位工作了十多年,从到这个岗位那天起,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工作。 他为人忠厚善良、心正言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喜欢急修这个岗位,也适合急修这个岗位,每天乐呵呵的,没有愁事似的。因为和我的名字差了一个字,每次见面都“一家子”、“一家子”的叫的人心里热乎乎的。 他的老父亲叫刘廷香,是供电局的退休职工,1956年4月,牙克石有了国营电厂的时候,就在急修班(那时候叫电工值班室)工作,退休后,又亲手把儿子送到急修岗位,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说他:“你干了一辈子急修的活,担责受累的,为什么还要

首页 > 农电 > 人物 > 正文

牙克石供电局:我的兄弟 我的感动

2011-05-22 08:51 来源:牙克石供电局 作者: 刘德军

牙克石供电局急修班有个腰身魁梧的汉子叫刘海军,已经年近五十了,在急修岗位工作了十多年,从到这个岗位那天起,就深深的爱上了这份工作。

他为人忠厚善良、心正言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喜欢急修这个岗位,也适合急修这个岗位,每天乐呵呵的,没有愁事似的。因为和我的名字差了一个字,每次见面都“一家子”、“一家子”的叫的人心里热乎乎的。

他的老父亲叫刘廷香,是供电局的退休职工,1956年4月,牙克石有了国营电厂的时候,就在急修班(那时候叫电工值班室)工作,退休后,又亲手把儿子送到急修岗位,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说他:“你干了一辈子急修的活,担责受累的,为什么还要把儿子也搭上?”。这话说得也在理,旁人不理解刘师傅对急修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情,他干不动了,要让儿子去替他干,每次一家人团聚,他都会饶有兴致的听儿子说急修的事,问这问那的,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多少年过去了,老人对急修的留恋依然藏在心底的最深处。做儿子的理解父亲的这份心情,每次回家的时候都会把急修的趣事讲给老人听,慰藉老人那份50余载的急修情怀。

老人常常讲起他们那个年代的急修故事,他说,那时候没有车、没有摩托、没有电话,有事的时候能骑上自行车已经是很奢侈的事,全牙克石供电上的事都由他们几个人来做,邮局的、公安的、国营饭店的、百货大楼的,百姓家里的,只要是电灯不亮了都来找他们去处理、去解决,室内的电线断了、屋外的线路坏了,就连灯头接触不好的事也要负责处理,就差不给买灯泡了。那时候,人们之间的关系很单纯,帮忙修好电,心里特有成就感,几声道谢就让他们心里高兴得不得了。老人一直教育刘海军,停电、没电,在旁人眼里是小事,在百姓自己家就是大事,一定要当作自己家的事一样尽力去做。要尽力去帮助人家。做好人、做好事、行善事是做人的根本。

刘海军听从老人的教诲,在急修班里模范带头,以身作则,十几年来尽心尽力地为客户服务,无怨无悔,执着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所能服务社会、服务百姓,让自己尽责,让老人心安。

在刚刚过去的在个春节,刘海军和马庆东又排到除夕夜值班,对别人来说可能会很郁闷,可是对他们俩来说已经习惯了,急修没有星期礼拜、节日假日的,只要轮到当班,就没有二话,说去就去。

临去上班时,妻子孩子眼里的那份不舍,让人心里酸酸,大年三十是家家团圆,亲人欢聚的时刻,我们的急修人为了万户千家的光明,依然要坚守在岗位,守护着光明,用他们的话说,肩上担着责任和义务,没有什么话可说吗,苦点累点,只要百姓能过上一个亮亮堂堂的春节,他们的心里就知足了。

大年三十晚上19点30分,他们接到了一个报修电话,市郊村落牛奶站变台故障,使附近的几十户村民家停电,春晚就要开演了,村民们急得快把急修电话打爆了,接到报修电话后,立即驱车前往故障地点。

在牛奶站变台,村民们焦急地盼望着急修车的到来,看到急修车的灯光近了,村民们心底的石头算是落了地。电,有指望了。

在现场,急修人员让村民保持着安全距离,圈上警示线,开始紧张的抢修工作,村民们不停的向急修人员询问:“问题不大吧?”,“还能看上春节晚会吗,快8点了。”,“什么时候能修好啊?”。

他们倆一边工作一边安慰着村民:“别着急,没什么大事,一会就修好了。”急修灯、车灯、手电,把变台附近照的通亮,他们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工作着。19点55分,赶在春晚之前,顺利完成抢修任务。随着一声清脆的合闸声,一座座院落亮起来了。

“来电了!来电了!”村民们一片欢呼,奔走相告。看着村民们高兴的样子,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伴着村民门一声声感谢,他们启程上车,继续待命。

2月17日中午12点30分,牙克石供电局,急修工人正在用餐,急修值班电话急促的响了起来,看来这顿饭又要“分”餐了,供电局的急修工人忙中作乐,如果一顿饭分成几段吃,就美其名曰“分”餐制。

电话就是命令,接到电话后,他们放下手中的饭碗,匆匆的上车驶向故障地点。用餐时间,客户心里更急,也许,米饭还在锅里,菜还在勺里,家人还饿着肚子。

急修车一路急行,到了“锦绣家园”7号楼,一个老奶奶着急的等在门外,急切的张望着。看到急修车,仿佛看到了希望一样。对急修工说:“你们可来了,突然就没电了,我的小孙子还等着吃饭去上学,没有热水了,连方便面都泡不了。”

从以往的经验看,估计没有什么大事,单元楼里别人家都有电,刀闸开关的问题面大。急修工安慰老奶奶说:“老人家,您别急,我们一会就能修好,上到楼上,看了看用电设备,检查了刀闸,果然不出所料,漏电保护器失效,合不上闸了。小毛病,好处理,他们马上开车帮助老奶奶买了个新的,换上新开关,合闸送电,电磁炉嗡嗡的叫了起来,”“好了,好了,来电了。太谢谢你们了”伴着老奶奶一连串的感谢声,这哥俩要回去继续“分餐”了。

像这样的事还很多很多,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刘海军、马庆东用他们质朴的情怀、实在的行动、真诚的用心,十几年始终如一,坚守着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百姓平安,在这个美丽的边疆小城、在40多万百姓心里铸起了急修人为民服务的丰碑。(刘德军)

 


作者: 刘德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