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源污染防治第十三条向海域排放陆源污染物的单位,应当按规定向生态环境部门申请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禁止无证排污。排污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排污方式。
、排放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执法检查情况向社会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应分别列出,并计算排污总量);各类污染物排放与国家、地方及相关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符合情况。...全文如下:各市、县、自治县生态环境局、洋浦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局,各相关单位:为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确保我省海洋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四)坚持陆海共治,打造绿色可持续的“美丽海湾”突出海湾重点区域的保护与治理,优化调整海岸带及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空间布局,建设“美丽海湾”。一是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实施陆源污染物入
统一监测断面、方法和频次,健全入海河流(溪闸)污染物入海通量监测。推进入海河流(溪闸)陆源污染物的减排,到2022年,主要入海河流(溪闸)总氮总磷得到有效控制。...(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参与,各设区市人民政府负责落实)2.严格控制生活源污染物排放(1)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到2022年,全省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保持在96%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保持在
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排放总量排放总量排放总量方面方面方面方面,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1%、1%、13%、13%。
制定入河、入海排污口设置管理指导文件,强化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工作,实现涉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深入开展渤海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工作,基本消除环渤海主要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二是系统谋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
河流作为最终的陆源污染物排放途径,具有一定的自然净化功能。它可以通过稀释、降解、转化和运移,使一部分污染物无害化或降低负荷,对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和减少人类治污压力有积极作用。
业界分析认为,渤海多年治理仍不改污染“本色”的根本原因,在于入海排污口长期是一笔“糊涂账”,底数不清,源头不明,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重点流域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河湖治理,如果污染物来源、排放不能搞清楚,切实地削减和针对性地控制也就无从谈起,边稀里糊涂地污染,边稀里糊涂地治理,真金白银的治理投入,只能收获事倍功半。这一局面正在被打破。
本标准适用于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的监测和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重大生态影响的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监测,不适用于污染源对河口影响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当前,环渤海到底有多少排污口,到底在哪里排,到底谁在排,到底排什么,到底排多少?
2020年底前,养殖废水排放应符合排入海域功能区要求,实现海水养殖排水全面达标。严格船舶污染监管,严禁新建不达标船舶进入运输市场。2019年底前,对不能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船舶予以淘汰。
工业集聚区污(废)水集中处理设施,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一级a标准和表2中的排放限值,并...陆源污染治理目标。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在2017年基础上削减10%。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完成对所有入海排污口的溯源排查,清理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海域污染治理目标。
近年来,浙江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来自长江径流等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以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为特征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环杭州湾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按照国务院要求,通过七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在3年时间里(从2018年到2020年)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在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以及生态保护修复三大行动中,上述15部门均有任务要承担。其中,在陆源污染治理中,住建部、水利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或有治理任务或有牵头责任。
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海定陆,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施东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以海定陆,加快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海洋环境实时在线监控系统。实施东江、西江及珠三角河网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保障水功能,区水质达标。
水体净化的天然劣势加之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使得渤海海洋环境污染严重。(一)渤海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分析1、陆源污染物入海总量大。陆源污染物是渤海海洋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渤海沿岸工农业发达,污染物排放基数较大。
近年来,渤海水质有所改善,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利用方式粗放,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实施海水养殖污染治理,清理非法海水养殖;实施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推进港口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置设施,做好船、港、城设施衔接,开展渔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实施湾长制,构建陆海统筹的责任分工和协调机制
“因陆源污染物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或者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海事部门调查处理时,应当吸收农业农村部门参加。...“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利等有关部门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排放不合格的,不得使用。非道路移动机械应当接受排气污染检测。
二、控制陆源污染排放(三)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明确入海河流整治目标...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产业在沿海地区布局,依法淘汰沿海地区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或超过总量控制要求的产能。
(三)坚决整治污染排放。1.加强陆源污染控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开展河湖水环境大排查大治理大提升行动,实施入海河流综合整治。强化入海排污口动态监管。加快实施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推进海岛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强调,要加强近岸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推进陆源污染防治。...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严格项目审批,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水十条》对工业园区这一块有明确的规定,到2017年底前,工业聚集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设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逾期没有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完成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018年1月1日起出水水质达到本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主要任务(一)逐步减少陆源污染排放。1.开展入海河流综合整治。(1)对市内入海河流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制定入海河流调查、登记工作方案。根据水环境功能要求,确定水质目标,明确环境质量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