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商纷至沓来,企业“抱团”入住。虎岭、玉川、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聚区发展齐头并进,规模以上企业星罗密布,一如排空雁阵,在河南济源大地比翼高飞。
“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80多亿元,2010年可超过500亿元。优质的电力服务,是集聚区经济腾飞的重要支撑。”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招商部主任晋小平说。
主动超前:构筑坚强电力“走廊”
走进虎岭产业集聚区,高规格的标准厂房,花园式的清新环境,先进的生产流程,浓郁的现代工业化气息扑面而来。
“本着经济环保原则,线路全部为地埋电缆,采取母线延伸方式,通过开闭所和分接箱向用户送电。纵横交织的地下网络,为企业生产筑起了坚强的电力走廊。”河南济源供电公司配电服务中心主任魏战军说。
作为新兴工业城市,目前济源已形成钢铁、铅锌、能源、化工、建材五大支柱产业和机械、农副产品加工两大成长型产业,工业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70%,年工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近年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部分传统产业耗能高、污染重的弊端日渐突出,相关企业被陆续关停。加快工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增强工业企业发展后劲,是摆在市委政府面前的不二抉择。
2007年,立足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济源市围绕“提高科技含量、发展高新产业”思路,开工建设了虎岭、玉川、高新技术三大产业集聚区。随即,以电子科技、装备制造、矿用机电等为重点的标准化厂房先后建成,豫光铅锌、济源钢铁、联创化工、豫港焦化等一批企业先后入住。2008年,三个集聚区全部被省政府批复为全省首批产业集聚区。
济源供电公司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决策,把服务集聚区建设作为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确保临时用电的基础上,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积极进行负荷预测,提前做好相关工作。成立专项办事机构,简化工作流程。立足科学性、前瞻性原则,精心勘测设计,反复周密论证,针对用户多、负荷密度大等特点,遵循集聚区“生态型、循环型”发展要求,对区内10千伏及400伏线路全部安装了地埋电缆,建成了高标准的开闭所和分接箱,利用坚强的地下电力通道,逐户向入住企业送电。
同时,立足主动超前、保障有力的思路,全面加强电力线路及设备的新建、改造和检修维护,先后建成投运了220千伏裴苑变、110千伏思礼变等输变电工程。目前,已有16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负责向集聚区供电,变电容量超过1600兆伏安,与36条、230多千米10千伏及以上电源线路,共同构成坚强电力“走廊”,成为集聚区发展的强力引擎。
优质高效:打造电力服务“名片”
“半天接好临时电源,一天装好315变压器,隔三岔五到现场了解情况,随时解决用电难题。济源发展环境好,供电服务更好。”东方光大塑料光纤工程负责人张王成说。东方光大为外来企业,主营的塑料光纤项目总投资17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可超过60亿元。
济源位居洛阳、焦作、晋城、运城四市中心地带,焦枝、侯月铁路在此交汇,济洛、长济、济晋、济运高速公路呈“十”字型交叉,207国道、新济、济阳公路穿境而过,构成了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
区位环境是济源招商投资的一大优势,供电服务则是吸引商家眼球的亮丽“名片”。立足集聚区规划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该公司遵循优质高效、周到便捷的原则,用人性化理念打造优质服务品牌。提起供电服务质量,豫港焦化分管生产的副总王小祥感激之情溢于言表。2009年,该企业的捣鼓焦生产项目入住玉川集聚区创新产业园。电力部门专门改造双回路线路,并两次对变压器增容改造。为满足扩建需要,当前正加紧建设110千伏专用变电站。可靠的电力服务,为企业放心发展、放手发展、放开发展提供了保障。2010年,该企业年产值超过60亿元,扩建项目投产后,明年产值将实现翻番。“商家投资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条件,优质的电力服务让我们吃上了定心丸。”他说。
栽下金梧桐,凤凰争相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质的供电服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截止目前,济源市三大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已入住86家,其中上市企业2家,豫光金铅、济源钢铁、豫港焦化已分别进入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省百户重点工业企业行业,在集聚区内发挥着龙头和骨干作用。目前,三大产业集聚区鼎足而立,已稳稳占据济源市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该市重要的经济支撑,并解决了4万多人口的就业问题。同时,也培育了新的电力负荷点。2010年,集聚区最高用电负荷达到40万千瓦,售电量达23亿千瓦时,超过济源供电公司总售电量的40%,成为拉动济源地区电量增长的一大亮点。
雁阵排空:电力搭建宽广平台
“A区占地80亩,10个标准厂房,建筑面积3万平米,目前已入住8家企业。占地300亩的B区已经开工建设,C区已纳入规划,并启动了前期工作。可靠的电力保障,为园区建设和商家兴业搭建了广阔平台。”虎岭集聚区天坛创业园负责人王善武说。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围绕集聚区发展建设,济源供电公司在加强电力需求测管理的同时,本着科学可行、统筹兼顾、适度超前、逐步完善的原则,盯紧盯牢集聚区电力负荷增长趋势,着力做好主配网建设和电力服务保障工作,全方位全过程满足用电需求,树立了供电部门的良好形象,做到了政府放心、客户满意、企业信赖。
按照“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未来两三年内,济源三大产业集聚区将是企业入住的高峰期。到2015年,集聚区总产值可突破1000亿元,北部的玉川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基地,西部的虎岭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国内重要的新型机加工基地,南部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将成为中原地区重要的矿用机电制造中心。
根据发展趋势,2015年,三个集聚区用电负荷将达到92万千瓦,占济源用电总负荷的70%以上,超过全市工业总负荷的85%,成为拉动济源地区用电负荷增长的主要力量,也为济源地区电力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针对这一状况,济源供电公司科学编制集聚区电网发展计划,纳入济源电网发展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济源三大产业集聚区电网工程建设投资将达到7.34亿元,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扩建2座,新增变电容量1140兆伏安,新建220千伏线路3条,长50千米;新建110千伏变电站6座、扩建1座,新增变电容量376兆伏安,新建110千伏线路12条,长52千米;新建10千伏开闭所4座,10千伏线路45条,长68千米。目前,220千伏孔山变、南岭变,110千伏工业变、承留变等一大批电建工程已列入议事日程,前期工作已全面铺开,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或具备了开工条件。电建资金的源源注入和电建工程的相继实施,将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日益坚强的电力支撑,成为入住企业振翅高飞的强力保障。
济源市三大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3.69平方公里,现在已拥有建成区8平方公里。目前二期、三期工程已列入重要日程,部分工程已经启动。全部建成后,预计可满足未来15年内济源工业经济发展需求。济源供电公司把密切关注集聚区发展、全面做好电力保障工作,促进集聚区工业经济腾飞,作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重要举措,并着手进行集聚区用电的“十三五”乃至于更长期的远景规划,用更加坚强的电网、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住集聚区、谋取新发展,让济源大地工业企业“排空雁阵”的景致愈发壮观。(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