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力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持续提升电网供电保障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加强特高压线路、重要输电通道、特别是“三跨”区段和特高压站近区线路运维保障,缩短可视化监控设备拍摄周期,做好无人机精细化巡检,发现异常及时消缺
七月的上海,张江科学城的芯片厂房内,精密仪器在稳定电力支撑下有序运转;千里之外的内蒙古草原,风电机组产生的清洁电力,正通过特高压线路输送至长三角地区,融入当地的用电网络。
7月3日获悉,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自6月10日投运以来,累计外送电量超过10亿千瓦时。新疆哈密的风电、太阳能发电经特高压线路直抵重庆,缓解重庆迎峰度夏供电压力。
工程累计穿越特高压线路、500千伏线路及铁路、公路、航道等70次,每一次施工都是在密集交错的网格中“穿针引线”。...锦屏—苏南、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成组,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特高压直流成组,分别与500千伏月城变电站和月城ⅱ开关站相连,实现“直流分组、电源分群”,从“线性直供”向“多路径互联”,就像给这电网装上了两颗
宁夏—湖南工程将新能源作为外送电力的绝对主力进行规划和建设,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构建了大型风光电基地、支撑煤电、特高压线路“三位一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样板,推动“沙戈荒”基地大规模开发...工程实现了“双八百”标准化成果的全面落地应用,打造了特高压建设的新标杆,为后续特高压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借鉴和参考。
当金上—湖北特高压线路的电流穿越唐古拉山抵达江城,当三峡库区的水光互补电站根据电价信号调整出力,荆楚大地的每一千瓦时电能都见证着改革的每一步探索。
6月17日,1000千伏烟威特高压线路工程北线、南线和海阳辛安核电送出线路基础施工首基试点、曹州特高压变电站扩建工程“三线一扩”同时开工,国网山东电力迎来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新高峰”。
该项目每年计划发电8.52亿千瓦时,通过特高压线路外送至山东地区消纳,为地区绿色能源平衡匹配、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内蒙古公司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外送通道阿拉善40万千瓦风电项目位于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周边沙漠腹地,是国家“首批沙戈荒”风电基地项目,也是内蒙古公司在阿拉善地区投资建设的最大规模风电基地。
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39条特高压线路,年输送清洁电量超3万亿千瓦时,堪称工业史上的创举。...他认为,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国家战略,其核心特征体现为:一是大规模风光基地的集中建设,二是依赖特高压技术实现清洁能源的远距离输送。
2008年12月,在郑玉平研发的保护装置守护下,中国第一条特高压线路——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顺利竣工。...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后,郑玉平带领团队提出超高压线路接地故障高灵敏纵联方向保护方法,攻克了串补线路保护及同塔双回线路保护的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超高压输电线路成套保护装置。
该项技术,较传统模式检测效率提升约5倍,这也标志着特高压线路螺栓松动检测手段向着数字科技化又坚定地迈出了一步。...“如今,我们将声纹检测技术首次引入山西省特高压线路的检测工作中去,全程仅需20分钟,却覆盖了铁塔4塔腿、8斜材、16个内外侧检测点。
近日,福建电力科学研究院机巡中心联合国网福建超高压公司、福建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开展省内首次特高压线路无人机智能仿线飞巡作业,完成了对1000千伏榕泰ⅰ线两基铁塔间导地线的巡检。...无人机自动沿着线路走向飞巡,与导地线保持相对固定的高度和位置,整个过程仅用时45分钟,与以往的无人机巡检相比,效率提升了3~4倍。榕泰ⅰ线于2023年12月建成投运,线路总长约234千米。
