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爱因斯坦方程e=mc2,每对融合的氢原子核都会产生一个较轻的氦原子核和能量爆发。氘很容易从海水中提取,而氚可以从地壳中的锂中提取。...在反应堆内,氢气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以至于电子从氢原子核中剥离出来,形成所谓的等离子体——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云。磁场将等离子
在这些星体核心的超高温和高压下,氢原子核相互碰撞,聚合成更重的氦原子核,并在此过程中释放巨大能量。...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原子资料与核子资料图表》杂志上。
以后的研究证明:射线是粒子(氦原子核)流,射线是粒子(电子)流,统称粒子辐射。类似的还有中子射线、宇宙射线等。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称为电磁辐射。 类似的还有x射线等。...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个铀-235原子核,能引起新的裂变。
钍是元素周期表上含量较高的一种元素,类似于铀,钍的各种同位素是不稳定的,这意味着该元素可以释放出粒子氦原子核而发生衰变反应。...钍与铀的一个关键区别是,铀可以被挤压到一个小空间发生链式反应,而钍不是这样的,钍-232需要一个中子来轰击其原子核,这样其可以转化成为铀的一种同位素铀-233(发生裂变反应)。
icf的原理是在极短时间内加热和压缩微型靶丸,将靶丸中的氘-氚燃料压缩到聚变条件,使氘氚原子剧烈碰撞,产生氦原子核和中子,同时释放大量能量。icf的实现方案包括,直接驱动、间接驱动、快点火等。
接下来的二十年,一个又一个的理论困难被解决,到1939年,德国科学家贝特等人提出了完整的机制:氢核通过质子-质子链反应和碳-氮-氧循环反应,聚变成氦原子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太阳中微子在他的探测器中每4天产生一个氩气原子,在615吨液体中捞个原子,比渤海中捞一根针还要难。他通过吹氮气的方法,将这个原子捞出来。
爱德华兹受到泰勒-威尔逊所用方法的启发,利用1.8万伏特的高压电使真空容器里的带电粒子相撞,使得氘原子核在高温下聚变成为氦原子核。专家小组在教室辐射控制区域观察了实验过程。
与之相反,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由两个氢原子核合为一个氦原子核的聚变反应而产生。...只是,所有原子核都带正电,它们之间越接近,静电斥力也就越强,完成聚变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克服这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