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次报告单位,是指2024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超过0.5万吨标准煤的初次报告单位(附件1中序号189-339,以下简称“初次报告企业”)。...、建材、有色、机械设备制造、农副食品加工、电子设备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食品饮料、医药制造、矿山等工业行业和航空运输业(机场)温室气体年排放量达2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有关规定,加快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提出以下意见。...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有关规定,加快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推动绿证市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提出以下意见。...加快提升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以及其他重点用能单位和行业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在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如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将能源消费者从单一终端用户转化为“产消者”,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存储、交易的实时互动。...南方电网公司可充分发挥平台、技术和数据优势,积极参与零碳园区建设运营与标准制定,推动零碳园区相关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省行政区域内纺织、机场和公共建筑等行业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可自愿向省生态环境厅申请纳入碳排放管理和交易,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要求开展碳排放信息报告,经核查后符合要求的于下一年度作为控排企业管理
每年2月底前,省能源局结合在线监测情况,完成重点用能单位上年度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评价,对能耗总量或化石能源消费量超预算的企业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其他企业根据需要适时开展现场核查,于3月底前公布评价结果。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的代表,在中国能源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高污染、高排放等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实现其尽快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中国政府迫切需要推动煤炭企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我国是煤炭生产消费大国,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生产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
从消费侧来看,随着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消费占比显著提升,山西省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驾驶新能源汽车出行,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不断增长。
相关政策印发以来,绿证交易规模稳步扩大,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不断提升。...,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2024年7月,新设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以绿证核算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
相关政策印发以来,绿证交易规模稳步扩大,推动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不断提升。...,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2024年7月,新设电解铝行业绿色电力消费比例目标,以绿证核算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完成情况。
“十四五规划”中就重点提出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中国电力》2024年第7期刊发了刘含笑等撰写的《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煤电碳足迹评估》一文。...碳足迹和碳核查的对比分析结论表明,减碳不仅应从燃煤电厂的常规减碳方式入手,降低上游的煤炭供给阶段排放仍是一种有效方案。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拓展绿色电力证书应用场景,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2024年1月,为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
该方案是在“十四五”前三年(2021~202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平均年能源消费增速达到4.7%,超过“十三五”时期平均年增长率近2个百分点)、减排降碳工作面临严峻形势的背景下提出的。
【纳入范围】温室气体排放单位符合以下条件的,应纳入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以下简称“重点排放单位”)名录:(一)属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行业;(二)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
三、关于促进能源消费绿色转型的建议。...开展能源审计,2021年开始,分批次对省直集中办公区、独立办公单位、省属高校和省属医疗机构进行能源审计,重点核查水、电、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消费情况,分析能源消耗指标变化及原因,查阅用能系统设备台账资料,检查能耗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支持金融机构将碳表现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聚焦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综合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碳账户、项目碳评等情况,在定价和授信额度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设置绿色信贷尽职免责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对绿色项目的碳减排情况进行评估、核查,实现绿色金融环境效益数据真实可靠。
支持金融机构将碳表现纳入授信管理流程,聚焦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总量、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四个指标,综合生态环境部门企业碳账户、项目碳评等情况,在定价和授信额度等方面给予适度倾斜,设置绿色信贷尽职免责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对绿色项目的碳减排情况进行评估、核查,实现绿色金融环境效益数据真实可靠。
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石化、建材、有色、民航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石化、建材、有色、民航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石化、建材、有色、民航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规范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将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综合能源消费量约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石化、建材、有色、民航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纳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范围。
近期,“能源消费大省”浙江发布多项电力市场化新政,着力推动电力市场良性竞争,让广大用户用上成本更低、价格更透明的电力。...福建相继发布能源行业市场主体的信用数据清单、信用行为清单和信息应用清单;四川实行全覆盖现场核查失信市场主体,对守信市场主体则推行告知承诺制并优化后续办理流程;云南面向大坝水电建立月度会商推进机制,形成电力安全管理水平提升的时间表
截至2023年年底,合肥高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占比分别为83.44%和13.24%,节能降碳挖潜空间有限。...平台最核心的功能是将企业用能数据经“电碳模型”折算为碳排放数据,这改变了过去传统的由企业自行填报、人工计算、现场核查的碳排放核算方式。
电力在能源消费端占比大。电力大数据实时性、精准性强,覆盖面大,可以用于测算企业等对象的碳排放量,为碳排放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碳协同应用贯通了电力交易和碳交易两个体系,通过电碳强度分析模型实现两个体系数据的数据互通、核算核查、统一认证等,可以帮助政府及时、准确地掌握碳排放情况,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降碳路径、
二、整改目标及整改措施整改目标: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整改措施:1.整改措施一:积极发展绿色低碳能源。...1.持续推动能源转型升级。目前,已完成调研和数据采集,已编制《岳塘区碳达峰实施方案》初稿,下一步将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成功申报国家首批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