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卓煤矿先后投资建设矿井余热利用项目,通过专利技术,将矿井回风、排水、空压机等生产过程中的余热资源转化为冬季采暖、夏季降温及职工洗浴用能,平均每年可节约标煤10000余吨,碳减排经济价值可达500余万元,实现了能源利用效率与生态效益的双重提升
“工艺先进、质量过硬、生态效益显著”,各方代表的评价成为对工程品质的最佳注脚。回溯建设历程,项目团队用实力破解了诸多难题。...这座承载着城市生态期许的 “碧水工厂”,历经35个月精心建设,终于从蓝图变为现实,即将以全新姿态守护一方水土,为市民送上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答卷。
其中,《转底炉处理冶金尘泥技术规范》《冷轧废水再生回用技术规范》等填补了行业空白;有效推动40余项核心技术加速转化应用,通过标准化赋能,显著提升了资源高效循环水平,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突破。
江苏宿迁公司江苏宿迁公司深挖机组内核动力,实施节能精细化管理,先后攻克汽电双驱高效供热、二次热再供热改造等多项节能技术,实现机组深度调峰、污染物超超低排放,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主动融入城市低碳发展
项目建设伊始,龙源电力秉持建设“两不超三个零”精品工程理念,创新开展“新能源开发+生态治理”模式,目前已建设光伏复合项目300万千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发展。
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提供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显示,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全面使用绿色电力后,全年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超110万吨,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该技术预计节省工程投资9800万元,全寿命周期运营成本降低约2.7亿元;在生态效益方面,预计年减排二氧化碳200万吨,释放的资源将用于推进16.4万亩沙化土地修复工程。
海拔落差达1489米,70个分散地块构成“石头山上建电站”,总投资10.58亿元,投产后年均3.32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每年可节约标煤6.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8.2万吨,为“双碳”目标贡献能投力量,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优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走访167家企业,排查用电隐患22处,量身定制7条绿色用电优化方案,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
建筑光伏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建筑新能源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蓝色光伏板、绿色产业链、金色富民路”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木兰大地熠熠生辉,国网围场县供电公司将发挥属地优势,擦亮“绿色希冀”品牌,做好各项优质服务,助“牧光”互补用户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该项目建成是陕西水电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深度参与“沙戈荒”生态治理的有力实践,陕投集团陕西水电将持续深耕“光伏+治沙”等绿色低碳领域,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新路径,为区域能源转型与生态治理提供
项目不仅致力于风能、光伏及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风光储互补的高效能源解决方案,更注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提供新思路
各地要充分考虑运输成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等三条控制线基础上,合理规划建设长期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并研究就近配套建设资源化利用设施,及时处理建筑垃圾。...(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项目的顺利投产,将为云阳县社会经济发展增添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多方共赢。
项目的建设不仅致力于风能、光伏及储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探索风光储互补的高效能源解决方案,更注重盐碱地的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赢”,为新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共生提供新思路
全容量投产后年均发电量预计达2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1万吨,植树5600公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
项目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达5670万千瓦时,可满足约2.2万户家庭年用电需求,每年可节约标煤1.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万吨,相当于新增造林2500公顷,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有效助力蓟州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
既能保证光伏系统的高效发电,又能够减少对农田地表的扰动;既能够改善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实现土地储水、锁水的生态效益,又能够保证农作物获得充足的光照,促进粮食生产;这就是天合跟踪开拓者1p智能跟踪支架带给农光互补项目非同寻常的价值
项目满发后,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22亿千瓦时,满足超70万户家庭用电需求,年减排二氧化碳191万吨,生态效益相当于植树5600公顷。...这座屹立于“沙戈荒”之上的光伏实证基地,不仅是我国新能源技术创新的试验田,更是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生动样本。
调研组详细了解了项目建设运营、技术创新及生态效益等情况,实时查看了光伏板发电功率、储能系统充放电状态、电网调度数据等关键信息,实地查看了光伏板阵列、储能电池仓及智能运维设备运行状况。
配套建设防风固沙草方格、高立式沙障及耐旱植被种植区,在光伏板下面留足了农作物生长的空间,种植了紫花苜蓿、耐旱草类植物以及沙枣等防护林,带动周边村落发展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等配套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厂内建成工业废水零排放系统,年回收利用废水超60万吨,年资源化处理灰渣24.53万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首批“新四类”(石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是华中地区首个“超低排放”电厂,致力打造花园式电厂。
未来,还将以项目为纽带,深化与自治区防沙治沙基金会的合作,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各方就林地选址、树种配置、碳汇计量等关键环节交换意见,明确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为原则,通过规模化植树造林、科学管护运营,打造兼具固碳减排、生态修复功能的示范项目。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5亿度、减排二氧化碳9.45万吨、减少固废43.8万吨,可满足中心城区50公里范围内垃圾处理需求,加快推动生活垃圾治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转变,减少环境污染,实现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