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国网浙江电力完成数智安全管理平台“虚拟安全员”功能升级,将原4类作业现场智能识别算法拓展至16类,用于浙江省高处作业、大型机械作业、动火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现场种类的智能筛选,提升安全管控工作质效。国网浙江电科院技术人员正在对“虚拟安全员”筛选出的高风险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刘广扩/

首页 > 输配电 > 保护与控制 > 企业 > 正文

“虚拟安全员”提升电网工作现场安全监督质效

2025-05-27 16:26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作者: 江航 黄琳

5月26日,国网浙江电力完成数智安全管理平台“虚拟安全员”功能升级,将原4类作业现场智能识别算法拓展至16类,用于浙江省高处作业、大型机械作业、动火作业等高风险作业现场种类的智能筛选,提升安全管控工作质效。

国网浙江电科院技术人员正在对“虚拟安全员”筛选出的高风险作业情况进行分析 刘广扩/摄

据悉,电力施工、检修作业现场点多面广,安全管控压力较大。以浙江电网为例,高峰期单日有近5万人、7000余个现场开展作业,塔吊、深基坑等高风险作业占比近15%。作业前,具体作业内容由人工填写,高风险作业类型划分受人为经验影响较大。而在作业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布控球拍摄现场作业情况,工作人员远程盯着屏幕的方式进行安全监督,难以实现全量、全时段覆盖。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网浙江电力依托国网浙江电科院,联合南瑞集团、信产集团等单位,开展人工智能支撑安监业务的算法研发和场景规划,于2024年4月建成“虚拟安全员”并在数智安全管理平台上线试运行,9月正式全省推广应用。本次升级将高风险作业现场智能筛选种类从原有的吊车、挖掘机等4类,拓展至动火作业、组塔作业、深基坑作业等共16个类别。

“虚拟安全员”可识别作业监控画面中的关键物体,例如斗臂车、火花、杆塔等作业要素,智能筛选出大型机械作业、动火作业、高处作业等受关注的作业类型,完成100个作业类型识别只需10分钟,相较人工判定节省1小时,便于监督人员快速精准开展远程监督。此外,“虚拟安全员”还具备违章智能识别功能,通过大量违章图片样本训练,实现对作业监控画面违章自动识别和示警。

“一般人工远程盯屏每天可督查20场次,每场监督5到30分钟;而在‘虚拟安全员’辅助下可督查400场次,每场覆盖2到3个小时,有效减少作业现场的监控盲区,降低现场作业风险。”国网浙江电科院安全管控技术专职王刘旺介绍道,“‘虚拟安全员’会将违章场景进行标注,经人工复核后,反馈各地市督查中心,通过违章工单形式提醒各作业现场进行整改。”自2024年9月规模化应用以来,“虚拟安全员”已发现违章行为170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