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强化嘉陵江流域重要水生态空间管理,加强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综合考虑大气区域传输规律和空间布局敏感性等,强化分区分类差异化协同管控。
为了进一步加强水环境保护,提高公众和企业对涉水环境问题的认识,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公开发布10个涉水领域的环境违法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工业废水超标排放、逃避监管、暗管直排等多个方面。
(一)工业园区专项监测1.监测范围在省工信厅认定的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涉 vocs 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以及氮氧化物(nox)排放量较大的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开展监测,名单详见附表1。
指导有积极性的工业园区编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组织已获得命名的生态工业园区完成年度自评报告,并上报生态环境部。三、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行动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
加强长江、淮河、巢湖等重点流域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规范化管理,深入排查整治污水直排问题。组织实施引江济淮工程治污项目,强化水质监测,优化水资源调度,保障生态流量。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基本目标: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36.8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高于82.1%;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比例82.5%以上,劣v类比例保持为0;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4月12日,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公布2023年度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单,详情如下:关于公布2023年度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典型案例名单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落实《
在涉及耕地保护、工业园区、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范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充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以环境属性为基础(如大气基于公里网格的控制单元,水环境基于流域控制单元等),充分体现了污染物传输流动性、管理需求与管理基础,宜粗则粗、宜细则细。
各相关区落实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环境管理主体责任,组织专业机构提供“环保管家”服务,对辖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企业开展环境诊断和评估,建立问题清单并持续推进整改,提升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环境治理和管理水平
各相关区落实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环境管理主体责任,组织专业机构提供“环保管家”服务,对辖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企业开展环境诊断和评估,建立问题清单并持续推进整改,提升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环境治理和管理水平
,智慧城管等;其他环境产业:工程技术装备、工程公司、工业园区科研机构、环境管理/评估与服务五、参会单位权威部门---环保局(厅)发改委、建委、经贸委、设计院、规划局、水利局、水务局、水业协会、电力局、市政公司
按照2020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城镇(园区)污水处理环境管理的通知》等要求,依法明晰并压实各方主体责任,推动各方履职尽责,强化环境监管,确保园
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建立能源管理制度,实现温室气体排放不新增。3.加强水环境保护。...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位于内蒙古托克托工业园区,厂区占地面积为79790平方米。项目设置耐火材料生产线一条,主要建设跳汰洗选区和煅烧区,规模为年处理煤矸石27万吨,年产耐火材料20万吨。
《工作方案》强调,要加强组织协作,做好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与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排污许可等工作衔接,统筹相关部门在污水管网维护改造、园区循环化改造、化工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资金
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建成1703座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解决污水管网不完善、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752个。存在环境问题的1164座尾矿库中,1054座完成整改,及时消除了一批环境风险隐患。
还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利用“帮惩两手”,加强工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在热心帮扶园区及入驻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强化执法监管。...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治理形势、近期主导产业发展及其产生废水的情况,兼顾园区及周边环保设施建设情况,统筹区域、流域的水环境治理,严格论证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布局、形式、规模和工艺,科学规划设计。
2022年3月,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重点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啤酒废水协商排放的具体流程和要求按照“先立后破、自愿公平、试点推进、加强管控”的总体思路稳步推进。
在长江、黄河等流域和重点饮用水水源地周边,重点河口、重点海湾、重点海水养殖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聚焦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行业,选取一批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导则》提出地方应基于当地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针对不同的水产养殖类型,如针对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封闭式养殖和开放式养殖,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鱼类养殖和贝类养殖等不同类型,分别明确管控方式。关于分区。
针对浙江省新污染物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在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衢州市、台州市各确定至少1个重点工业园区(企业)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建设,以探索成熟适用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新污染物减排及治理技术模式和监管模式
探索开展“一企一库”(重点工业企业、尾矿库)和“两场两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等污染源周边地下水的新污染物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以及地下水环境管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
依托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完成544个企业地块与7个工业园区土壤与地下水调查,共采集土壤样品1765个,地下水样品378个,初步掌握重点行业企业地块潜在环境风险。污染源头得到基本管控。...地下水环境管理基础较薄弱,现有规范监测井数量少且无法满足生态环境监测需求,水文地质等关键地下水信息尚未实现跨部门共享应用。
探索开展“一企一库”(重点工业企业、尾矿库)和“两场两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等污染源周边的地下水的新污染物环境状况调查、监测和评估,以及地下水环境管理数据和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地下水新污染物环境调查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承担单位应使用东莞市土壤及地下水环境管理系统完成调查全过程监管各阶段填报工作。...焦化、电镀、制革、印染、造纸、医药制造、铅酸蓄电池制造、废旧电子拆解、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从事过火力发电、燃气生产和供应、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市政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处置等活动的用地
一批实现雨污管网可视化、环境管理智能化、问题发现精准化的省级重点工业园区也如雨后春笋...“自2018年这项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浙江已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工业园区760个、生活小区11154个、镇(街道)999个,63%的县(市、区)完成建设任务,拉动有效投资600亿元以上。”
三是继续以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研究建立园区水环境风险防控监管体系,开展初期雨水污染控制研究;构建工业园区工业废水特征污染物监管体系,深入开展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运行、达标排放等情况分析,推动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到2025年,力争推动30家左右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规划》时表示,《规划》立足黄河流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共提出七方面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