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5.9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32.43吨,二氧化碳排放量15.50万吨,氮氧化合物排放量66.21吨,烟尘排放量19.86吨,节约淡水56.50万立方米。
与传统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3.5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0.2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约40.3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高达10.1万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据悉,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煤23.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0.9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260.51吨,烟尘78.15吨,宛如给川西高原的生态环境披上了一层坚固的“绿色铠甲”,助力当地环境保护事业大步向前
预计年发电量达93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80.85万吨,可减少多种有害气体和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717.02吨,氮氧化合物约1164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64.52万吨,还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
三、废气污染物2023年,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6.53万吨,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3.43万吨,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3.05万吨,集中式二氧化硫排放量0.05万吨。
排放指标显著降低,树立行业标杆改造后,脱硫系统运行稳定,二氧化硫排放指标显著降低,浓度稳定控制在35毫克每标立方米以下,日均值均小于30毫克每标立方米,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该项目旨在提升脱硫效率、降低能耗、杜绝现场无组织排放,确保电解烟气净化主要排放口二氧化硫超低浓度排放低于35毫克每标立方米,为公司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17.85万吨、5523吨、126吨,有效减少大气污染。...项目装机容量750mw,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8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煤6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6万吨。
、二氧化硫排放、烟尘排放17.85万吨、5523吨、126吨,有效减少大气污染。...该项目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宫前乡村山区,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00mw,项目并网投用后每年可以发电210000兆瓦时,相当于七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量,换算成煤炭发电,能够节约标准煤7.35万吨,分别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与相同发电量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约8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460吨、氮氧化物排放量51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239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75亿千瓦时,与传统火电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准煤约26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415吨,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三、废气污染物2023年,全省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89万吨,其中工业源二氧化硫排放量4.12万吨,生活源二氧化硫排放量3.77万吨,集中式二氧化硫排放量0.002万吨。
处理后,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nm。
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可达29.6亿度,每年可节约标煤89.24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8.45万吨、减少烟尘排放68.20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03万吨。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7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不仅为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用能保障,还将发挥显著的生态效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4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23万吨、氮氧化物排放约11万吨。
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1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4.4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3.85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促进阿勒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结构转型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电站建成后主要承担湖南省电力系统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每年可节约发电标煤量42.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3万吨,将为湖南电网和湘东南提供120
项目建成后,每年新增绿电2.17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6.6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4.6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6万吨,助推贵州能源资源优势转化,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生产线nox≤50mg/nm3(年减排nox 170.05吨)、粉尘排放浓度≤10mg/n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nm3,达到《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技术指南》要求。
与传统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72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7.8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35.68吨,对于实现国家和地方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可达27956.16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4064.1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30358.77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23.2吨,对优化当地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大量淡水资源
项目全容量投运后,预计每年可节省标煤约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12吨,对当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为18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约5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52万吨,对增加电力能源供应、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及助力青海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大及深远的意义,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后预计年新增发电量约9亿千瓦时,实现产值2亿元,与同等规模火电相比,预计每年可节约27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72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约161吨、烟尘排放量约2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44
该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产生清洁电能514.36 万度,按照火电煤耗每度电耗标准煤300克计算,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43.08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28.17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54.31
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0.19千克/吨,同比下降10.69%;吨钢颗粒物排放量0.21千克/吨,同比下降7.92%;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0.35千克/吨,同比下降9.36%。
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1吨,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与利用。...项目投产后,预计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1吨,可有效提升新能源场站短路比,在保障场站送出能力的同时,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减少新能源弃电现象,有力提升电网稳定性
项目投运后,预计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约60吨、氮氧化物排放约9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