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pm2.5平均浓度连续3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劣ⅴ类水体实现清零,黄河继续保持ⅱ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黄河(东营市段)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总氮管控、入海排污口整治监管等重点任务,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9.2%,秦皇岛北部湾区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秦皇岛港湾区、沧州南部湾区—黄骅港段获评全国第三批美丽海湾。...,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降至4.141、同比改善5.7%,全省pm2.5平均浓度为3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优良天数267天、同比增加22天,重污染天数5天、同比减少7天。
加快完善全省“江河湖海”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格局,削减近岸海域污染物,推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80%,力争有条件的县级市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沉着应对、综合施策,坚持按月调度、按季推进经济运行,全面落实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着眼扩大有效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保障改善民生、提升服务效能,出台“33条”增量政策;坚持“小切口
pm2.5浓度改善5.18%,优良天数增加22天,国控地表水优良率优于国家目标,近岸海域水体优良率全国前三。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成效明显,中央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四年优秀。
水环境质量方面,2024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首次超过9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83.7%,提前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聚焦“三个明显改善、三个基本消除、三个有效保障”集中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三个明显改善”是指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水
实现空气质量全域改善,协同推进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和珠江口近岸海域系统保护,共建美丽海湾,建设“无废湾区”。(四)推动长江流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带。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共治,优化高水平保护机制。
实现空气质量全域改善,协同推进珠江三角洲河网区和珠江口近岸海域系统保护,共建美丽海湾,建设“无废湾区”。(四)推动长江流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带。稳步推进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生态共治,优化高水平保护机制。
近岸海域方面,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工业用海区、港口区、倾倒区、排污区等开发利用强度较高,以及水动力条件较差、水质超标、生态破坏较重和存在重大风险源的海域。
实施涛雒镇部分河道及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工程2个项目,改善项目区域内养殖用水管线乱建、养殖尾水乱排现状及河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对涛雒镇渔业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
实施涛雒镇部分河道及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工程2个项目,改善项目区域内养殖用水管线乱建、养殖尾水乱排现状及河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对涛雒镇渔业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减少,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进,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标,省控重点河流水质达标率100%,其他河流入海断面全面消劣,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
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水十条”在重点强调全面控制污染源管理的同时, 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实施涛雒镇部分河道及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工程2个项目,改善项目区域内养殖用水管线乱建、养殖尾水乱排现状及河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对涛雒镇渔业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
实施涛雒镇部分河道及海域生态修复工程、海水养殖尾水集中处理工程2个项目,改善项目区域内养殖用水管线乱建、养殖尾水乱排现状及河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达到对涛雒镇渔业养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目的。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创造了历史新高。另外,我们身边的生态越来越美了。...北京的改善就更加显著了,我们过去讲“apec蓝”“阅兵蓝”“冬奥蓝”,实际上“北京蓝”已经渐成常态。我们身边的水越来越清了。
,近岸海域水体水质全部达到第四类以上,其中水质优良(一、二类)面积比例达到95.70%。...全市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稳步提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控制在81.80%以上,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控制断面;近岸海域水体质量稳步提升
(三)重点海域综合治理。以渤海近岸海域为重点,包括海水养殖环境整治、入海排污口及直排海污染源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亲海岸滩环境整治、海洋垃圾处理、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美丽海湾示范建设等。
(二)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底线到2025年,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重要河口海湾水质稳定好转,鉴江半岛—黄岐半岛东部海域湾区、长乐东部海域湾区建成美丽海湾,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不低于85%(国控点优良水质面积不低于
会商意见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方向不变、目标不降、力度不减,加力加劲改善近岸海域特别是重点海域水质
涉及的方面包括污染严重水体、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地下水污染、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等。...“水十条”在重点强调全面控制污染源管理的同时, 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上升12.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面积比例为7.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
协同推进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近岸海域环境整治。...到2027年,白洋淀水质保持ⅲ类,全省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国家要求,美丽河湖、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
协同推进陆海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近岸海域环境整治。...到2027年,白洋淀水质保持ⅲ类,全省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国家要求,美丽河湖、海湾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5年,“人水和谐”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基本建成。(七)持续推进土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劣四类水质比例为7.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等近岸海域,环渤海地区部分入海河流总氮浓度仍然偏高
ⅲ类,力争2024年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无机氮浓度控制在1.23mg/l以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定期评估、动态更新调整。(三)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