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正加速布局可再生能源合成燃料领域。尽管电动汽车转型浪潮席卷全球,这家沙特能源巨头仍坚信传统内燃机将继续在交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来源:能源新媒 文/能源杂志)
公司高管艾哈迈德·阿尔·霍韦特在受访时直言,从气候角度出发,在煤电占比超五成的中国等化石能源依赖型国家大力推行公路运输全面电气化"并不具备现实意义"。主管技术与创新的执行副总裁Al-Khowaiter进一步阐释:"虽然市场对电气化进程寄予厚望,但内燃机等替代解决方案始终存在需求空间。"
沙特阿美近期动作频频印证了这一战略转向:先是斥资入股由吉利、雷诺合资组建的Horse Powertrain发动机制造商,拿下10%股权;本周一又官宣与中国车企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享发动机技术用于混合动力车型开发。这些布局都指向同一目标——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现有车辆的碳排放,延长内燃机技术的生命周期。
被视为减排利器的电子燃料成为关键突破口。这种以可再生电力、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的清洁燃料,有望弥合电动车与传统动力车型的碳排放差距。目前,斯特兰蒂斯集团(旗下含标致、菲亚特等品牌)和丰田等车企已启动电子燃料测试。斯特兰蒂斯透露,其2023年前生产的发动机已具备适配能力,后续产品更将原生支持替代燃料应用。
不过行业共识显示,成本仍是最大掣肘。能源咨询机构Thunder Said Energy数据显示,当前电子燃料价格高达每加仑14美元,是普通汽油的4倍。尽管车企看好其"未来可能成为化石燃料的平价替代品",但何时能实现规模化量产仍是未知数。正如业内人士所言,这项技术的普及不仅需要技术突破,更离不开有利的财政支持和政策环境。
全球石油巨头沙特阿美正在加速推进两项电子燃料示范工程。位于西班牙的工厂专注于航空领域,日产50桶电子煤油专供喷气发动机使用;沙特本土项目则聚焦车用市场,每日可产出35桶电子汽油。虽然目前这两个项目的产能仅相当于公司日均400万桶炼油规模的万分之一,却承载着能源转型的试验田使命。
主管技术创新的高管Al-Khowaiter透露,这两个总投资额达"数亿美元"的项目计划2027年投产,后续将视发展情况持续加码。他表示,初期产能将主要用于支持车企测试验证,同时满足F1等顶级赛车赛事对清洁燃料的需求。"航空领域更是关键突破口,电子煤油的商业化应用将推动监管认证进程。"他补充道。欧盟已明确要求航司自2025年起掺混电子燃料,并规划到2050年实现35%的航空燃料替代目标。
在汽车领域,沙特阿美将混合动力视为战略支点。"电子燃料可使混动车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逼近纯电车型,"Al-Khowaiter强调,"更关键的是它能覆盖全球90%的存量车,而新车销售仅占10%。"这一判断正与全球政策转向形成共振——欧盟放宽燃油车排放限制、美国或取消电动车税收抵免、英国推迟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至2035年,都在为内燃机续写生存空间。
面对市场机遇,这家能源巨头展现出强大信心。Al-Khowaiter透露,欧盟和中国车企已对电子燃料项目表现出强烈兴趣。他认为到2050年,电子燃料将"轻松替代"生物燃料市场,"当前成本已与二代、三代生物燃料持平"。虽然每加仑14美元的价格仍是汽油四倍,但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加持,能源转型的第三条道路正在悄然铺就。
原标题:石油巨头的绿色赌局:沙特阿美为何押注E-fuel?