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首府南宁建设成为低碳高效、创新开放、绿色共享、人地协调、生态宜居的“美丽南宁”,力争成为“美丽广西”建设的示范样板和先行区,为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南宁新篇章提供优良生态环境保障。
最近,盐城供电共产党员服务队三新分队至盐城市盐南高新区珠溪古镇、亭湖区南洋镇洋湾村,开展电力设备线路检查、电力安全宣传、推行优质服务,全力满足地方特色发展电力需求,为美丽古镇生态宜居保驾护航。
项目示意图 项目亮点 全国第一个半地下、屋顶花园式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去工业化、环境友好、生态宜居,具有示范意义。
生态环境优良、文化底蕴厚重,先后获得全国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十大秀美之城、中国气候养生之都、全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累计打造12条示范河库,拥有45个水美新村,70个滨水乡村休闲带,有着世界地质公园
10月23日,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涪陵区综合能源站发展规划(2023—2030年)的通知,以满足涪陵区机动车辆的基础能源供应需求,构建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打造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
未来,涪陵将承担起成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聚区的重任,致力于构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新城,并充分发挥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支点作用。
上海市崇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4—2035年)》,立足多重战略的叠加优势和东海瀛洲、长江门户的区位优势,按照“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固根基”的总体思路,聚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名片”“长三角绿色发展新标杆”“上海生态宜居新典范
梁山作为济宁市西北部以旅游为支柱产业之一的生态宜居城市,毗邻梁济运河湿地公园,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
陈稳表示南丰镇作为张家港特色鲜明的经济大镇、实力强镇和江南美镇,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现代化城镇。绿色发展离不开坚实载体的有力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等划定与管控要求,推进产业空间、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协同配置,统筹谋划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运用城市设计等手段,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助力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
答:《方案》聚焦产业发展、能源转型、科技创新、生态宜居、体制机制、文化教育等重点方向,明确了6个方面29项主要任务,各项任务重点突出,举措有力。一是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委胡昌升书记“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城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中共甘肃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委胡昌升书记“加快建设高品质生态宜居城
围绕“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发展目标,聚焦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强化市区协同机制,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打造特色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新高地,推动新城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省政府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实施“未来乡村”示范工程、推进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和谋划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工作部署,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突出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应用,促进高技术研发创新,加快打造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突出低碳交通体系和绿色建筑应用,促进高技术研发创新,加快打造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
永福以“绿能”为笔,用绿色科技,点亮乡村角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美好生活,绘就绿美乡村生态画卷。
德阳是一座生态宜居的幸福城市。
作为总书记寄予期望的“好地方”,扬州将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按照高标准高品质高要求的定位,准确把握生态宜居的内涵,以人民满意、人人向往为目标追求,全力打造城乡协调、风景秀丽、人民幸福、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名城
全面准确认识碳达峰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加强政策的系统性、协同性,紧扣“建成电子、汽车产业基地,科教研发基地,历史文化与生态宜居城区”功能定位,围绕西青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治污治水能力,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采取管理部门、收运企业之间“线上+线下”的沟通方式,打造多方融合的共治模式,科学实现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终端处理有序,绘就出一幅绿水青山共蓝天、生态宜居的绥阳新画卷
到2050年,全面实现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成富裕文明、生态宜居、安定和谐的能源创新之都,山水文化名城。第四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牢固底线,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10部门《关于落实〈河南省绿色建筑条例〉有关事项的通知》(豫建科〔2022〕164号),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我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规范绿色建筑活动,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城乡生态宜居水平
绿色产业开发类项目1项总投资约16.89亿元,为张相湖科创城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园综合开发建设项目,依托环境改善和已有产业基础发展绿色经济,招商引资滨湖特色生态宜居产业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