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千里眼”GIS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成果显著
日前,安徽肥东35kV 王驿高压供电线路意外跳闸,整个肥东西山驿地区断电。面对这一紧急险情,安徽肥东供电公司立刻启动线路应急抢修预案, 利用GIS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全力组织人员展开抢修施工。
接到肥东供电公司指令后,生产部门迅速启用GIS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制定出故障线路空间地图,并结合空间地图和通讯工具,采取两人一组分段巡检的方式,对整条线路进行全方位的巡查。通过抢修人员的共同努力,终于准确定位出了故障位置。现场勘查发现,由于广播通讯线路架设较低,被超限车辆挂断后,反弹到35kV王驿线1号、2号杆位之间的供电导线上,造成整条线接地短路跳闸。
查明故障原因后,该公司修试所线路班班长余海洋带领抢修人员迅速准备抢修材料,冒着严寒展开抢修施工。由于造成通讯线跨越公路,车流穿梭,无形中增加了施工难度,同时,由于广播通讯线绞绕在导线上,这也给抢修施工出了难题。面对这种情形,该公司抢修人员一方面做好现场安全措施,对施工现场设置围栏和警示标志;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抢修预案,人员各司其职、分工协作,迅速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有条不紊地取下了悬挂绞绕的广播线。深夜11:35分,全面清理完广播线,抢修工作圆满结束,35kV王驿线顺利恢复供电。
据了解,GIS电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以地图为背景,在此基础上把电网的所有设备描述上来的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数据库以及计算机图形技术,能够将电网实时监测系统采集到的动态信息和电网运行状态,直观地反映在真实的地理图上,从而建立一个计算机系统,实现电网数据共享,是电网运行管理的有力工具。通过此项系统,在日常供电线路抢修时,能够快速准确定位缺陷位置,及时进行消缺工作安排,有利于提高检修效率。(孙鹏、王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