它如同能源领域的“纯净水源”,通过特高压线路从西北戈壁的光伏板、西南峡谷的水电站、沿海滩涂的风机群源源不断注入电网。绿证如同绿电的“身份证”,每张绿证代表1000千瓦时的绿电。...一季度的绿电交易热潮勾勒出我国能源转型的清晰脉络:既有西北、东北等能源基地的“远途奔袭”,也有临沂、张家口的 “就地取材”;既有特高压网架的“筋骨支撑”,也有虚拟电厂的“神经调节”。
据悉,国网上海超高压公司现有持证无人机飞手59人,装备无人机133台。该公司以无人机自主巡航和人工操控的方式,平均每月可巡检主网铁塔1818基,缺陷发现效率较人工巡检提升了两倍。...以往对两基铁塔间线路的设备开展探伤检测时,检修专业员工需要在线路停运状态下攀登铁塔,再手动安装x光设备开展探测,至少3名检修专业员工用两小时才能完成,且存在高空作业风险。
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为解决特高压线路在雨雪冰冻和大风天气下可能出现的舞动现象,减少线路故障,亟须研究适用于特高压线路的舞动防治手段。...经验证,该器具可同时满足1000千伏特高压线路防舞承载和电场强度要求,加装后打破了特高压线路舞动的周期性,避免受覆冰舞动引起的断线或相间闪络现象,显著提升了特高压线路防灾抗灾水平和运行安全稳定性。
当山风掠过特高压线路,这个内嵌“钻石芯”银色金属盒静悄悄地运转着,或将改写电力监测的历史。...4月5日的吊装现场,机械臂托起银色方盒升向20米高的管母,量子传感器稳稳当当地落在均压环上,与线路相嵌。接线完成后,当传感器与导线接触的瞬间,屏幕跃起绿色数据流。
特高压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成套装备不仅增加了一键顺控功能,还可以同时为两条距离相近的特高压线路融冰。3名运维人员5分钟即可完成融冰准备工作,2小时内完成两条特高压直流线路不停电地线融冰。
2012年,江苏境内首条特高压线路——±800千伏锦苏直流工程投运,至今年3月底已累计输电近4100亿千瓦时。...2022年,全球首个特高压混合级联柔性直流输电工程——±800千伏建苏直流工程竣工投产,至今年3月底已向江苏输送清洁电能近600亿千瓦时。
国网蒙东电力立即组织员工加强对特高压线路、密集通道、枢纽变电站等的特巡特护,落实防外破、防大风、防覆冰舞动等措施。...▲国网山东聊城供电公司员工特巡过境特高压线路密集通道国网山东电力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落实“三跨”区段、城市生命线供电线路、重要输电通道以及向煤矿、化工、高铁等重要客户供电的变电站和线路运维保障措施
飞手们在地面通过操控设备,依据线路的具体走向以及验收的重点内容,精准地规划无人机飞行航线,凭借无人机灵活的飞行优势,从多个不同角度对特高压线路的金具、绝缘子、杆塔等关键部位进行高清拍摄和数据采集。
为提升超高压、特高压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合肥供电公司部署运维保障工作,重点推进输电线路无人机自主巡检。...淮芜线是1000千伏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高度近百米,输送功率约600万千瓦。
当海外还在讨论deepseek时,中国电网已用3500台在役特种机器人(数据来源:《国家电网社会责任报告》),在21.4万公里特高压线路上搭建起世界最大规模的人机协作生态。...这并非个例——国家电网“十四五”智能装备规划显示:全域守护体系:23类特种机器人已覆盖100%省级电网,特高压线路机器人化运维率达82%人力迭代革命:2023年全国电网高危作业人工介入量下降
,实现超特高压线路的无人机自动化、智能化巡检。...为了进一步提升超特高压线路运行可靠性,保障华东地区能源供应平稳,国网合肥供电公司提前制定运维保障工作计划,无人机自主巡检工作是其中重要一项,通过在重要输电通道内搭建无人机机场、升级智慧管控平台等一系列举措
苍翠山峦间的特高压线路丨国网浙江建设公司 提供甘浙特高压工程的落地不仅将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将进一步推动区域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其中,浙江段线路路径长约219.16千米,涉及新建铁塔456基。甘浙特高压途经六省(自治区)丨国网浙江建设公司 提供该工程是世界首条采用柔性直流技术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这是福建电网首次应用“无人机+机器人”带电检测特高压输电线路耐张绝缘子串,实现了输电线路检修全流程智能化作业。传统的绝缘子零值检测作业需要作业人员登塔,安全风险大,作业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