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华锐风电(73.43,-1.62,-2.16%)(601558)网下配售2100万股解禁,然而,手握这2100万股的49家机构,不得不为此前高达90元的沪市最贵发行价埋单。截至4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仍只有75.23元/股,49家机构账面浮亏16.7%。 如今,华锐风电将把这部分以高发行价换来的58亿元的超募资金,全部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按照华锐风电3月31日董事会通过的决议,为提高募资的使用率,公司将把此前募资所得的587352.8万元,全部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当天,公司独董、监事会以及保荐机构均对此决议表示无异议。 财务费用还没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企业 > 正文

华锐风电吞大单消化不良 抛出58亿超募资金补血

2011-04-13 13:39 来源:华夏时报 
4月13日,华锐风电(73.43,-1.62,-2.16%)(601558)网下配售2100万股解禁,然而,手握这2100万股的49家机构,不得不为此前高达90元的沪市最贵发行价埋单。截至4月8日收盘,公司股价仍只有75.23元/股,49家机构账面浮亏16.7%。

如今,华锐风电将把这部分以高发行价换来的58亿元的超募资金,全部用于永久补充公司流动资金。按照华锐风电3月31日董事会通过的决议,为提高募资的使用率,公司将把此前募资所得的587352.8万元,全部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当天,公司独董、监事会以及保荐机构均对此决议表示无异议。

财务费用还没利息多

按照华锐风电给出的解释,此次使用超募资金补充公司现金流,主要是因为公司近期产能和销售规模扩大,从而导致公司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增加,增加了公司的财务费用。

数据显示,在上市前的2009年末,华锐风电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为1.5亿元和700万元,而到了2010年末,公司在这两项上的费用分别激增至23.95亿元和20.7亿元,增幅为1496.67%和28571.43%。

而之所以导致这两项财务费用的激增,原因均是公司在2010年的生产规模扩容,导致公司资金流紧张,不得不大幅增加借款。

这其中,公司在去年的借款方式上,短期借款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通过信用借款的方式总共获得16.9亿元。而到下半年,公司则先后获建设银行(5.12,0.00,0.00%)、工商银行(4.58,-0.03,-0.65%)、渤海银行以及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长期贷款,共计20亿元,贷款期限2-3年不等,利率为4.86%-5.32%。

“之前的一些短期借款今年都已经到期了。”华锐风电董事会办公室赵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处于降低财务费用的需要,公司还是希望使用自有资金。

但实际上,即使是在财务费用激增的去年,公司的财务费用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公司的财务费用为6669.44万元,而同期实现的主营收入已达203.25亿元,算下来,公司的财务费用率只有0.33%,如此低的财务费用率对于公司业绩的影响微乎其微。

“公司不能一方面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又把大量资金存到银行吃利息。”赵洋的解释,几乎与公司此前董事会决议当中“提高超募资金使用率”的解释如出一辙。

为抢大订单耗巨资

事实上,之所以导致公司耗用巨额超募资金补充现金流,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司此间大量增加的业务订单。

不过,赵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超募资金用于补充现金流,但是并不意味着全部用于补充生产经营的现金需求,部分资金可能用于投资新项目。

记者在华锐风电2010年年报的资产负债表中注意到,公司在去年的财务数据上,应收账款一项增幅最为明显,截至年末,公司的应收账款的余额高达89.72亿元,较上一年度多出50亿元,同比增幅达128.95%。同时,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也已从2009年末的24.06%增至2010年末的27.19%。

同时,由于签订合同订单的增加,公司还将增加原材料和产品的贮备,而由此导致的公司存货从2009年的78亿元增至2010年末的112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去年将多拿出近34亿元的流动资金转换成存货储备。

在支付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成本后,华锐风电去年如愿拿下了大批的风电项目订单。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公司尚未履行完毕的在手订单及中标未签约项目合计14404.5MW,这其中,尚未履行完毕的在手订单共3619.5MW,中标未签约项目的订单为10785MW。

值得注意的是,跑马圈地抢下的巨额订单在华锐风电手中似乎已出现梗阻。根据风电行业分析师对于公司2010年的产能预估值为4000MW,显然,目前正在生产的3619.5MW订单已临近产能极限。

对此,赵洋表示公司将会通过募投项目提升约159MW的产能,同时,“目前公布的产能仅仅是单班,如果生产需要,我们可以双班生产提高产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