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可转移、可再生的柔性用电资源,排查储能、充电、冷热双蓄、景观照明等用电设备,缺电时期优先调用,不影响、少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用电。三、提升用电稳定水平。...争取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外电力支持,推动省内易县抽蓄、西北郊二期等支撑性电源和独立储能早投产,提升电源侧供应能力。
在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清洁供热/冷项目中,以中央研究院负责储热/储冷核心设备供货的北京宝之谷国际会议中心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为例,通过单罐斜温层水罐进行冷热双蓄供能,实现系统碳及氮氧化物排放降低84%、总用电量中谷电占比提高
国网江苏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充分研究金融园区用能属性,设计了以“冷水机组+电极锅炉+储水双蓄+风冷热泵”技术模式为核心,冬季蓄热、夏季蓄冷的“冷热双蓄”能源站供能方案。
400mwh共享储能项目滨州远凌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滨州北海100mw/200mwh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华润财金新能源(东营)有限公司垦东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调出: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200mw/800mwh冷热双蓄储能智慧能源项目枣庄华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峰城区
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磷酸铁电池储能项目寒亭区天然气分布式能源122兆瓦热电联产项目肥城市盐穴储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网郑城县供电公司临沂杏林(郑中)220千伏输变电工程调出: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200mw/800mwh冷热双蓄储能智慧能源项目大唐青岛燃气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大唐青岛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项目枣庄华金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峰城区
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
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
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
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
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
以“冷热双蓄+火电”为重点,试点城市区域传统电源向综合能源供应站转变。
栾健同志强调,零碳综合智慧能源示范项目立足打造综合智慧能源新业态产业,以零碳、智慧、经济为建设目标,集合了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及储能系统、风光储智能微网、冷热双蓄供能等多项新技术产品应用,对于加快城市能源结构优化及清洁能源替代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从技术角度而言,利用水或者冰作为蓄能介质,基本能够实现冷热双蓄的系统设计,近年来全国陆续已建成不少冷热双蓄项目,从一定程度上亦能证明其技术可行性。
▲核能综合利用+智慧能源项目示意图从技术角度而言,利用水或者冰作为蓄能介质,基本能够实现冷热双蓄的系统设计,近年来全国陆续已建成不少冷热双蓄项目,从一定程度上亦能证明其技术可行性。
三大系统包括地源热泵系统、冷热双蓄系统、污水源热泵;平台为绿色复合型能源网运行调控平台,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提供电力、供暖、制冷、生活热水,以及污水处理等综合数据监测服务。...其中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容量:制热3156kw,制冷7427kw;污水源热泵系统设计容量:制热165kw,制冷115kw;冷热双蓄系统设计容量:制热1885kw,制冷1885kw;配电室系统设计容量:制热1487kw
为服务雄安新区发展,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开发了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简称ciems),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多能流管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电能、地源热泵、再生水源、冷热双蓄等多种能源实时监控,是园区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的
为服务雄安新区发展,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开发了城市智慧能源管控系统(简称ciems),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多能流管理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电能、地源热泵、再生水源、冷热双蓄等多种能源实时监控,是园区综合能源智慧管控的
项目采用“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技术,相比传统供能方式,不仅能实现清洁、高效、经济的冷热暖一体化供应,还能有效减小投资和运营费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在“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国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建设的综合能源项目为这里提供着全天候清洁、高效、经济的冷热暖一体化供应。
项目采用“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技术,有效减小投资和运营费用,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探索未来电网发展趋势,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积极开展直流用电示范试点,“绿能魔盒”直流屋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既不是依靠燃煤锅炉供暖,也不是依靠中央空调,而是采用“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技术,利用电能和土壤、生活污水的能量转换,为园区提供冷热源和部分生活热水供应。
“我们采用了‘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技术,利用电能和土壤、生活污水的能量转换,为园区提供冷热源和部分生活热水供应。”...在监控室里,记者看到了ciems系统的后台,该系统对电能、地源热泵、再生水源、冷热双蓄等多种能源实时监控,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ciems系统详细记录了园区内各种耗能的数据,还可以自动生成能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