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提升:零碳供热扩容扩区本供暖季“暖核一号”供热能力进一步增强,总供热面积近1300万平方米,供暖范围覆盖乳山市主城区。该市继海阳市之后,成为全国第二个“零碳”供暖城市。...从2019年首次投运以来,“暖核一号”供热能力不断提升,清洁效益不断放大,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品牌效应不断凸显,成为烟威两地重要清洁热源、核能综合利用主要发展方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核能高地。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彭花娜彭花娜指出,永福股份是a股首家上市的电力勘察设计企业,以“让电力更清洁更智慧”为使命,聚焦新能源、清洁能源、储能、智能电网、数字能源等领域,以卓越的零碳电力系统解决方案
高效服务、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光大淮安垃圾和生物质供热项目为依托,在淮安市淮阴区开展供热业务,并在光伏和风力发电、储能电站、充电桩、环境综合治理等能源环保领域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布局智慧能源产业,建设运营“零碳园区...光大绿色环保在淮安市淮阴区、涟水县、盱眙县总投资额超过23亿,运营业务涉及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固废处置、清洁供热、零碳园区等诸多领域,在国家“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双方在清洁能源深化合作,创造更大机遇和更广合作空间
记者了解到,燃机烟气余热利用项目于2023年12月投运,为北京市新增零碳供热面积约750万平方米。...绿:余热利用激发潜能余热回收技术是建立绿色低碳热源结构的重要途径。燃机烟气余热利用项目为首都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
“三改联动”,实现清洁低碳供热和绿电资源的就地高效消纳与转化,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探索“零碳供热”新路径。...聚焦新产业、新动能,以“解决石家庄中心城区新增供热面积需求”为切入点,提出“风光电+储能+清洁供热”新模式,策划推进石家庄市“源网荷储氢热”一体化示范项目,通过新增新能源装机、新建独立储能电站、实施热源热网
与会代表建议,一是发挥一些地方的资源优势,推动风电项目开发,以及新型储能电站的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应用,实现可再生能源电力全面替代,为打造“零碳园区”提供绿色能源支持。...四是推动采用清洁能源供热系统对传统供热热源进行替代,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水平。五是发挥电网的支撑作用,完善绿电直供的市场机制,建立需求侧响应机制,开展虚拟电厂技术示范。
,累计提供零碳热量901万吉焦,节约原煤消耗8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49万吨,成为了烟台海阳和威海乳山两地清洁供暖的重要保障,开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能源供给新模式。...其中,“暖核一号”是由国家电投自主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能零碳供热技术,是我国首个核能综合利用品牌,极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当前,该工程已平稳运行5个供暖季,圆满完成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全部示范任务
黄海之滨,云台山下,一条银装长龙横卧,轰鸣“龙吟”,源源不断地向石化基地输送“零碳蒸汽”,逐步开启新的能源替代方案,凝聚起建设一流核电工程的强大力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核能的新名片。...经过测试,我们发现蒸汽从核电站到石化基地,温度下降实现每公里约1.5摄氏度,总体来说,保温效果超过预期,输送的蒸汽品质是很好的,不仅能作为热源使用,一部分还直接参与了化学反应。”
:能源新媒 文/温伟)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宝石电气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传统石油石化企业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石油石化企业通过与低碳、零碳的非油气能源的协同作用
项目建成后,每年有480万吨的零碳清洁蒸汽将源源不断地从田湾核电基地输送到连云港石化基地,相当于每年减少燃烧标准煤40万吨,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二氧化硫184吨、氮氧化物263吨,相当于新增植树造林面积...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表示核能综合利用与高耗能行业耦合发展将进一步凸显核能的零碳价值,可以满足高耗能行业多样化的用能需求,可以为高碳排放产业提供脱碳技术方案,支撑国家大型化工基地、大型工业基地建设,与国家关于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部署高度契合
