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60年代德国首座商业核电站投用以来,该国反原子能运动就从未停歇,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是激发了民众对核安全的担忧,也推动了以“环保、和平、反核”为政治原则的德国绿党的发展。...他说,德国民众“恐核”心理由来已久,主要的反核政党绿党的立场又较为坚定,且已担任执政党总计十余年。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出于安全考虑,核能在欧洲失宠,促使德国立即关闭了六座核电站,并逐步淘汰其它的反应堆,最后三座核电站于2023年4月关闭。...然而,欧盟国家在是否推广核能问题上仍存在分歧:有两个根深蒂固的阵营——一个是法国,认为核能扩张至关重要,另一个是反核国家奥地利和德国,他们希望重点放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上。
特别是2020年欧洲能源危机以来,法国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放弃核电削减计划,并通过了《加速核能发展法案》以促进核电复兴,这使得法国与德国、丹麦等欧盟反核国家分歧加深。
然而,反核人士提到安全问题,而且核反应堆的昂贵投资可能会分散人们对建设太阳能和风能等其他技术选项的开发。2015年,一位评论员甚至将倡导核能称为一种新形式的“气候否认主义”。...到2040年代,预计退役的核电设施将多于投入使用的核电设施。cop28上的最新承诺不仅试图扭转这一趋势,还试图大幅扩大核电应用。但多位核专家表示,将目标定为提高两倍几乎肯定是无法实现的。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全球反核舆论下,法国曾试图降低核电比例,前总统奥朗德提出到2025年将核电发电量占比降至50%,现任总统马克龙在2018年宣布,到2035年将关闭14座核电站。
危机之后的道路在德国,能源转型(energiewende)的故事始于20世纪80年代,基于公共知识分子(如罗伯特·荣克和卡尔·弗里德里希·冯·魏兹赛克)对环境危机的分析,绿党(die grünen)推动的反核活动...1974年,时任法国总理的梅斯默宣布了一项庞大核电计划,后被称为“梅斯默计划”。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100%的核电。
但此后由于接连出现严重的核电事故,日本社会对核能利用的看法随之变化。随着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日本反核运动迎来高潮。...此后,围绕日本核电接连爆出的一系列丑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对核电的反感情绪。尽管日本政府自千禧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民众对核电的信心,但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最终让日本社会对核电的信任彻底崩盘。
但此后由于接连出现严重的核电事故,日本社会对核能利用的看法随之变化。随着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日本反核运动迎来高潮。...此后,围绕日本核电接连爆出的一系列丑闻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社会对核电的反感情绪。尽管日本政府自千禧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民众对核电的信心,但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最终让日本社会对核电的信任彻底崩盘。
日本福岛核泄漏发生后,德国民众的反核情绪达到顶峰,德国政府随即决定在10年内关闭所有核电站。...自上世纪50年代商用发电的核电站出现以来,欧洲针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从未停止,质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核电厂事故;二是核废料造成的核污染。在德国,反核运动持续发生。
相比而言,核电产业发展只有60多年,而且经常受各种反核运动和核电站事故冲击而声名狼藉,因此,核电早早就被排除在能源转型的选项之外。...国际能源署(iea)提出,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到2050年翻番,才能实现净零碳排放和能源独立的双重目标。德国核电站曾一度被誉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数量多且密集,为此德国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力出口国之一。
核电供应虽稳定,且在加州有不到10%的份额,但民众的反核行动使其发展受阻。
核电供应虽稳定,且在加州有不到10%的份额,但民众的反核行动使其发展受阻。
核电供应虽稳定,且在加州有不到10%的份额,但民众的反核行动使其发展受阻。
核电供应虽稳定,且在加州有不到10%的份额,但民众的反核行动使其发展受阻。
德国在过去十年里关闭了许多核电站,同时修建了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现在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德国不得不燃烧更多的煤来保持电力供应。我不是一个绝对反核电的人,但我对原子能有怀疑。...美国核电制造商西屋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弗拉格曼(patrick fragman)表示,该行业必须“摆脱数十年来许多国家渲染核电危险的公众舆论洗脑”。
2022年4月30日是纽约提前关闭“indian point 3”核电机组一周年纪念日。多年来,纽约科莫政府和反核组织一直要求关闭纽约核电,声称其将被可再生能源和效率的进步所取代。
连科技强国日本都难以避免重大核事故,让德国内部争论了几十年的挺核派与反核派迅即达成了...3月4日,位于乌克兰的欧洲最大的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突然发生大火,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安理会为此紧急召开会议讨论。
反核运动于1970年代在德国开始,彼时当地组织了反对建造核电站计划的抗议活动。1975年,2万多名抗议者占领了位于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一座核电站的建筑工地,并设法使其停止了建设。
11年前,地震和海啸袭击了日本北部的福岛反应堆,造成震惊世界的核灾难,因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反核”浪潮。...在碳减排和能源供应短缺的双重背景下,长期占据道德高地的欧洲国家,对核电的态度发生了较大转变。欧洲对核电重启发出积极信号,能带动全球核电产业的再次复兴吗?
经过多年来在多个地方对核电站项目的抗议,再加上1979年三里岛(美国)事故和1986年切尔诺贝利灾难,反核运动导致1989年后德国没有建造新的商业反应堆。...德国能源转型以及气候保护理念的起点是反核运动和20世纪70年代末绿党的崛起。随着对核能的反对和对绿党的支持的增加——导致他们在1998年当选政府——公众对环境和气候保护的意识也随之提高。
近年发生的广东江门“反核燃料厂事件”、江苏连云港“反核废料事件”等说明民用核设施的“邻避效应”依然严峻。公众对核电的理解及支持已经成为核电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
首先是来自欧盟内部的“反核”声音。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后,多国对核电安全产生了质疑,德国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早早宣布将尽快淘汰核能,并一再呼吁欧盟各国放弃核电。
韩国政府试图出口更多的核电站来挽救因政府的反核政策而即将崩溃的核电产业。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可以通过与韩国合作控制中国和俄罗斯,这两国正在加强在该行业的伙伴关系。”
根据《核动力厂营运单位核安全报告规定》第二十二条“(三)违反核动力厂运行限制和条件的操作或者状态”,该事件被界定为运行事件。整个事件过程中,反应堆处于安全状态,三道安全屏障保持完整,无放射性释放。...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乏燃料水池一个表面辐射剂量监测仪表不可用时间超出运行技术规范要求运行事件2021年5月1日,宁德核电厂发现4号机组乏燃料水池一个表面辐射剂量监测仪表存在故障且温度传感器异常,主控室未触发故障报警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汉诺威和波恩约有20万人走上街头,示威反对使用核能。由于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储存地点的问题,随后发生了更多的抗议活动。反核运动是1980年绿党成立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