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坝乡人盼着四川首座核电站开工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筹建处揭牌 四川首座核电站“提速”追踪
四川正在筹建全省首座核电站,而地址就选在南充市蓬安县三坝乡(本报昨日已做报道)。目前三坝核电站的进展情况如何?为何在众多的备选厂址中,独独选中了三坝乡?筹建中的核电站将对三坝的村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昨日记者赶赴南充市三坝乡,进行实地调查。
几十位专家进驻三坝乡
三坝乡要修核电站,这在蓬安县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记者的车开进蓬安县的范围后,随便找一个过路人问“核电站怎么走?”,他们都会告诉你要去的地方是哪里。在到达三坝乡以后,更是随处可以见到“全力支持核电建设”的横幅。在阳光晴朗的下午,几个老大爷坐在路边晒着太阳,核电站的建设就是他们的谈资。见到记者走过来,一位姓李的老大爷眯着眼向记者问道,“是不是有消息要开工了嘛?我们这边都已经传了好几次了。”
让三坝人感到兴奋的是,最近核电站筹建的步伐似乎越来越快,每天停在乡政府门口的几辆“四川核电专用车辆”,以及在乡镇上来来往往的专家让他们看到了核电站即将开工的希望。
然而,尽管有几十名专家已经在这里做着核电站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但核电站的正式开工仍需时日。据了解,目前在这里的专家均来自西南电力设计院,共有四五十人。这些专家又划分为两队,一队负责三坝厂区水域的测量工作,另一队则负责厂区的地质勘测。
“水是非常重要的,可谓是核电厂的生存之源。”负责三坝核电厂水文测量的项目经理洪震告诉记者,核电厂的建设和生产过程,都需要大量的水,三坝厂区被嘉陵江环绕,符合这一基本条件,“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测量这一段嘉陵江河道的地形图,再把这些数据带回到川大制作模型,用于做相关的试验,测试将来核电站的取水、用水方案是否可行。”据了解,他们这一队人从今年1月6日来到这里,一直要忙活到这个月底。
负责地质勘探的项目经理丁国勇和他的团队一直要忙到6月底才能基本告一段落,“现在我们每天所做的事情就是在这里选点钻探,勘察地质情况,进一步了解厂区的地质情况是否稳定。”据了解,地质情况是决定核电站是否能够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两队人的任务完成之后,还将陆续有不同的专家队伍进驻三坝乡,对包括水文、气象、环保等很多方面的情况进行考察。这里还将陆续建起气象站、水文监测站、环境监测站等等,“前期的准备工作将是一个长期而繁杂的过程。”丁国勇告诉记者。
村民小楼楼顶成“专用参观点”
从三坝乡政府到未来的核电站厂区,还有约十分钟的车程,不过,当车开到三坝乡三坝村村民刘朝良家门口时,记者把车停了下来。据当地的村民介绍,由于刘大爷家的位置好,站在他的小楼楼顶上,就能看到未来整个三坝核电站的全貌,因此这里已经成为了各级领导到三坝乡来视察时的“专用参观点”。
在刘大爷的带领下,记者也登上了他的三层小楼楼顶,远远望过去,是一片错落有致的农田。“那边的白房子到那边的铁塔,就是未来核电站的地方。”在楼顶上,刘大爷指点着未来核电站的所在。记者看着眼前的农田,很难想象出未来核电站的模样。
在刘大爷二楼储藏室的角落,有一大捆宣传贴,是蓬安县核电办寄存在这里的,每逢有领导到这里来视察时,他们就会把宣传贴搬出来,摆放在户外,更加直观地展示未来的核电站。
在这捆宣传贴中,蓬安县核电办副主任曾建民从中抽出了一张展示在记者面前,这一张宣传贴上所记录的是在初期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得出三坝厂址的优势所在。报告中指出,三坝厂址水源充足,三坝河段水流由嘉陵江水与西河水汇合而成,流域面积大,水量充沛,多年平均流量为891立方米/秒。三坝厂址的交通网络发达,运输便捷,达成铁路距核电厂7公里,规划建设的“南-大-梁”高速公路距核电厂7公里,嘉陵江则四季适航。同时,三坝厂址的气候良好,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静风频率低,弥散条件好,常年平均气温17.5摄氏度。不仅如此,三坝厂址还具有“地质结构稳定;无大型设施,安全可靠;用电输电方便,投资较少”等优势。
“三坝厂址确实优势明显。”专家张顺义告诉记者,在核电站的建设中,许多大型设备的运输都必须通过水运,而嘉陵江的通航能力良好,渠化之后可以供1000吨的泊船运行;同时,三坝厂址的地质结构非常稳定,周边的断裂带与其相距至少在200公里以上,即使发生地震,对核电厂的影响也会非常小。
三坝乡农民看到核电“商机”
虽然三坝核电站何时开建尚不明确,但是在整个三坝乡,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希望核电站尽快开工,因为这座核电站已经承载了当地人很多的希望,他们都看好核电站未来的前景,“到时候,核电站开工了,肯定会带来大量的就业,娃娃些都不用外出打工了,来这里的人多了,人气旺了,经济也就搞起来了。”刘朝良———这位年近六旬的老农民蹲在田坎上,算着经济账。
“我已经想好了,等核电站开工了,我就在家里开一个农家乐,整一个小卖部和麻将铺,到时候生意肯定好。”刘朝良憧憬着未来。本报记者王鑫摄影报道
(本文来源:成都商报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