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能电气正以“真液冷”和“构网型”技术持续领航储能赛道,目前全功率段组串式pcs和集中式pcs均配备上能电气第二代增强混动式构网技术,以十大核心功能支撑电网全栈稳定,为发电侧、电网侧、配网侧及微电网全场景应用注入新活力
南瑞继保专业从事电力控制保护研究,对电网稳定运行有深刻理解,已深耕构网型技术、储能“黑启动”技术数十年,早在2018年,南瑞继保就已经有“黑启动”功能项目的成功应用。
在储能领域,上能电气已实现全功率段集中式pcs和组串式pcs的构网型技术全覆盖,可满足不同国家的构网标准,主动支撑电网全栈稳定。
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全钒液流”混合储能方案和构网型技术路线,是云南省第一批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云南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构网型技术的推广。
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全钒液流”混合储能方案和构网型技术路线,是云南省第一批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将进一步推动云南新型储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和构网型技术的推广。
实施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配电网高质量发展、新一代煤电升级等专项行动,推进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算电协同等新技术新模式试点。加强新型储能试点示范和调度运用。
近期,国内外多个构网型储能电站陆续并网,令构网型技术再次高调进入公众视野。
当下,构网型储能技术越来越成熟,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应用潜力巨大。...4月11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分论坛活动中,科华数能以《大规模储能电站构网型技术探索》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深入剖析了行业现状与构网型储能技术进展及使命,重点分享了其先进的液冷簇级 pcs 系统解决方案和众多成功的项目实践
拥抱「大」时代,上能电气正以“真液冷”和“构网型”技术持续领航储能赛道,加速推动大容量储能系统向更高效率、更强可靠性进阶。...「大」升级:构网型震撼集结作为大功率储能市场的引领者,上能电气为观众带来覆盖组串式和集中式多种技术路线的5mw~6mw+储能系统解决方案,赢得热切瞩目。
作为"构网型变流器通用技术规范"和"电化学储能构网型变流器技术规范"两项国家标准的核心参编单位,上能电气将继续以构网型技术为基础,不断深耕产品创新研发,提升全球市场服务能力。
2024年,西藏共规划建设构网型储能容量60.8万千瓦/252.2万千瓦时,四川成都电网侧构网型静止无功发生器项目在2024年6月底正式投运。构网型技术也已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落地应用。
针对日益增长的长时储能需求,科华数能以构网型技术和液冷储能技术为基础,对ems、pcs、消防系统等进行全面升级,将储能系统性能提升40%以上,更以温差小于2℃的极致控温能力和顶部出风的架构设计
未来,上能电气将持续聚焦新型构网型技术,深化技术研发迭代,全面提升全球市场服务能力。...,以卓越高效的构网型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内建成多个标杆型项目。
在此背景下,具备更强电网支撑能力和自主调节能力的构网型技术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虚拟同步机技术作为最主要的构网型储能技术,早已经过了大型工程验证,可以真正有效提升系统稳定性。
但是构网型储能,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一定的能量储备,本身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所以在另外的技术及风险,要持续进行攻关。构网型技术,为构建超高比例的新型电力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其中,二期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电站按照构网型设计建设,实现了构网型技术在“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首次成功应用,开辟了构网型技术在提升特高压直流送端新能源电力系统短路容量、改善系统转动惯量的全新应用场景
作为改善源网短路容量和转动惯量缺失问题的创新型方案,构网型储能正式迈向发展快车道,天合洞察市场前沿,前瞻性布局先进技术能力,近期基于自研自制储能系统完成黑启动及构网型储能实证测试。
企业要以电力服务商思维,普及支撑电网的构网型技术和产品、提高预测精度、需求与发电曲线拟合度、发电与负荷匹配度,以及交易策略优化和灵活调节能力。价值聚合,多种电源发挥合力。
《意见》提出推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积极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推进构网型技术、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和智能微电网、算电协同等新技术新模式试点。
该储能电站选址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下金厂村,规划建设容量为 100mw/200mwh,采用“磷酸铁锂技术+全钒液流”及“构网型”技术路线。
9.打造云南海南省域新型电力系统示范10.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话语体系·推进“十大技术”应用1.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技术2.智能微电网技术3.构网型技术4.大规模新能源调控技术5.车网互动技术6.虚拟电厂技术
以价值驱动,为工商储全生命周期赋能2025年2月10日,八部门联合印发实施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突破基于指令跟踪、平滑出力等多种模式的调度策略优化技术、多设备协同优化控制和构网控制技术
项目形成一套可推广的低成本、长寿命、强支撑能力的构网型混合储能模式,形成不同构网技术路线经济评估方法与技术方案,并通过国内首次混合构网型储能短路实验,助力集团构网型储能技术体系建设,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新一代构网型产品覆盖集中式和组串式多种技术路线,全系列配置跟网控制、构网控制和离网控制三大模式,以适应全球各地区的复杂并网环境和运行工况,主动支撑电网运行,为客户带来更多稳定的项目收益。
06采用构网型技术· 具备主动惯量响应与频率支撑的核心功能,以及孤岛运行、黑启动、并离网切换等不同于常规机组的新功能,在深远海场景具备极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