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芜湖市、六安市系统化全域推进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三、加快转型发展,推动建筑业提质扩量增效6.提升建筑业市场竞争力。...探索“策划+融资+运营”“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等模式,推动城市片区化更新和项目建设,指导合肥市推进全国城市更新行动示范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展区:海绵城市设计规划、试点城市(区县、项目)建设开发与整体解决方案;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屋面虹吸排水系统、地面雨水排放系统、同层排水系统;城市内涝解决方案、智能水务、智慧管网建设、水质监测技术
,联合安质监部门开展施工现场质量巡查和竣工验收监管,参加项目交底和竣工验收,对辖区内不少于50%项目开展专项施工检查;压实运维单位责任,保障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鼓励开展海绵城市项目监测试点,加强建成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跟踪
100%;全区面积4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聚焦系统网络优化、道路景观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市民慢行出行比例。7.加快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一大会址·新天地”实践区低碳试点建设、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工作。
获批建设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生态文明建设、健康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全域数字化转型等工作获国家部委表扬推广,市财政局、水利局、市场监管局等获评全国先进。
济南,作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曾先后开展低碳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行动,奋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示范标杆,以美丽环境激活美丽经济。
结合城市特色,强化城市设施与自然生态的衔接,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和韧性城市建设,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到2030年,中心城区80%以上面积将达到海绵城市要求。
100%;全区面积4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聚焦系统网络优化、道路景观设计、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市民慢行出行比例。7.加快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一大会址·新天地”实践区低碳试点建设、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创建工作。
(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委、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相关区政府)(三)全力推进重点地区海绵城市建设。到2025年底,本市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持续推动实施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和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等多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累计推广2300万平方米,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二、坚持创新开发理念,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大面积推广“取热不取水”“零排放”的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热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2500万平方米以上,向北京、河南等地推广超过500万平方米,为北方城市清洁供暖贡献了西咸样本
持续推动实施了建筑小区、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和河湖水系综合治理等多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累计推广2300万平方米,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二、坚持创新开发理念,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体系不断完善在全国率先大面积推广“取热不取水”“零排放”的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热技术,在全省推广面积2500万平方米以上,向北京、河南等地推广超过500万平方米,为北方城市清洁供暖贡献了西咸样本
倡导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全面贯彻到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出让、方案设计、建设施工等规划建设全过程。增强气候韧性,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杨浦滨江、大创谷等重点功能区的城市更新推进中,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打造城市更新循环利用示范项目。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开展建筑废弃物循环再生利用试点项目建设。
;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城市内涝治理工程、城市管网改造、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县城绿色低碳工作,主要包括绿色低碳试点城市(片区)可再生能源应用、光伏建筑应用、超低能耗建筑、碳排等内容。
推行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全国9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气候韧性有效增强。(二)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建设重点装备制造业、重点原材料行业等“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重点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一)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推行绿色低碳设计理念,全国90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气候韧性有效增强。(二)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建设重点装备制造业、重点原材料行业等“双碳”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重点产品碳足迹基础数据库。四、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稳步推进(一)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6月24日,财政部下达2024年城市管网及污水处理补助资金预算,资金预算41亿元,用于支持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7月5日,财政部下达2024年农村环境整治资金(第二批)预算,资金预算20亿元,本次下达资金包含2024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资金额度的70%。
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开展曲靖市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到2035年,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三、加快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壮大经济之美(六)构建科学有序国土空间格局。
加快建设城市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水平。(七)推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城乡规划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规划建设方式,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九江市完成第一批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萍乡市完成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萍乡、南昌、新余3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通过验收,景德镇市完成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赣州市完成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
人居环境领域,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建成区的33%区域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16个区均推进海绵城市市级试点;绿色生态空间持续拓展,森林覆盖率达到18.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0平方米,公园数量达到670
90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各地认真落实工作要求,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机制。...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海绵城市建设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清单》中总结了地方在工作组织、统筹规划、全流程管控、资金保障、公众参与等5个方面的探索实践。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可渗透面积占比达到50.5%。
完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装机容量44兆瓦,新建公共机构屋顶光伏覆盖率达到50%以上;完成新建装配式建筑880万平方米(其中装配式住宅建筑占比40%);新增海绵城市建设达标面积
3.海绵城市建设项目。4.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工程项目。5.历史名村名镇保护项目。6.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存量资产盘活项目。(七)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1.生态环境系统整治项目。...(六)新型城镇化1.结合水、电、气、污水、垃圾、停车场、信息网络、分布式能源、城市公共交通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内容策划实施的市政公共设施提升建设项目。2.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着力构建重点城市流通网络,建设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新增支持10个城市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不断畅通物流网络。新增支持15个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增强城市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