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多联机空调,比常规空调节能30%,配置led节能照明、高能效设备等,相比常规建筑,建筑能耗降低约40%。”...拥有地源热泵、光伏发电等20项技术,年可发电100万度,能够有效降低园区30%的碳排放……江岛智立方项目近日完成优化升级,该项目是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零碳园区,荣获《2024全球零碳城市实践先锋奖》“
其中案例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复合式地源热泵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结合北京市商业峰谷平电价,考虑系统运行成本及冷热两用,设计水蓄能系统,同时降低热泵系统装机容量,增强了系统保障性。
该微电网具备冷热电三联供、地源热泵等6类特色元素,实现零碳运行。2024年12月,车网互动型微电网——昆山南星渎微电网建成。该微电网利用智能化协同调控技术,将光伏发电的利用率提升至99.7%。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方面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聚焦新能源业务板块未来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涵盖高效污水处理、高品质再生水利用、污泥资源化多方位利用、水源/地源热泵供能多品种互补和光伏+储能发供电多种业务的“五维一体
、进一步明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要求(一)基本要求1.新建建筑应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要求,根据项目资源与适用条件,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合理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或空气源热泵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
容城县公安局、容城县疾控中心(二期)、高速监控通信(结算)分中心通过市政道路下供冷供热管线,由职教中心(一期)能源站向各地块输送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加空气源热泵耦合方案。...能源站和变配电室位于职教中心(一期),其中教学楼地下一层能源站500平方米,教学楼首层变配电室200平方米,室外空气源热泵放置区400平方米。
(3)可研报告:完成项目可研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综合说明、分布式能源系统、光储充一体化建设、冷热电气水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优化调度、智能微电网及虚拟电厂等资源情况分析、论证地源热泵、光伏、风电、储能等综合能源应用可行性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要时包含支持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能源分析和论证专项报告,如地源热泵系统平衡分析报告等),并配合招标人完成可研报告内审及第三方外审(第三方外审由招标人组织)。...城市综合能源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为满足供热、供冷、供电、热水、供气等需求,以天然气、生物质、地源、空气源、水源、太阳能、风能、公共电网以及余热资源等其他鼓励发展型能源作为能源输入,通过采用直燃、联合循环、气化、热泵
支持房地产企业建设更高品质的“好房子”,对建设二、三星级绿色建筑,在依法依规条件下,采用地源热泵、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实施改善性住房的项目,给予容积率、缓交有关规费等政策支持;在办理预售许可时,适当降低形象进度要求
此外,凭借多产业集成优势,园区内实现了太阳能光热、光伏、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多种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并借助自主研发的“基于主动气候补偿的能源管理系统”,实现“冷热电联产、联储、联供”。...园区内即将投入使用的零碳实验大楼更是集成了bipv、光伏、储能、空气源及地源热泵技术,年发电量约1.72mwh,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196吨,是空气能热泵行业首座零碳实验大楼。
居民、农业用电、工商业及其它用电中的医院、自来水生产、热力(不包括地源热泵和电采暖用电)、燃气、电气化铁路牵引站、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差转台(站)、检测台(站)等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因地制宜利用地热资源,逐步提高新建建筑利用地源热泵供暖比例,推广示范应用绿色能源供暖技术。坚持底线思维,构建坚强韧性能源供应体系,确保经济社会运行稳定。完善本地电源设施布局,提升电力接纳能力。
居民、农业用电、工商业及其它用电中的医院、自来水生产、热力(不包括地源热泵和电采暖用电)、燃气、电气化铁路牵引站、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差转台(站)、检测台(站)等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推动在启动区中央绿谷及东部溪谷等城市公共空间内布局集中式地源热泵系统,为周边区域建筑供热制冷。鼓励项目单位利用地块内适宜空间布置浅层地源热泵,为建筑供应能源。...利用昝岗片区、容东片区污水处理厂、起步区2#水资源再生中心等项目的绿色能源,建设污水源热泵供热系统。利用变电站、数据中心、工业生产等产生的余热资源,建设余热回收利用热泵系统。
3.因地制宜推动非化石能源非电利用充分挖掘益阳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开展浅层地热能集中规模化应用,以资水沿岸及以南区域为重点,优先发展地埋管地源热泵,积极发展地表水源和污水水源热泵,积极在适宜地源热泵系统开发的地区开展小型浅层地热能开发试点项目
到2030年,公共机构屋顶光伏实现应装尽装,大力推广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供热技术,推进商场、酒店、医院、银行等场所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推进锅炉、制冷机、热泵、水泵、循环泵、风机盘管、电梯、照明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改造,年节能量不低于5000吨标准煤,力争达到1万吨标准煤。实施既有建筑调适工程。
北京市房山区生态环境局可再生能源耦合系统供能项目采用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的多能耦合、多能互补技术,该技术是指将地源热泵和空气源热泵通过管路连接组合在一起,通过地源热泵提供基础冷热,空气源热泵负责调峰补充
浅层地源热泵(不含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中深层井下换热型地热、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生物质供热、城市和工业余热利用(鼓励优先应用低碳热泵技术)、绿电蓄热、绿氢供热、城镇集中式空气源热泵和新能源多能耦合综合能源站以及创新应用新技术等新能源供热系统
新能源供热技术类型包括:浅层地源热泵、再生水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光热一体化等。3.绿电使用项目鼓励使用绿色电力。
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21%左右;实施“阳光园区工程”等六大阳光工程,创新“+光伏”综合应用模式,到2025年,全市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90万千瓦;新增供热项目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供暖,推进“浅层地源热泵暖民工程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浅层地热供暖制冷项目供暖制冷面积近5万平方米,新建双u形浅层能源转换井641口、热泵机房1座,增加2台离心式地源热泵。
调研组一行还参观了地源热泵中控室,详细了解数字化系统运行情况。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相关部门、勘探开发研究院、规划总院等15家单位的主管领导和专家90余人参加会议。(记者 陈钦强 李若斌 时晟 段凌靓)
推动电源侧多能互补,开展风能、光伏、经灵活性改造的传统火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余热利用等多种能源利用形式调配互补。...有序推进老旧水电增效扩容,因地制宜开展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氢能、地热、水源热泵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展示中心主要依靠太阳能光伏一体化设计、地源热泵及空气源热泵系统打造,实现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同时,充分融合被动式能源设计、高效节能设备系统等创新成果,并通过智慧低碳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楼宇设备自控、建筑能源管理
实验基地还配置了160千瓦地源热泵与园区能源智慧管控系统,提升了基地整体能效;实验室、办公楼屋顶以及户外实验区加装400多千瓦光伏,同时采用风力发电技术,园区碳排放整体降低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