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祥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侯立安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刘文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宋君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远航
溶剂型涂层vocs排放源头替代技术与规模应用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优美特(北京)环境材料科技股份公司完成人:陈运法、张冬海、张建森、王瑞涛、张小宸、张玲、罗楠、武晓峰、古纯祥、杨玉娟提名者:张远航
联合体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介绍了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遴选情况。发布会上,联合体还与美团举行了“科创中国-美团青山环保科技创新示范项目”签约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给出一组数据:2015年,pm2.5达标城市有106个,截至去年,这些城市的pm2.5浓度平均再降10.8%,其中75个城市已无重污染天气。...但张远航同时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大气污染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浓度下降,二次污染特征日益凸显。“多污染物+多介质+跨行业+全过程”的协同防控,显得越来越重要。
张远航解释说,这意味着“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已经成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介绍,我国正组织相关权威专家对《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进行全面评估,预期可以完成目标任务。
《蓝皮书》由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担任主编,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国家气象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全书历时13个月,凝聚了专委会20余家成员单位及百余名专家学者在大气臭氧污染防治方面的科学共识和实践经验,
联系人:成晶 张远航联系电话:029-63916194 88661314
2020年6月7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张远航院士以“中国大气臭氧污染防治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在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指导委员会年度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张远航院士指出,我国目前已具备o3污染防控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包括来源成因、监测预报、前体物源清单、方案设计、vocs减排技术和成效评估技术等,也已在部分地区对o3污
01高朋满座,提升展会规格全国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樊友山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德国驻成都领事馆副总领事alexanderfowles等领导嘉宾为展会启幕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顾东风、侯立安、张远航
近日,江门市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等专家团队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调研指导。...张远航院士表示,北京大学团队将在江门开展驻场服务,加强大气污染的跟踪研究,深入分析臭氧污染成因,跟进国家、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和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任务落实情况。
张远航、刘文清两位院士与柴发合、易斌、严刚、谢绍东、王自发、龚山陵、雷宇、姜春明等多位专家一同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各位专家纷纷为“十四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建言献策!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监测司相关同志,环科院、监测总站主要负责同志,大气攻关中心副主任郝吉明院士、张远航院士、贺克斌院士、柴发合研究员及特邀行业专家出席座谈会。研究组有关同志参加座谈会。
四、出席嘉宾:(注:按拼音首字母排序)院士:张远航刘文清贺泓专家:柴发合、陈中华、方向晨、李洪祥、梁鹏、龚山陵、栾志强、马永亮、聂磊、荣继武、邵敏、谢绍东、王自发、王书肖、武登忠、许文才、修光利、易斌、
四、出席嘉宾:(注:按拼音首字母排序)院士:张远航刘文清贺泓专家:柴发合、陈中华、方向晨、李洪祥、梁鹏、龚山陵、栾志强、马永亮、聂磊、荣继武、邵敏、谢绍东、王自发、王书肖、武登忠、许文才、修光利、易斌、
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及时组织专家会商研判,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张远航院士对此次污染成因进行分析解读。...解读2:排放强度大、气象条件不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近期将出现一次持续性大气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 张远航院士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最新预测结果,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
之前张远航院士等专家针对臭氧防控专门进行了指导。
7月2日,市政府举行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提升专项咨询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等专家学者,为南京大气治理把脉问诊、出谋划策。
展会期间,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成都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中国工程院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侯立安院士,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彭勇
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以下简称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张远航主持环保会议。会议听取了成因与来源专题各课题的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汇报。与会专家对各课题任务目标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充分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说,“远超环境承载力的污染排放强度是大气重污染形成的主因,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快速累积是诱因,大气氧化驱动的二次转化是污染累积过程中颗粒物爆发式增长的动力。”
大气环境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专题一负责人张远航教授带领的团队,研究结果认为:一、硝酸盐超过硫酸盐成为京津冀大气细颗粒物(pm2.5
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刘文清院士主持,vocs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叶代启教授首先做了题为《十三五期间国家 vocs 排放特征与变化趋势》的主题报告,刘文清院士、张远航院士、雷宇研究员...生态环境部黄润秋副部长出席论坛并致辞,生态环境部科技标准司邹首民司长、刘文清院士、张远航院士、吴丰昌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志华秘书长、vocs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叶代启教授、主任委员邵敏教授、丁琼研究员等环境治理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及行业代表共
该专题由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柏仇勇站长牵头。
该专题由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徐祥德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文清院士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柏仇勇站长牵头。
针对这次重污染过程,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组织专家开展了跟踪研究和动态评估,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张远航教授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