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强化货币、信贷等金融政策支持,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积极支持热泵推广应用和更新改造等,鼓励相关单位选用高效先进热泵设备。三是发挥标准引领和支撑作用。...探索建立统一的建筑采暖和生活热水设备能效标识体系。推动建筑领域热泵应用标准研究和热泵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四是深化热泵领域国际合作。
纳入管控的企业在获得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的同时,也面临更严格的监管要求,包括建立实时在线的碳排放监测体系,未履约企业将面临包括罚款和停产整顿在内的严厉处罚。...能效提升方面,水泥企业应用的"能碳污"智慧平台通过实时优化生产参数,实现年节电1.5亿度,减排8万吨的成效。
支持金融机构将项目碳排放评价结果与信贷评价、信用评级等挂钩,开发相应绿色金融、转型金融等产品。继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开展重点行业用能企业能效诊断,到2025年,累计完成500家企业能效诊断,实现节能量50万吨标准煤以上,将年综合能耗超过1万吨标煤的数据中心和规上工业企业全部纳入杭州市能源“双碳”数智平台。
家电消费由8类扩围至12类,一级、二级能效家电分别按销售价格的20%、15%补贴,最高补贴2000元/件。家居换新扩围增加床垫、桌椅等产品,按成交价格的15%享受立购立减补贴,最高补贴2000元/件。...推动落实住房交易税费优惠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村自建房按规定翻新、翻建,推广一体式光伏屋顶。加大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力度。鼓励地方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按需收购已建成存量商品房。
丰富适合以旧换新销售场景的消费金融产品供给,优化贷款首付比例、贷款期限、信贷额度等条件,支持金融机构通过减免...家电消费由8类扩围至12类,一级、二级能效家电分别按销售价格的20%、15%补贴,最高补贴2000元/件。家居换新扩围增加床垫、桌椅等产品,按成交价格的15%享受立购立减补贴,最高补贴2000元/件。
其次,要完善产品的能效标准。能效标准的提升应与全球能效趋势保持同步,甚至超前,推动中国低压电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攻坚课题的设计,可包括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公平性问题,民营企业融资、信贷的一视同仁问题,民营企业最怕的过度执法、异地执法问题等等。试点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原则。
许多银行在信贷指引中甚至直接将传统行业视作限制类行业,出现了大面积压降企业授信、贷款项目审批流程繁杂、企业准入门槛极高的情况,甚至还出现过信贷“一刀切”的现象。能...,高排放行业的脱碳转型每年需要额外增加2.68万亿元的资本支出,转型金融工具的供给将极大地左右转型的规模和速度;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研究估算发现,2020至2060年,我国粤港澳大湾区的石化化工业能效提升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获悉,近日,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住宅太阳能和能效解决方案提供商zeo energy宣布,公司已经完成对另一家光伏企业lumio holdings的所有资产的收购。...彼时,在破产申请书中,lumio列出了1亿至5亿美元的资产和负债,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向white oak的出售是以1亿美元信贷报价的形式进行的,但可能会有更好的报价。
支持企业围绕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等方向,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改造,推广能效达到先进水平和节能水平的用能设备。...对银行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产生的风险损失进行补偿,符合条件的单个贷款项目风险损失补偿比例最高90%。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质押融资力度。
通过对企业碳排放总量及趋势、碳排放强度及趋势、企业能效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形成企业碳账户。4.支持开展碳足迹认证。...充分发挥市属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助贷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信贷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担保机构合理降低担保费率。
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二、推动工业企业用能设备更新对采用列入现行《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简称《重点用能产品》)且能效为节能水平以上的工业设备进行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项目
1.探索差异化绿色信贷支持。探索根据企业绿色化程度或者项目能效碳效水平,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推动企业追求更高的绿色低碳水平;优化制造业信贷结构,增加信用贷款投放。2.持续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
4.金融支持企业转型试点工作方案编制合理,有一定的可行性、先进性、代表性,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替代、设备工艺低碳化改造、能效碳效提升、环境...(三)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供给围绕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设立、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绿色债券发行、绿色保险服务、绿色金融中介机构培育、环境权益交易探索等方面,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及服务供给的新策略、新方法。
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业务,重点支持生态资源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鼓励工业园区建设低碳工业园示范项目,通过自建分布式能源、绿色电力交易、绿证交易等方式,实现园区新增用电需求主要由新能源满足,提升园区整体能效。
依托“两高”行业在线监管平台和企业年度核查结果,从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将“两高”企业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管理,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加强部门协同,发挥碳金融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绿色建筑项目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库及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识别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业务操作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
依托“两高”行业在线监管平台和企业年度核查结果,从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将“两高”企业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管理,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加强部门协同,发挥碳金融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绿色建筑项目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库及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识别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业务操作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
依托“两高”行业在线监管平台和企业年度核查结果,从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将“两高”企业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管理,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加强部门协同,发挥碳金融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绿色建筑项目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库及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识别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业务操作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
依托“两高”行业在线监管平台和企业年度核查结果,从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将“两高”企业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管理,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加强部门协同,发挥碳金融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绿色建筑项目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库及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识别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利率定价、业务操作等方面按规定给予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
(一)能效提升改造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财〔2021〕159号)和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24〕26号)以及《2023年贵州省信贷政策指引
证监会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财〔2021〕159号)和工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24〕26号)以及《2023年贵州省信贷政策指引
组织实施既有建筑能效诊断,全面推进建筑绿色改造。加快建立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实施建筑能效测评。完善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树立制度创新城市典范。健全市场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雄安新区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雄安新区用好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加强部门协同,发挥碳金融项目库、环保金融项目库、绿色建筑项目库、生态产品经营开发项目库及绿色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等“绿色”识别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决策、定价让利、业务操作等方面给予专项政策优惠和服务便利...依托“两高”行业在线监管平台和高碳企业年度核查结果,从企业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将5278家高碳企业全覆盖分级分类,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管理,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
第四部分是优化金融资源供给,包括加大对转型企业信贷支持,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绿色债券融资规模等。...依托“两高”行业在线监管平台和高碳企业年度核查结果,从企业行业能效水平、经济效益两个维度建立评价体系,将5278家高碳企业全覆盖分级分类,标示为“绿、浅绿、黄”三色管理,实施年度动态更新,为金融机构、金融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识别转型主体
试点区要围绕碳排放指标设定、管理模式、配套制度建设等开展实践探索,先行探索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推动本区能效与碳效整体提升。...试点区要落实金融服务绿色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产业、项目的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持续深化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和模式创新。
对达到行业能效标杆水平的企业免予考核能源消费总量。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货币政策工具,2021年以来,投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领域贷款优惠信贷资金累计超过80亿元。...及时向社会公布能效标杆及能效落后企业装置名单,对能效低于本行业基准水平且未能按期改造升级的项目,限制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