博鳌亚洲论坛注重气候变化、碳减排议题,并关注中国和亚洲电力改革的方向与实践,在今年3月论坛年会期间,论坛研究院与中电联、新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从气候变化和系统优化、政策改革的角度,推出了《迈向零碳电力时代...当然,电力行业主要是向其它行业和居民提供电力使用,并非自用而排碳。
推动核电技术及装备创新应用,搭建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平台载体,围绕“国和一号”“华龙一号”,建设国内领先的核能综合利用示范高地,核电技术及装备创新研发高地,布局核能长距离供热、核能制氢、高品质蒸汽资源转化、零碳能源综合供应区等一批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创新示范工程
近日,中国能建首座近零碳超高层建筑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获批,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项目科技工作设计团队历经多轮模型演练和专家研讨,确定了以被动式建筑设计、高效机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应用、智慧能源与碳管理、柔性负荷与需求侧响应五大技术为支撑的解决方案,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近零碳运行
南方电网报推出栏目——“两化协同”促“两型建设”·零碳之路,聚焦首批近零碳示范区建设亮点,介绍推广其零碳探索经验。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改变电压、控制和分配电能的作用。
,将核能零碳供热的海阳方案有效复制到乳山,开启核能“双城”供热新纪元。...2023年11月25日,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可覆盖乳山主城区630万平方米,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
位于烟台的海阳核电在为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创核能供热“双城”模式。...苏州综合智慧零碳电厂于8月15日接入国网江苏调度控制中心,成为全国首座接受省级电网调度的综合智慧零碳电厂。该项目由江苏公司携手国网苏州供电公司,采用上海成套院自主研发的虚拟电厂技术开发建成。
而氢能供热可广泛利用绿氢资源,进而真正实现零碳供热。...据悉,该项目以居民供热为主,选配2台85kw的氢能供热机组,利用安全有机液储运氢技术,用于加热现状二次网回水,做为补充热源与原有燃气锅炉联合工作,系统综合cop为1.5。
爱旭秉承“为零碳社会带来澎湃动力”的使命,以极致创新驱动零碳能源时代的加速到来。...天津能源投资集团以“四源”,即电源、气源、热源、新能源为主营业务,承担着保障天津市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重任。
搭配定制化储热冷技术解决方案,结合中央研究院先进水储热、熔盐/导热油储热、堆积床储热等分布式储热冷单元及其多元集成化系统,为用户提供清洁、高效、稳定的冷热能源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打造县域清洁供热冷示范标杆,为建设美丽乡村、零碳家庭
同时,项目建设4台750千瓦和3台500千瓦新式谷电蓄热锅炉替代原系统热源部分,并进行制冷储冷改造,助力该园区实现零碳供暖,大幅降低用能成本,提升能源系统安全可靠性。
11月25日,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创“核电厂+政府平台
位于山东烟台的海阳核电在为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延伸到威海乳山市,跨区零碳热源互享成为现实。通过长距离供热管道将热电厂的热能输送到城市供暖,是近年来多地探索的新路径。...大唐集团表示,作为呼和浩特市新增热源点,此次供热改造将有效解决呼和浩特市城区热源结构单一、热电联产比例较低等诸多顽疾,进一步缓解城市空气质量问题,加快推动呼和浩特市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绿色低碳发展。
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亟需挖掘省内零碳能源潜力以满足供能需求。...未来,随着反应堆机组的批量化建设、经济性与民众接受度不断提高、小型反应堆选址限制放宽,可与未来社区、零碳园区建设相结合,逐步推广分布式核能供热,实现绿色零碳、高效智慧的美好愿景。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海阳核电在给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延伸到了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开启了核能“双城”供热新纪元。...事实上,作为一种清洁、零碳、绿色的能源,用核能来供热,是一种解决城镇集中供热、减少环境污染更好的供热方案。核能供暖是否安全,是用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11月25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推动下,我国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国家电投“暖核一号”三期核能供热项目正式投运,海阳核电在给烟台海阳市供暖的同时,供暖区域到达威海乳山市,实现了零碳热源的跨区域互通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