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中,iet对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会员中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人物,例如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先生。目前,iet在全球150个国家拥有近十六万八千会员。
在陷入一片绝望之时,1966年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奠定光纤通信基础的重要论文,指出:光导纤维的高损耗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中所含杂质引起的,如果降低材料中的杂质含量,便可极大地降低光纤损耗
50年前,华人科学家高锟发表《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首次系统性提出了用光导纤维传输通信信号的理念,被誉为光纤之父,40年前(1976年),中国研发出第一根光纤;30年前(1986年),中国第一家光纤企业西古光通成立
在几乎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英国标准电信研究所的华裔科学家高锟(kao k. c.)博士(图2)于1966年发表了一篇奠定光纤通信基础的重要论文,他指出:光导纤维的高损耗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中所含杂质引起的
二、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现状自从1966年华裔科学家高锟首先提出了用玻璃纤维传输光信息,奠定了光纤通讯和光纤传感技术的理论基础,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的d.b.keck,a.r.yynes等人率先制造了低损耗
2009年,高锟博士因发明光纤通信而获得nobel(诺贝尔)奖金。此时,在美国的高锟已患老年痴呆症,不能回答记者的问题。...2016年是高锟提出采用光纤通信的50周年纪念,特写此文作为回顾纪念,特别是回顾中国光纤通信的发展。
本次论坛旨在纪念我国光纤之父高锟博士发表光波导原创性理论50周年;顺应联合国宣布国际光年的形势,回顾中国光纤通信前5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探讨未来的发展之路!
1966年,高锟先生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题为《用于光频的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研究论文,开创性地提出了利用石英玻璃制作光学纤维(简称光纤)并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一场划时代的通信方式得以诞生,对人类信息社会产生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和georgea.hockham首先提出光纤可以用于通讯传输的设想,高锟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自从光纤被提出用于通讯后,已经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华人物理学家高锟获得光纤之父荣誉,证明了中国人血脉里流传的聪明才智,到如今,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除了满足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厂商们还积极走向海外,寻求更大的突破。...中国从武汉邮科院拉出第一根光纤,到高规格组建西古光通、长飞等第一批合资企业,再到江浙沿海民营企业的崛起,已经走过近四十年历程。
英、美籍华人高锟发明的利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的革命,高锟光纤之父美誉传遍世界。直到现在,光纤仍方兴未艾。应用即价值。
9月2日,第16届中国国际光电博览会在深圳开幕,通鼎光电副董事长李龙勤在博览会期间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介绍了通鼎参加本次博览会的主要情况,分享了他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最新看法,畅谈通鼎未来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1990-区域网路及其他短距离传输应用之光纤,2005 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直接到家庭,2009 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光纤发明,1966-华裔科学家光纤之父高锟预言光纤将用于通信。1970-美国康宁公司成功研制成传输损耗只有20dm/km的光纤。 1977-首次实际安装电话光纤网路。
47年前高锟博士发表论文《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时,只是预测到光纤衰减降低到20db/km时将可用于通信,难以预测到光纤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2009年,高锟先生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意味着光通信技术再次站到了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引起了全社会更高度的重视。
高锟的设想被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为此,他不得不担当起一个布道者的角色,四处拜访玻璃工厂,宣扬他的理论。...四年后的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corningglass)根据高锟的设想,花费3000万美元用改进型化学气相沉积法(mcvd法)制造出当时世界上第一根超低耗光纤,得到30米光纤样品,首次迈过了20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