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支持秸秆综合利用,精准划定禁烧范围,依法依规落实禁烧管控要求。大力推进“三北”工程,强化资源协同和联防联治,提升防沙治沙综合治理效果。...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强化长江珍稀濒危物种拯救和重要栖息地生态修复。
文件要求,在25°以上园地、林地、草地等选址建设的新能源、新产业、新业态等项目,无法避让25°以上零星、插花坡耕地的(不得占用梯田),可以通过地类调整在25°以下园地、林地、草地、设施农用地及其他农用地上垦造同等数量
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分阶段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及整治。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有序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分阶段开展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及整治。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有序推进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分阶段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管理。依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风险管控联动监管,推进大型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和修复。
3、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展区:土壤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修复装备、土壤检测分析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污染地下水处理、土壤改良装备等。
对土坑内4个点位的土壤进行检测,其中3个(锌)超出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按照河南省黄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该作坊排入土壤内的液体锌污染物超过地方标准139.33倍。...案发后,马某某、王某某、刘某某主动出资修复了环境。
实施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调查评估和管控修复全过程监管体系。强化土壤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实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低效用地开发。推进智能化绿色矿山建设。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打造循环经济“991”行动升级版。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
光伏方阵用地不得占用耕地,不得改变地表形态, 实行用地备案,不需按非农建设用地审批,占用其他农用地的, 尽量避免对生态和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的,项目完成立项(备案)和通过用地预审后,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协调组织项目建设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加强陆海统筹,持续开展重点海湾综合治理和“美丽海湾”建设。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建设。...三是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高质量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不断增强热带雨林“水库、粮库、钱库、碳库”功能。
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1153万亩、批准用海739万亩,其中涉及4238个交通项目、281个水利项目、4588个能源项目建设。...我们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布局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完成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等256个重要生态空间统一确权登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包括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农用地工矿污染源整治、工矿企业重金属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区域治理、化学品生产企业及工业集聚区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矿山开采区及尾矿库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
张某某等人按照执行方案,通过用合格土壤置换被建筑垃圾污染的土壤,对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进行粉碎处理再利用的方式,对96亩农用地进行修复,并在法院监督下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就修复效果进行评估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修复效果达到国家法定要求
第二条 利用地面(包括依托设施农用地、工业用地、建设用地等范围内的构筑物及其空地)建设装机容量在6兆瓦以下的光伏电站,视为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
◇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土壤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修复装备、土壤检测分析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污染地下水处理、土壤改良装备等。
◇ 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土壤污染治理、矿山生态修复、农用地修复装备、土壤检测分析装备、土壤修复技术装备、污染地下水处理、土壤改良装备等。
03、“以碳代偿”开拓生态修复赔偿新模式——陈某某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基本案情2020年至2021年,被告人陈某某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在山场挖土拓宽道路和倾倒泥土,致使林地被破坏,土地种植条件遭严重毁坏
(三)土壤污染防治及地下水修复与管控。包括污染地块、农用地、工矿用地的土壤污染防控、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黑土地保护技术;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技术。(四)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
3.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持续实施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遥感监测,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保障“吃得放心”。...三、工作任务(一)土壤污染防治工作1.加强重点建设用地环境监管。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对重点建设用地开展遥感监测和现场检查,防范违规开发利用,保障“住得放心”。
坚持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地”共管,全面落实《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条例》,试点建立土壤环境网格化监管三级联动机制,完成首个“承诺制”地块修复和首个“土壤淋洗”绿色工程治理。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工信局、市应急局配合)3.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配合实施严格管控类耕地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遥感监测,巩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水平,保障“吃得放心”。...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配合做好重点建设用地地块遥感监测,开展现场检查,防范违规开发利用,保障“住得放心”。
扎实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全覆盖。依法加强建设用地用途变更和污染地块...协同推进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近岸海域环境整治。
整县推进耕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受污染耕地污染源成因排查和整治。组织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实施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严格“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答:当前我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较多采取工程化修复和风险管控措施,而农用地实行分类管理,主要采取替代种植、农艺调控等风险管控措施。...《指导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其适用对象主要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旨在引导土壤污染修复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能力,推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绿色化、低碳化转型。
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有的地区土壤污染还在持续累积,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环境风险仍然存在。(五)生态系统状况。...加快实施124个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完成6400余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回头看”,累计将2058个地块纳入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