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锂电负极材料行业出货规模排名靠前的企业有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等,国产锂电负极材料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为国内锂电池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全球负极材料主要由中国、日本和韩国生产,其中中国产量占比超过90%,是世界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地。近年来我国负极材料行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行业持续去库影响负极材料价格,致使大多数企业陷入经营困难。
作为负极材料行业会议的天花板,往届的锂电负极材料市场及前沿技术高峰论坛都吸引了负极材料上下游的各类企业的参与,上届规模达到1500人+。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重视和支持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为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融捷股份表示,近年来,负极材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扩产节奏加快,其中人造石墨市 场份额显著提高。...虽然短期内负极材料行业积累了一定的产能,但从结构性来看, 基于锂离子电池产业的迅猛发展,高容量、高功率、高安全和高稳定性的负极材 料仍存在缺口。
根据招股书显示,兴洋科技的主要产品为电子级硅烷气,主要应用于光伏、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并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
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20万吨低能耗高性能锂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能力,预计年营收可达5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负极材料行业产能迅速扩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年初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约为5.3万元/吨,而到了今年年初负极材料市场参考价已经降至约3.5万元/吨,仅一年时间跌幅就超过40%。
行业集中度继续上行,行业中前六家最大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总和为78%,其中贝特瑞仍然维持负极材料行业生产第一的位置,总占比约25%。...研究机构evtank分析认为,2024年将是之前两年全国新建石墨化和负极材料产能集中释放的一年,整个行业将面临着较大的产能过剩的压力,负极材料的价格仍将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
据悉,为调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改善上市公司盈利状况,滨海能源于2023年3月置出包装印刷业务,2023年5月收购翔福新能源,正式进入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2024年1季度,滨海能源锂电池负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8502.26万元,当期锂电池负极材料成品销售0.22万吨,石墨化代加工0.54万吨。而滨海能源1.80万吨/年石墨化生产线于2024年1季度投产。
这次率先参与交易的是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此举不仅符合国家政策导向,还展现了其作为动力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领导者的前瞻性和创新精神。”...据了解,贝特瑞(四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屏山县生态价值转化数智平台了解到兴胜公司的“绿证”信息后,双方在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完成了此次交易,同时这也是屏山县首次完成的生态产品(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实现
不过,也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两大因素转变也将帮助仍处于行业低谷的石墨和负极材料行业复苏与发展。...一方面是国内受到前些年锂电材料疯狂扩产的影响,以及负极材料企业争相入局石墨化,提升石墨化自给率,行业产能大幅增加,价格竞争日趋激烈。
报告期内,主要产品为电子级硅烷气,主要应用于光伏、显示面板和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并逐步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硅碳负极材料行业。...同时,公司电子级硅烷气产品已拓展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领域。
以此为契机,正式切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目前,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万吨一步2.5万吨项目石墨化工序已建成投产。...公司计划补充完善年产2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首期5万吨项目生产线并投资建设二期5万吨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4.75亿元。
鉴于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实际状况、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及战略规划等诸多因素,本次发行已无法较好地达到发行目的,为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的利益,经公司审慎分析并与相关各方充分沟通论证后,公司决定终止本次
公司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负极材料行业新建产能逐步释放,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在供需反转的大背景下,负极材料行业整体的开工率不高,下游客户需求提振速度较慢,库存压力较大,平均销售价格持续走低,销量增速普遍放缓,整体的行业利润空间相比2022年度大幅压缩。
7月3日至4日,曲靖市分别与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项目在长沙市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悉,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
在本次深圳国际电池展上,戈尔工业过滤部门展出其为锂电池正负极材料 过滤工艺开发的开创性解决方案,展出的滤袋产品能针对性地解决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企业当前面临的超细粉尘泄露、物料损失、收尘袋纤维或膜脱落污染物料
,包括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负极材料厂家均进入产能释放期,行业以石墨化工序为核心的有效产能大幅增长,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
,行业以石墨化工序为核心的有效产能大幅增长,整个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已经反转,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从需求来看,2023年开年以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增速放缓,动力电池市场受去库存影响,锂电池客户排产不积极,导致整个负极材料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甚至疲软;从供给来看,经过前几年行业大幅度扩产,包括行业头部企业在内的负极材料厂家均进入产能释放期
甲乙双方拟共同推进碳/碳、碳/陶复合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的应用。.../陶复合材料在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的应用,双方于2023年3月3日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协议》。
负极材料方面,今年以来,多家负极材料公司纷纷扩产,投扩产项目已多达29个,规模达400.6万吨,而其中不乏下游头部电池企业和众多跨界玩家。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负极材料行业规划产能超过600万吨。
负极材料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负极材料需求量在154万吨左右,但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负极材料行业规划产能超过600万吨,单从数字来看远超市场需求。
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指出,负极材料行业总体产能够用,但考虑到该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部分产能或因能耗指标问题不能完全投产,加之产能释放仍受石墨化环节制约,因此,整个负极材料行业未来将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
为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2021年以来包括杉杉股份、璞泰来、凯金能源、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翔丰华等在内的负极材料企业都在加速扩充产能。据业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负极材料行业规划产能超过650万吨。
因此,整个负极材料行业未来基本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不过,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此前分析称,负极行业总体产能够用,但负极材料属于高能耗行业,考虑到部分产能因为能耗指标不能完全投产,且石墨化环节是制约负极材料产能释放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