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碳总量控制

碳总量控制

北极星电力新闻网为您提供碳总量控制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碳总量控制最新动态。了解碳总量控制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电力新闻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总量控制”相关结果约11000+个
  • 茂名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修订)发布!

    强化节约集约利用,严守水资源、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消耗总量,持续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总量控制在28.28亿m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幅1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降幅

    工业废水 茂名市人民政府 2024年09月19日
  • 玉溪市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

    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落实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积极配合省级有关部门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

    烟气脱硫 北极星环保网 2023年05月08日
  • 英国碳预算对我国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的启示

    在起步阶段, 深入学习借鉴国外工作经验,能助力我国制定更加全面的碳总量控制制度。欧洲国家作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急先锋,较早采取了温室气体(ghgs)总量排放控制措施。

    碳源减排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3年02月23日
  • 权威声音 | “十四五”减碳以强度 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

    王金南表示,从路线图角度来说,“十四五”开展试点,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到“十五五”,基本上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此外,还应补齐碳排放总量控制短板,探索行业总量控制与地区总量控制相配合、增量控制与绝对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差别化管理模式。

    电力金融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7月28日
  • 生态环境部王金南:“十四五”减碳以强度 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

    王金南表示,从路线图角度来说,“十四五”开展试点,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到“十五五”,基本上二氧化碳总量控制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此外,还应补齐碳排放总量控制短板,探索行业总量控制与地区总量控制相配合、增量控制与绝对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差别化管理模式。

    碳源减排 中国能源报 2022年07月28日
  • 配售电企业适应“双碳”目标的发展策略

    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碳排放“双控”指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控制,考核对象既可针对一定区域的gdp,又可针对企业用户。...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增量配电 中能传媒研究院 2022年05月07日
  • 吴俊宏:配售电企业适应“双碳”目标的发展策略

    能耗“双控”指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碳排放“双控”指碳强度和碳排放总量控制,考核对象既可针对一定区域的gdp,又可针对企业用户。...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微电网 中能传媒研究院 2022年05月06日
  • 两会视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将带来哪些变化

    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暂未有明确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但目前并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指标。碳排放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

    火电产业 国家电网报 2022年03月11日
  •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将会带来哪些变化

    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暂未有明确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但目前并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指标。碳排放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而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实施情况如何?

    碳源减排 国家电网报 2022年03月08日
  •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将带来哪些变化?

    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暂未有明确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但目前并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指标。碳排放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而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实施情况如何?

    火电产业 国家电网报 2022年03月08日
  • 观点|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将带来哪些变化

    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暂未有明确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但目前并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指标。碳排放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而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实施情况如何?

    智能用电 国家电网报 2022年03月08日
  •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 将带来哪些变化

    我国碳排放总量控制暂未有明确目标。我国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的约束性指标,但目前并未提出碳排放总量的约束性指标。碳排放考核对象的选择思路与能耗“双控”基本一致。...而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提出,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双控”的实施情况如何?

    能源服务 国家电网报 2022年03月08日
  • 骆建华:碳中和愿景下产业新势力

    当前,我国已经有了7个交易所,但在没有二氧化碳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真实的碳价格。未来,如何发现碳价格,是中国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建议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全国统一、有效的碳市场。...按照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希望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进一步尝试使升温幅度低于1.5℃。

    烟气脱硫 全联环境商会 2021年07月01日
  • 浅论碳中和背景下烟气治理工艺的战略性统筹化抉择

    当前,我国已经有了7个交易所,但在没有二氧化碳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真实的碳价格。...当碳排控制放已成为环保主旋律时,然而当今二氧化硫的治理却助推了碳排放以及二次污染的产生。那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国策的背景下如何选择脱硫工艺技术来符合国家战略?

    烟气脱硫 明晟环保 2021年05月15日
  • 能源“双控”目标能否继续驱动“十四五”低碳转型?

