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笔者的一个朋友来京游玩,其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蜀地电力系统基层,一干就是多年。期间谈起目前基层电力系统的种种,感叹变化之大,国家投入之多,确实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不过也有阴差阳错,好心办好事,却并未得到完全认同的事例。以商务部%26ldquo;家电下乡%26rdquo;活动为例,四川作为试点省份之一,有幸参与其中。朋友说,当时商务部政策一出,他就预感到会出现家电买回去当家具用的事情。
其在基层服务多年,对农村用电状况十分熟稔,农电管理,只管到农民的家门口,农民家内的电气配置,归口到建设系统。而农村地区不象城市,没办法制定实施统一的电气标准,加之农民以自建房为主,因此这室内电气配置一事,均由农民自行解决。
自行解决,方法主要有三:一找村电工,二找懂电气的亲友,三是自己懂的话就自己来。大部分农民受教育所限,于电气完全没有概念,因此,找村电工解决往往成为首选。而这村电工,虽然带个%26ldquo;电%26rdquo;字,长期以来却是电力部门的编外人员,基本上是自谋生路,自己给自己发工资。虽然电力部门会对其进行相应培训,时间也十分有限。即使在各地电网开始收编农电工的2007年,以国电公司数据统计:农电工全年的培训时间共40小时,为各类人员中最低。其待遇如此,其水平也可想而知。更不用提农民为经济计,往往选用便宜的铝线、铜包铝线,甚至为不良商贩欺骗,贪便宜购买假冒伪劣;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电气化工作在农民屋外搞得红红火火,实际上农民屋内却只能点个电灯。大件家电稍多几件,负荷马上过载,加之私搭乱接,随意拆除安全保护装置,由电气原因引发火灾造成的人员死伤和财产损失,几乎每年稳居农村火灾首位,总之不会跌出前三。
因为了解农民用电的实际情况,朋友所在供电局于%26ldquo;家电下乡%26rdquo;在当地推广期间,配合着开展了专门针对农民的电气安全的宣传。宣传时有一老乡过来,问了许多问题,最后忍不住抱怨说:%26ldquo;家电下乡好,就是用不了!%26rdquo;原来这老乡见国家给补贴买家电,拿着本子来买了台冰箱,几十里山路人背肩扛地抬回去,却因为一用就跳闸一用就跳闸,无奈何只好摆在家里当碗柜用。
朋友最后感叹到:农村地区情况之特殊与复杂,实在非你们天天坐车上下班的人能够想象。如果配套措施跟不上,想法再好,也难免会有偏差。
家电下乡,本意是拉动内需,于国于民两利的好事,却因低水平电气配置而打了折扣,不能不说有些可惜。但是解决农户低水平电气配置的问题,又岂是商务部所能解决的呢?系统化的管理,说来轻松,真正要执行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