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是我国除火电行业外的高排放行业,碳排放量大、碳排放强度高、高碳锁定效应强。...组织开展政策宣贯和能力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完善内部碳排放管理制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钢铁、水泥和铝冶炼企业迫切希望尽快纳入,特别是碳排放管理水平高
作为电力受端省份,广东省内煤电建设运行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也可能推高碳排放,其转型发展具有典型意义,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4年1月1日起,广东按国家规定(即每年每千瓦100元)实施煤电、气电容量电价,从实际执行效果看,大幅缓解了广东煤电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
绿电直连模式下,用户直接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避免了传统火电带来的高碳排放,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推动各国 “双碳” 目标的实现。...据测算,一个大规模的绿电直连项目,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吨甚至上百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2.降低用电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对于用电企业而言,绿电直连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数据管理、搭建碳资产管理体系等方式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为参与全国碳交易打好基础、储备能力。...《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规范交易活动、保障数据质量、惩处违法行为。
2024年购买绿电、绿证约4.1亿度,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21.8万吨。...同时,也在采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高碳能源,以满足监管对钢铁企业的要求,并改善公司用能结构,降低公司能源开支。通过外购绿电,建设光伏发电机组、储能系统与风力发电项目,促进绿色能源应用。
德力西电气通过能源管理部署光伏发电,既降低能源成本又减少碳排放,验证了创新模式对资源投入的优化作用。...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对于制造业而言,绿色可持续发展必然经历从高碳到低碳再到零碳的转型过程,企业越早投入越能提前受益并增强创新动能。任何转型本质上都是自我升级迭代,必然伴随变革阵痛。
此批国家标准重点针对以往企业碳排放核算“边界不清、难以互认”的问题,对“算什么、怎么算”提出统一要求,明确各行业核算边界、排放源识别、活动数据采集及排放因子选取等规则,为企业精准计算与报告碳排放构建了规范化路径
根据实时记录的用电量及对应碳排放数据,企业可迅速锁定高碳排放环节,为工艺优化和设备升级提供依据。...该企业能源工程部经理郑海明表示,企业主要从事电子材料、智能装备生产,厂区内的电力消耗占据了碳排放的大部分比例。
政策层面:进一步完善碳市场机制,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如碳税优惠、绿色金融、技术创新补贴等,降低企业减排成本;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提高碳价水平,增强减排激励;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监管,确保碳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企业侧可依据碳表数据,直观掌握各生产环节的用电碳排放情况,针对性调整生产策略,优化设备运行方式,进一步降低碳履约成本。...国网蚌埠供电公司组建专业“碳计量攻坚团队”,定制优化“一企一策”方案,不断完善碳计量技术,提高碳排放监测准确性,推动在汽车零部件制造、新型材料等重点行业打造标杆案例。
具体包括:年能耗量1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万吨以上的工业企业295家、航空运输企业6家;年能耗量5万吨标煤以上或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10万吨以上的水运企业16家;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万吨以上的单体数据中心
短期内以“单位 gdp能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双控举措为抓手,压减高碳排放行业产能和产量。...三是固碳侧:建设碳足迹监测追踪系统,实现碳生产、传输、消费全链路的追踪监测分析;进行碳排放与碳达峰趋势分析,以及区域及行业碳排放全面监测追踪。
新改扩建“两高一低”项目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新改扩建“两高一低”项目要严格落实国家、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
鼓励火电企业通过改建大容量机组,降低发电煤耗,同时通过开展碳捕集利用改造等技术,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强度。原则上不再新增自备煤电机组,支持自备燃煤机组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规划环评以及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区域污染物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要求,依法叫停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中心副总经理王勃霖说,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跟踪记录,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用能和碳排放的高效管理,找到节能降碳的发力点和减排路径。
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中心副总经理王勃霖说,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进行跟踪记录,帮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用能和碳排放的高效管理,找到节能降碳的发力点和减排路径。
对企业实施碳排放水平、碳利用效率等情况对标,形成全市38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的立体“碳画像”。...针对企业反映的“自身碳排放底数不清,其所在地、所在领域、所在行业的碳信息及现状不明”等问题,2021年,在全国首创“工业碳效码”数智平台,归集5大类、39种能源品消费数据,创新构建工业碳效智能对标体系,
,推进省级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和碳足迹标识体系建设,通过碳足迹数据分析,找准产品生产高碳排放环节,为企业降碳提供支撑,探索碳足迹应用场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带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开展关键碳排放监测数据质量提升、计量测试和评价技术研究;加快碳排放量直测等关键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制重点行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检定和校准等技术规范;提升碳计量服务能力和水平。
届时,这项机制将显著提高高碳产品的进口成本。制造业是湖州gdp的重要支柱产业。...借助工业碳效码,湖州的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自身的碳排放情况,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减排策略,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能够灵活应对日益严格的国际环保标准。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省、市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产能置换、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2024年,在产钢铁企业全面完成创a;到2025年,a级企业数量稳定增加,重点行业环保绩效水平显著提升。加强钢铁、焦化等行业co深度治理,积极推广先进治理技术应用,减少co排放。
选择工作基础好、产业集中度高、产品优势明显、降碳潜力大的城市、行业、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推进省级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和碳足迹标识体系建设,通过碳足迹数据分析,找准产品生产高碳排放环节,为企业降碳提供支撑,探索碳足迹应用场景
(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能源局、省工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四、加强企业节能降碳管理(八)实施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执行国家出台的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规则标准,按需制定一批省级标准。
“自2021年‘电力看双碳双控’板块上线以来,我们每日向海淀区生态环境局提供区域内重点企业碳排放预警参考,构建了‘电碳、电能、产电、产能、产碳’分析体系,逐类分析电碳排放、气碳排放、供冷供热碳排放等情况
2.项目碳排放测算与分析评价2.1碳排放源识别碳排放测算边界应以企业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核算单位为边界,测算与固定资产...(四)加强高碳排放项目碳排放监测管理年二氧化碳排放量50万吨及以上的新上项目,原则上须同步建设碳排放在线连续自动监测系统(cems),配备碳排放计量器具,加强碳排放监测、分析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