    对此,邹骥解释,未来可再生能源消费可能不再占用能源消费总量指标。碳强度和碳总量:超越能源“双控”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顾问胡敏则进一步认为,应该从关注能源总量目标转向碳总量控制目标。

    智能用电 南方电网报 2021年04月01日
  • 低碳转型引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新方向

    三是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碳总量控制的提出,意味着以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唯一控制目标的“软约束”,将逐步转变为强度、总量控制的“软硬兼备”的约束机制。

    能源服务 南方电网报 2021年03月25日
  • “碳中和”的背景及对中国经济产业的影响(上)

    中国将在2028年达到碳排放峰值134亿吨二氧化碳,较现在的115亿吨上升16%,之后中国将提升非化石能源比例完成电力碳中和,非电领域先推动天然气替代再推动氢能替代完成能源碳中和,并在需求端通过碳排放权总量控制加碳交易推动新技术在工业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

    碳交易 新华日报 2020年12月29日
  • 钟青:奔向碳中和的中国碳市场——火电视角的思考

    由于此前我国对外承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中,一直将碳排放的控制目标设定为强度目标,目前试点碳市场的总量控制目标实际上是gdp增长率等各因素加权后的总量目标,加之mrv机制处于起步磨合过程,使得我国碳市场建设中总量控制交易的核心要素一直较弱

    碳交易 能源研究俱乐部 2020年11月18日
  • 钟青:奔向碳中和的中国碳市场 • 火电视角

    由于此前我国对外承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中,一直将碳排放的控制目标设定为强度目标,目前试点碳市场的总量控制目标实际上是gdp增长率等各因素加权后的总量目标,加之mrv机制处于起步磨合过程,使得我国碳市场建设中总量控制交易的核心要素一直较弱

    火电产业 能源研究俱乐部 2020年11月17日
  • 奔向碳中和的中国碳市场|火电视角

    由于此前我国对外承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目标中,一直将碳排放的控制目标设定为强度目标,目前试点碳市场的总量控制目标实际上是gdp增长率等各因素加权后的总量目标,加之mrv机制处于起步磨合过程,使得我国碳市场建设中总量控制交易的核心要素一直较弱

    电力金融 能源研究俱乐部 2020年11月17日
  • 分析|浅谈生物质热电联产的综合效益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各地分别消减燃煤利用总量。因此,开发利用洁净新能源是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必然选择。生物质能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14%,是排在化石能源煤、油、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

    生物质发电 中国新能源网 2018年10月11日
  • 浅谈生物质热电联产的综合效益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各地分别消减燃煤利用总量。因此,开发利用洁净新能源是实现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必然选择。生物质能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耗的14%,是排在化石能源煤、油、气之后的第四大能源。

    新能源网能源通 2018年10月11日
  • 全国碳市场配额10月开启 合理配置需靠制度“说话”

    主要包括,地方单位gdp碳强度下降指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相关行业发展规划、技术水平和减排潜力等,既要合理限制各行业碳排放量,也要为相关行业预留一定发展空间。...中国是碳排放大国,也正在成为碳交易大国,建立碳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碳总量的设定和配额的分配,这一点将直接影响碳市场的运行。

    电力金融 中国产经新闻报 2016年08月12日
  • 关于中国碳交易市场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1)总量控制体系是指欧盟将其成员国总共可获得的配额总量进行固定,并每年以一定百分比减少,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企业的排放压力并促进企业减排。...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的构成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由五大制度基石构成,分别为总量控制体系、mrv体系(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体系)、强制履约体系、减排项目抵消机制和统一登记薄制度。

    能源服务 能源圈 2016年06月01日
  • 加速低碳转型 中国有信心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将逐步由碳强度控制碳总量控制过渡。加速推进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但同时工业化进程、国际分工合作、城镇化进程与能源生产消费的新发展形势均带来低碳转型新契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逐步由碳强度控制碳总量控制过渡。加速推进低碳转型,压力巨大,但工业化进程、国际分工合作、城镇化进程与能源生产消费的新发展形势均带来低碳转型新契机。

    综合 中国能源报 2016年04月04日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